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晓辉 《科技信息》2010,(23):178-178,146
但凡阅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们都很会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叙事层面、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真伪等方面差异很大。文学情感之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文章格式的差异等方面;人物的差异主要是刘备、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人物个性的不同;历史事件的差异简单列举徐庶归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两个方面,其余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薛宝钗和《飘》中的女主角梅拉妮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红楼梦》中两个女主角外貌不同,薛宝钗艳冠群芳,梅拉妮则娴雅端庄;但二人性格相似,二人都温柔敦厚,随分从时;二人都恪守传统,忠诚保守。二人都是薄命红颜。宝钗得到了所谓的“金玉良姻”,与宝玉成婚,但未获其心;梅拉妮与丈夫阿什礼恩爱有加,但最后死于小产。  相似文献   

5.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宋代疑古风气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反映了朱熹尊儒尚理的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朱熹新的解《诗》方法,即"以诗解诗"。在尊儒传统、疑古风气以及朱熹自身读诗体会的影响下,《诗集传》对爱情诗的解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是与《毛诗序》相同,解为文王后妃之德或美刺诗;二是从诗本身出发,体味诗意,但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把男女爱情诗解为"淫奔之诗";三是还原诗本意,肯定男女情思,不做过多的理学阐释。朱熹对爱情诗多变的态度也反映了朱熹本人思想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小说里总有一个个时代的印记。“计划生育”就是印在小说《爆炸》和《蛙》上的时代标签。《爆炸》是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自我”记录,《蛙》是对几个时代人文精神状况的深沉拷问。从《爆炸》到《蛙》,是从个体事件到社会事件,从个人存在到时代风貌的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祖本纪》、《太祖本纪》为个案对这两部史书《史记》、《清史稿》的人物描写作了比较性的解析,从 《史记》到《清史稿》人物的描写艺术呈现诸多不同,其展现人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故事塑造与侧重略述经历 的不同、以直笔h写人与以赞笔写人的不同、强化传奇性与弱化传奇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杨志卖刀"是《水浒传》中的著名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发生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的真实事件。其理由有三:一,《宣和遗事》明确记载这个故事发生在宣和二年(1120)初春,地点在颍州;二,结合主人公的身份和宋代水路交通、地理方位等各方面情况看,《宣和遗事》的记载是合乎情理的;三,《水浒传》把"杨志卖刀"说成是发生在开封的故事则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0.
《祖杰》戏文 ,古今曲录书目均未载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据周密《癸辛杂识》所录  始列为戏文。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刘埙《义犬传》及有关地方志乘 ,详论《祖杰》戏文的来龙去脉 ,以及  与此事件相关的社会政治背景。通过对晚清时同福昆班所演的《对金牌》传奇的钩沉与分析 ,明确两者间的渊  源和继承关系后 ,指出即使相同题材的艺术作品 ,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往往会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结合表现主义理论,分析库切著作《彼得堡的大师》中情节、人物和叙事的特征,展现库切通过重塑历史人物和事件,描述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和心理状态,目的是揭示现实世界中南非种族隔离猖獗继而解体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和作者本身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史家著史都追求"实录"精神,力求还原历史真实。但历朝历代不同的历史学家在叙述同一事件,描写同一人物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史记》和《汉书》中的项羽形象便是一例。总体说来,从《史记》到《汉书》,项羽的形象由一位性格复杂鲜明的悲情英雄,演变为一个个性简单面目单一的失败者。但是,这种演化变迁并不是后人对前人所述历史的简单怀疑和否定,而是不同时代社会思潮以及不同史学家史学思想、叙述风格的碰撞与交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大量与北宋历史有关的著作记载,对《宋史》中从太祖到钦宗共九朝的本纪进行了考订,指出并纠正其中明显的错误,对于各家记载不同而无从断定正确与否者则列举各类不同的记载以存异,还对某些《宋史》的校勘提供补充证明,涉及《宋史》本纪中的时间、人名、数字、事件、名称等多方面的问题,共52条。  相似文献   

14.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是北宋易学义理派的开创性的重要人物,《易义》是其易学专著。范仲淹《易义》解《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通过分析卦的内外二体关系来解《易》;二,通过卦与卦的对比来解《易》;三,以爻位说来解《易》。其解《易》的宗旨是归结于人事。范仲淹《易义》解《易》所用的方法及其解《易》宗旨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合影楼》完整构建了珍生与玉娟二人性心理从“初元之子母认同”至影恋的过程。人物语言和情诗唱和较好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影恋中的不同发展程度与二人对待影恋的不同态度。李渔肯定“情”可以冲破传统的道德观念,但认为需借助非常规手段,使“情”符合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从孤独恋爱发展至两性恋爱,体现了李渔在处理影恋题材时求新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7.
雅学史论纲     
作为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尔雅》自汉代问世以后,受到了我国历代语言学家的重视.人们对《尔雅》的研究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对《尔雅》本身的研究,一类是广续《尔雅》之作.本文通过对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的论析,初步勾勒了雅学研究的基本脉络及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查钢 《科技智囊》2011,(7):44-47
这段时间,双汇集团可是大出风头,一是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让全国震惊。二是近期的《新京报》报道,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被指系公关公司策划。  相似文献   

19.
《鼎峙春秋》与早期京剧中的关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中后期 ,花、雅二部在关羽戏上都有精彩的表现 ,但不同的戏曲模式对于关羽形象塑造还是有着不同的接受形态。《鼎峙春秋》是编演三国故事的连台大戏。其中的关羽形象是很丰富完整的人神统一 ,在这点上甚至超过了小说中的关羽形象。早期京剧中的关羽戏则是花雅二部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