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介于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一种结构。文章在着重介绍它的优越性的同时,对30m全预应力T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B类结构做了技术经济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已收集到的106根梁的试验数据,并充分考虑各参数的不定性,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强度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给出了计算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与梁的极限强度设计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3.
推导普通适用的部分预应力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关系。基于砼、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计算不同配筋的边跨梁和中跨梁。计算结果表明,配筋指标在0.1~0.25范围内,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有效预应力和相应减小预应力筋面积,能提高梁的延性。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始于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断裂的结论.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同条件下通过灌浆浇筑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疲劳寿命较高.建议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验算的计算公式,对试验梁进行了结构静力计算和疲劳验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裂缝宽度和变形试验资料的分析,建立 了与钢筋混凝土迭合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衔接的预应力混凝土迭合 梁裂缝宽度和刚度计算公式.本文建议的公式简单实用,与试验结果符合良 好.  相似文献   

7.
双向井字梁盖可在不增加层高的基础上提供大空间及美观的室内天花。本文通过一设计实例较详细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井字梁结构的方案确定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双向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8.
通过12根无粘结预应力砼梁的实验研究,抓住预应力和混凝土无粘结的特点,分析影响短期裂缝宽度的主要原因.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用统计的方法推导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进行了18根部分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及1根非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分析在使用阶段,不同配筋率,不同预应力度对梁刚度的影响根据煤矸石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提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部分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推导普遍适用的部分预应力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关系.基于砼、预应力筋的和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计算不同配筋的边跨梁和中跨梁.计算结果表明,配筋指标在0.1~0.25范围内,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有效预应力和相应减小预应力筋面积,能提高梁的延性.  相似文献   

11.
HSLWAC梁收缩和徐变预应力损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1根低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持续1年的预应力损失试验,并进行了与普通混凝土对比的收缩和徐变材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后期收缩大于普通混凝土;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徐变系数小于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比普通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大.结合编制的混凝土结构时随性能分析程序,基于材料收缩徐变试验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多种规范方法对所做试验和文献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对比,建议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预应力组合梁结构特性及实际受力情况,分别建立了预应力组合梁在不同受力阶段的截面应力及组合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承受正弯矩预应力组合梁的钢梁下翼缘施加预应力时组合梁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而在承受负弯矩组合梁的钢梁上翼缘和混凝土板中施加预应力均可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并且在混凝土板中施加预应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在施工阶段,结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的大小,基于梁挠曲变形理论,推导结构锚下有效预应力的计算公式,以某40 m预制T梁桥为依托工程,采用实梁检验,验证锚下有效预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锚下有效预应力计算值与实梁测试值误差在10%以内,满足工程需求,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梁桥有效预应力的预测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技术是现代桥梁建设中确保预应力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大跨度混凝土梁桥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关键。总结了大跨度混凝土梁桥的钢绞线长束张拉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探讨了提高张拉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双预应力混凝土足尺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双预应力混凝土足尺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出了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受载后的应变和挠度,并用有限元素法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双预应力混凝土足尺梁具有良好的受力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梁高,并且在正常使用阶段比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更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简支梁桥预应力衰减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后张法室内模型梁受弯全过程试验采集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应用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了混凝土桥梁服役期内预应力衰减的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该模型以受弯梁全过程P-Δ理论曲线为依据,构造了基频衰减率(IFDETR)、变形指标(IDISP)、混凝土应变变化率(ICSV)、钢筋应变变化率(IRSV)4种归一化指标作为网络输入值,以计入时变效应的预应力衰减率指标(IEPDR)作为网络输出值。测试样本的评估结果表明,误差小于1%的测试样本数在样本集中所占的比例大于85%,且误差均小于单因素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冬季施工过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蒸汽养护(简称"蒸养")时,梁体混凝土的初期养护管理、升降温梯度、板梁上下散热速度差以及大梁内是否配置防裂钢筋等都将对大梁的浇筑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以洛阳市王城大道跨陇海铁路立交桥为例,对梁体"蒸养"裂纹的产生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通过11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和4根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承载能力和钢筋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相似,且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刚度、承载能力和剪切延性.增大剪跨比和箍筋间距均可降低极限承载力,另外,当预应力度大于0.34时,提高预应力度对极限承载力才有积极贡献.建立了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利用现行规范(GB 50010-2010)计算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计算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CFRP加固RC梁承载力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建立多因数智能分析模型,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训练.利用训练成熟的神经网络,对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混凝土强度、截面高度、配筋率、配布率,以及预应力度等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预应力碳纤维布(CFRP)加固后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受弯承载力,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处理模糊的、非线性的问题.此外,混凝土强度、梁截面高度、受拉钢筋配筋率和碳纤维布的配布率的增加,受弯承载力也相应提高,但施加的预应力提高对极限承载力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提高构件的开裂荷载和屈服荷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算例、现场实测资料 3个方面探讨了连续结合梁采用顶升技术进行应力调整技术的可行性 ;指出了结合梁收缩徐变效应估算应注意的问题 ;推导了考虑钢梁、混凝土板粘结滑移的结合梁收缩徐变长期行为的理论估算公式 ;并对顶升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