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2.
方华 《海峡科学》2007,(9):66-67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对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因此了解台湾现代派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进程对进行台湾文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陆和台湾对峙初期,政治性在文艺领域占据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大陆文学尤其具有代表性.大陆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台湾文学进入1970年代后,文学的政治性都呈现出一个逐步淡化的过程,文学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年文坛的新动向何乃英一自70年代初以来,日本文坛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动向。文学的变化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密切相关的。70年代初,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开始出现重大转折。由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访华声...  相似文献   

5.
文学杂志的出版传播与文学生产同源同质。《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办刊近三十年为台湾文学写史,是台湾当代文坛的镜像。它以书评的动态方式塑造文学经典、记载文学生产,以"每月新书"等栏位铺陈文学出版,兴递文脉传播文化智慧为人文出版社立传,策划专题研究文学出版,推出文讯丛刊、承接专案为文学出版增值增量、积累经验,是台湾文学出版的亲历者、推动者,文学传播范式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6.
米亚宁 《科技信息》2010,(27):I0166-I0166,I0158
北美大陆被发现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而它真正的历史,如果从独立战争末(1781年10月)算起,只有两百多年。在这短短两百年间,北美大陆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圣地。它的经济、文化成为了世界主导,它的文学作品也照亮了世界文坛。这一切无不与北美人民的精神食粮——清教主义有关。正如佩里.米勒所说:"如果我们不理解清教,可以说就不能理解美国。本文通过探讨清教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浅谈清教主义对北美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1903—1987)八十余年生业,集文学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编辑家、中外文学史家于一身。他的文学活动起始于二十年代的文学批评,三十年代与左翼作家展开过激烈论战,曾被鲁迅作过“漫画相”。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后,长期劳作于大学讲坛,并写作散文,总计逾200万字。其影响之广,享誉之高,成为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坛上赫然知名的散文大师,誉为与胡适、林语堂比肩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4,(21):48-50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了一股强烈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呼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以降低风险,维护所谓台湾的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这种思维与主张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是用政治思维看台湾的经济发展,看两岸经济关系,也因此压缩了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让台湾经济迷失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史料的发掘和考证,厘清李长之和王梦鸥的文艺美学的概念和含义,并分析了两岸文艺美学的关系,认为台湾文艺美学诞生的文学环境中有诸多大陆新文学的影响因子,但并不能证明,文艺美学在台湾的出现是直接受到李长之的影响或者是其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经济出现明显逆转,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双双下滑,经济增长创下历史新低,失业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开始担心台湾会不会成为战后的“第二个菲律宾”?台湾当局在担忧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思维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错误定位与“防堵性”大陆经贸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经济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二者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史缘关系,以及基本一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模式。因此,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汉字)以及隐含在这一文学语码之中的民族性格、心理、感情、思维方式和浮现于语言之上的道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并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其实这是岛内前些年一种观点的延续,即认为台商赴大陆投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这位蜚声台湾当代文坛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的名字,已逐渐为大陆读者所熟知。作为现代诗人,早在六十年代末,他就在台湾文学界享有声誉。到一九八五年为止,他已出版了十四本诗集,加上未结结集作品,他的诗歌数量达五百余首,其质量,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也都堪称一流。他对台湾诗歌的贡献不仅见于他丰盛,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发展到南朝的齐梁年间后,专以描写刻画自然界细小品类为旨趣的咏物诗便大量产生,遍布文坛了。对于咏物诗的大量产生和遍布文坛,我们无论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或就诗体演化的意义而言,都不能不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因此本文准备结合着对齐梁士人一般心态的考察来探讨一下那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其他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 益源 ,男 ,196 3年生 ,台湾省彰化县人 ,文学博士 ,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台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文化艺术发展咨询委员 ,现兼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彰化县文化局文学咨询委员 ,以及《彰化县民间文学集》、《云林县民间文学集》总编辑等职。长期投入台湾各县市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工作 ,并在中国大陆、越南等地从事田野调查 ,且多次参与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规划与执行。在台湾、香港、大陆、越南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中、越文本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巨兽》小说文本中的叙述语态的变幻即“原叙事”手法作出简要说明,并由此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陆文坛的个人化写作思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揭示,将90年代大陆文学的特点作了浅层归纳与解释。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晚期 ,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问题报告文学作品。本文试图从复杂的社会生活、文学传统、读者的精神需求、活跃的中国理论界这四个方面探讨问题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陆卓宁主编的《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2006年5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20世纪的台湾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其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对抗强权、文化坚守、民族回归的文学精神,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用通俗的文笔系统而客观、全面而简约地介绍了20世纪(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台湾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多元的风貌以及与祖国大陆文学的渊源关系。内容丰富、脉络清楚,呈现出一幅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全景式图案。定价:20元。(唐海琴,巴音)《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出版@唐海琴 @巴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20.
陈曦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249-249
日本文坛于1924年正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感觉派,此派别成立之初主要是以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今东光等作家为典型代表,其文学特点以"新感觉派"为主。但由于这种派别的产生没有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并非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造成新感觉派经历了短短三年时间就退出文学舞台,反映出了大正末期昭和初期日本文坛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