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汉字系统,将纵横输入法应用于CAD工程,并能适用于任何中西文版本的AutoCAD。采用ADS(即AutoCAD的系统开发接口规范),使用WATCOMC语言32位编程技术来实现与AutoCAD的无缝连接。通过键盘,采用纵横输入法在AutoCAD中进行汉字的输入,汉字的显示,以及实现汉字在AutoCAD中的标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传真机开发计算机模拟系统”课题研究的体会,就虚实屏交换、多进程控制、中西文自动切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课程设计应用系统为背景,介绍了VFP查询系统的一些实现技巧,具体包括任务进度条的实现、用宏命令实现组合查询、删除查询表中的空记录、中英文输入法自动切换、整条记录突出显示以及用Grid模拟Browse窗口等.  相似文献   

4.
键盘输入法种类繁多,而且新的输入法不断涌现,随着各种输入法版本的更新,其功能越来越强。本文以智能ABC输入法为例,简单介绍了其插入图形符号、强制记忆词条、中文数量词的导入等使用技巧,并对其故障排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课程设计应用系统为背景,介绍了VFP查询系统的一些实现技巧,具体包括任务进度条的实现、用宏命令实现组合查询、删除查询表中的空记录、中英文输入法自动切换、整条记录突出显示以及用Grid模拟Browse窗口等。  相似文献   

6.
拼音笔画混合汉字输入法是一种能方便地在同一输入状态中随意使用拼音或笔画输入同一字词的数字键盘智能输入法。在概述该输入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其单字、词语输入的算法描述,以期为该输入法的应用与现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智能ABC输入法是一种在全拼输入法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拼音类汉字输入法。现将我在使用智能ABC进行教学和写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TSF是微软推出的一种新的输入法框架,用TSF开发藏文输入法不仅能实现词组输入的功能,而且能克服现有的藏文输入法的缺陷,提高藏文键盘的输入速度。在剖析TSF输入法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TSF藏文输入法的类并实现了一个基于TSF的具有藏文词组输入功能的输入法,其中重点讨论了藏文词组输入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IMM-IME(输入法管理器-输入法编辑器)结构是Windows多语言支持的核心组件之一,为输入法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讨论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输入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中文Windows平台下基于IMM-IME结构的输入法的构成、接口、设计思想以及一些关键技术,并结合这些技术实现了基于IMM-IME结构的"央金藏文输入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水族文字能够输入到计算机实现数字化,利用微软公司提供的Windows IME来设计和实现水书文字输入法。通过和其它少数民族输入法比较,利用水书文字独有的特性,分析Windows IME程序的基本结构,实现水书文字输入法。通过安装,可以在计算机中输入水书文字,其效果和其他的文字一样,可以打印、改变大小等。实现水书文字输入法,为以后对水族文学、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话语分析法,以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英汉双语表情包语料为研究对象的解释性研究发现,双语表情包中英语和汉语的表现形式各自发生了不同特征的变异,具体表现为7种话语形式。英语的变异形式为汉语化英语,即英语表征呈现出语法失调和语码转换特点,语法失调的程度又决定了变异程度;汉语的变异形式为碎片化与网络语言化,具体表现为句子短小、网络热点词的频繁使用以及标点符号的缺失。同时,英汉双语间不同的表现形式匹配了不同的话语分工,英语具有延异性功能,而汉语具有趋同性功能。英汉双语的整合性并置创造了英汉双语表情包全新的语言变异景观。  相似文献   

12.
以斯科顿的"标记模式理论"和弗希曼提出的"域分析法"等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揭示了印刷媒体及网络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复杂的动因。语码转换不是随意的,是一种主观性的言语选择过程,是用来传递一种社会及语用特性。汉语中夹着英语的这种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汉语语境下的汉英语码转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社会语言学界已成为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旨在解释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频繁的语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功能,并且指出报刊杂志作者要避免对汉英语码转换的滥用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人们应当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报刊杂志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它是由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的用以表达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及英语表达,也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已成为世界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是中外交流的产物,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英语变体一中国英语。然而,使用一些语言特点和语言使用的标准来检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中国英语却缺乏存在的证据。本文将探讨确立语言变体的因素,并将使用它们对在印度和中国使用的英语进行分析。通过与公认的英语变体一印度英语的比较,可以对在中国使用的英语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模式的差异,致使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往往按汉语文章的结构组织英语语篇,写出“英语的肉、汉语的骨”的文章。英语文章的宏观结构表现为:含有篇题句的开头段;按篇题句展开并突出主题句的若干主体段;总结主体段要点或重申、回应篇题句的结尾段。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科技英语中常使用被动语态结构的原因,以及科技英语与汉语翻译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通过科技英语实例阐述了科技英语中常用的五种实用翻译技巧。说明了通过翻译技巧把科技英语的被动语态句翻译为汉语的主动语态句,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8.
形合意合一直是国内语言学和翻译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就句子层面而言,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方法保证句子结构的完整,连词就是其中的一种。因而,汉译英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增加连词将原本暗含在汉语中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文章以形合意合的理论为基础,从句子的层面来阐述汉译英的过程中增加连词的现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林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0-123
句子的体貌系统是一个三层结构,三层分别是构词层、视点层和时间层。在词语段,汉语有两层,而英语只有一层,因为英语没有相当于汉语“了”体现的视点层,没有实现体。在功能段,汉语的时间体由句末的“了”体现,但英语的时间体则体现为四种体貌形式:中性体、进行体、完成体和进行完成体。从另一方面看,英汉两种语言的体貌差异在过去时间状语与英语的现在完成时和汉语的“了”的相容与否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中间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典型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它们所表述的基本语义特征是相同的,但汉语因其语言的特殊语法规则具有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它们的差异是由英汉语不同的语言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