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适应性主体”是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的理论基石,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其理论意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实体”和“关系”的关系及其后现代哲学解构传统哲学主客分离二元论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助于对相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事物辩证属性的深入理解,其从生成论的角度分析系统演化的方法对推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创新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对象为一个系统存在物 ,需要人们有一种系统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创新中的作用 ,实现“哲学创新” ,就必须“创新哲学” ,推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3.
系统学二象论初探: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把任一客观对象分做虚(X*)实(X)两个层次来研究,形成“二象系统”,着重就任一对象与其属性空间的所谓典型“二象系统”来讨论;通过概念的深入分析和数学描述,发现这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领地;揭示出数学式中参数空间的客观实在;发现这是个以物理学中“二相”论,数学中“对偶”论,哲学中“辨证”论和东方哲学中“阴阳”论为其特例的,因此是有望统一上述多个独立、平行发展的既有分支的一门基础学科领域.本文可说只是提出了这一问题,尚待建立其理论体系,工作还很多.文末提出的若干研究方向和课题可供有兴趣的读者选题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逐步认识到系统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准确含义后,从各种角度对之进行了精辟的描述。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时,认为它是跨学科的,“应当排除任何学科的限制”。但他又认为数学也是“学科”之一,因此不主张是一般系统的数学理论。米沙诺维奇则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数学的精确、严格、明了并不带来任何约束,含糊性决不能推进(只能妨碍)跨学科的交流、理解;因此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甚至具有哲学兴趣者,都不愿接受那些缺乏明确解释的、无法进行运算处理的、纯定性的一般系统论。维纳建立“控制论”的一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辩证论的提出和阐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兴趣和重视。它与唯物辩证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是立意更高的唯物辩证论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两个理论来源,出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哲学“走出书斋”的重大理论成果,用它来认识事物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它不是对唯物辩证论的否定,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系统科学的超越,是哲学领域思想解放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一个魅力与魔力并存的矛盾体,展现的是一个双重现象。它总是与“现代”一词相关联并在对现代的思考中生成自己的内在系统。关于现代性具体指涉什么?学术界形成了历史时间意识、社会制度、审美艺术、现代性的否定以及主体理性等五个方面的涵义。虽然现代性颇具争议,但仍有其自身的系统与确定性——主体性(理性),并随着近现代哲学,如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哲学等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哲学确证。  相似文献   

7.
拉兹洛系统哲学的本体论基石是双透视论,它也是系统哲学的理论基础。双透视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认知(即心理-物理)系统是一种“双透视的”系统,如果从外部观察它是物理事件系统,即自然系统;如果从内部观察它就是心灵事件系统,即认知系统。这种双透视论对我们理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长期对立的实质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共生论思潮。一是从生物学哲学角度看生态学“合作效应”,批评“生存斗争”假说的片面性;二是从协同学、社会协同学角度看“在竞争中求合作”规律、机制的普适性;三是从博弈论角度看,共赢方法论=合作之道;四是在哲学上看,辨证法正在从“斗争哲学”的曲解中解救出来,为和谐社会服务;五是劳资双方“利润分享”,可以作为“合作效应”的很好例证。从解释学观点看,以上种种看似不同的眼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9.
试图揭示普利高津关于自然法则的新表述的重要科学和哲学意义,认为普利高津以基于对自然的概率描述来包含时间之矢,给出宇宙演化特性的描述的论证,是建构科学的“演化实在论”的重要尝试,其中,以时间之矢取代“原子”的地位,以概率取代确定性,深刻改变了科学关于实在的观念。同时,这一科学的新表述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新的精神和趋向,即从理想化的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从简单的机械与物质回归到生命和人性。  相似文献   

10.
辩证法应该是开放的理论系统,系统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供了科学基础。辩证法是关于复杂性的哲学,应高度关注系统科学的发展,应加强系统“一与多”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欧文·拉兹洛在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基础上构建出系统进化哲学,并据此阐释企业组织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系统进化,提出了他称之为“第三代管理思想”的进化管理理论,阐述了进化管理的组织、战略与经营原则,倡导以组织重构为主的进化管理实践应用,呼唤建立“进化理性”的管理新思维。这既表征着系统科学对现代管理学的深刻影响,也反映着当代组织及其管理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关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今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发展我国科技和国防科技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是钱老80岁生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举办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讨论会,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交流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理论和方法。因此,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术活动。 几十年来,钱学森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个科学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是我国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这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著作。最近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学习和系统介绍乌杰的新著作《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指出乌杰的系统哲学有三次重大突破。本书是他的哲学的第三次突破的成果,它系统研究和说明系统哲学的统一的数学基础,从而更科学更准确表述了乌杰的系统哲学的五大定律。特别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分析和试图从哲学上解决爱因斯坦——杨振宁问题:世界为什么是和谐的和可以理解的。也因此使乌杰系统哲学成为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4.
可拓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可拓原理提出了解释物元世界的总图景。它给物元变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抽象出存在于可拓学中的基本自然观——可拓原理,并对之予以科学表述,可以起到下述作用:研究可拓学的哲学基础;使唯物辩证法的“转化”观念精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72_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d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班杂~,r4-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16.
系统辩证论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辩证论在科技革命中,在批判还原论和机械斗争中诞生和发展。其基本内涵是:系统存在(整体性);系统演化(自组织);系统变革(创新)。它发现了系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每一系统包含的诸多矛盾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系统思维与系统变革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建议加强对社会复杂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及其哲学概括的研究,为实现“五个统筹”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思想正在强烈影响科学哲学的说明方式、确证方式;本论文论证了这种趋势,依据CHooker的《复杂系统的哲学》(科学哲学手册第10卷)以及其他文献,本文在科学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两个方面对复杂系统思想给予科学哲学的冲击、可能形成的新科学哲学范式做出了初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斯蒂文·温伯格是当代物理学领域颇具声望的科学家,以系统论视角对他终极理论中自然规律的解读进行多重审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温伯格的“自然规律”概念中涵盖了“有终极”“客观实在”“可还原”等多个系统要素,并且具有整体性、涌现性与层次性的典型系统理论特质,却也存在着不足。为此,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温伯格的终极理论,探索统一性与多样性、科学与哲学、客观性与历史性间的要素耦合,以期为系统学基础理论建设提供案例,深化“自然规律”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复杂性研究"和"复杂性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赞成“复杂性研究”却不赞成“复杂性科学”。道理很简单:“复杂性研究”是可能的,“复杂性科学”是不可能的。科学仅限于研究实体、运动和关系,从未研究一种“属性”建立起一门科学来。譬如“美”是一种属性,人类研究“美”至少几千年了,但美学始终属于哲学而不是科学。我们不应当直接研究“复杂性”,而应当直接研究“复杂系统”,特别是某一类复杂系统。惟有“系统科学”是总的称谓,永久性的称谓。  相似文献   

20.
从美学中的哲学问题入手,研究了“审美认识”与“一般认识”的对应关系,并从系统的视角,描绘出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三段式”的逻辑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