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是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在将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划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基础上,遵循“激励机制—工作满意度—创新型人才数量—创新动力—创新成果量”的脉络,建立了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动态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运行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所实行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均对企业人才激励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为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领域做出理论贡献,另一方面对于完善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满意度,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型人才作用最大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之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能出现1+1〉2的正效应(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1+1〈2负效应(消极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首先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特征。其次研究了人才聚集系统特性。最后提出了优化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长的等级人才系统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定量的模型化技术和定性的经验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内部生长特性,对复杂的等级人才系统进行了宏观研究,建立了系统模型,分析了人才结构的熵特性,并开发了一个实用的等级人才预测规划辅助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4.
浅谈系统思维方法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系统哲学和系统科学原理,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思维方法、途径和手段,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工程实践是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探索科学有效的工程实践系统机制是当前迫切任务。通过系统观点对“产学创”作概念阐述,提出“点-线-平台”发展模式圆锥模型。研究认为,传统工程实践存在顶层制度缺乏系统整体性设计、实践条件缺乏系统动态性考量、训练平台缺乏系统开放性构建等系统性缺失问题。构建培育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工程实践系统的优化机制须用系统思维,采用系统整体性定点策略、系统动态性拉线策略、系统开放性平台策略,重点解决建章立制、课程设计、实践平台等方面问题,突出结合中国特色的育人创新。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激励反馈因果结构模型及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人才资源状况、工作满意度和人才流动态势等,用关键变量入树建模法,通过线段性因果关系分析,创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人才激励反馈因果结构模型,然后通过人参与调控基模分析,剖析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考核机制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指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存在的若干问题,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尤其是吸引、留住和激励核心人才提供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对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流动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它既可能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才聚集效用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而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优化则有助于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在给出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和人才聚集效应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对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提升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集成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对实现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集成创新切入说明系统科学在创新型人才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科学是集成创新的科学基础,通过系统创新阐发系统科学开发创新型人才的独特作用,最后从系统科学启迪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路径以及系统工程的实践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系统科学在创新型人才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阶段任务系统是指系统在连续完成多个阶段任务过程中,任务成功与部件的关系不断变化的系统.定义了任务结构函数来表示任务成功与部件关系,同时给出了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备件保障度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任意任务结构函数变化的多阶段系统的备件保障度,为任务前确定备件携行量提供决策依据.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计算k阶段变化的k/N系统备件保障度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人才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优势,并提出了加快人才制度创新的重大治理任务。加快人才制度创新,对于实现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具有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层次性的创新结构、开放性的系统边界等理论特征。现阶段,我国人才制度创新工作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做到人才制度创新要素的协同性、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创新效果的整体突现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高科技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时, 着重对高科技人才的创造能力进行研究, 并首次系统地采用心理测试方法对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及国家有关高科技部门近1000名高科技人才的个体进行集体测试, 通过系统的心理测试, 每位高科技人才得到7O多个测试评价结果。为了简化这些结果, 本文采用主因素分析进行阵维处理后, 将70多个维度降为8个维度, 高科技人才创造能力为其中之一。本文最后根据降维结果对高科技人才创造能力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实际观察与理论分析,指出公司吸引女性人才可以增加组织凝聚力、降低群体职离率,提高公司的整体利益。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男性与女性两大群体人数变动对公司效用的影响,指出公司只有使两性员工保持适当比例,才能使公司整体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管理人才人本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了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用人本管理指标量化了科技与管理人才“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含义 ,并建立了科技与管理人才的人本模型 .该模型成功地分析了人本模型指标与科技与管理人才的年龄、学历等的关系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分析,剖析人才队伍素质的基本构成,构造人才素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模型,并对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筑构人才高地提出对策措施。参5。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与企业机械类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及关联规则的决策系统构建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以Apriori算法为核心的满足长效机制的人才双向流动决策系统。该系统按照人才的流动情况构建了本体,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本体知识进行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扫描次数,提高了挖掘效率。  相似文献   

16.
首次系统地综合运用了国内外多种测试方法对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进行了测试 ,并结合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用因子分析法对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定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技与管理人才的动态需求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上创新服务存在双方缺乏互信、人才过度竞争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网上创新任务与人才的匹配机制来增强发包方的积极性,减少接包方的无效劳动,从而保障双方的权益,提高市场效率。借助Spencer的人才胜任力模型,结合网上创新服务环境特点,构建并得到包含3个维度10个指标的网上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为了提高匹配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创新人才的实际任务经历记录作为匹配指标水平的数据来源,努力挖掘客观信息的价值,并定量和定性信息进行综合,实现了平台客观数据与人才指标的相互对应,通过项目能力记录来体现人才指标。分别针对程序开发类任务和设计类任务,提出了基于网上创新人才信息的任务-人才的辅助匹配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应用分析体现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人才需求及质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才资源的预测与优化很重要的方面是人才资源的结构 ,需求量和人才质量 .G.J.Klirti提出系统重构分析 ,后来 B.Jonesque确定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因素水平的方法 .本文建立因素重构分析预测方法和弹性系数预测方法并对天津市和电子行业 2 0 0 0年到 2 0 1 0年科学技术人才的结构 ,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进行定量动态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球科技领军人才流动问题,将文献计量学、复杂网络和系统辨识三种分析工具相结合,建立全球科技领军人才跨国流动网络化模型.首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给出全球范围内重点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的准确定义.提出基于履历分析法收集全球主要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流动数据的方法:之后,结合代数图论、矩阵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建立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网络框架模型,确定框架模型中能够直接推导出的参数和待辨识的未知参数,应用定量化模型描述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的整体态势;再次,将各个国家的全球科技人才总量按时间段进行收集汇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基于数据库应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框架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从理论上完成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网络模型的构建.最后.应用部分领域全球主要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领军人才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机Petri网在系统可用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etri网自1962年提出以来,倍受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时间,Petri网的理论不断的完善,Petri网在各行业中不断的被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Petri网在系统可用性分析中的应用。首先从Petri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出发,讲述了随机Petir网模型(SPN)、广义随机Petri网模型(GSPN)和随机回报网模型(SRN)。然后以冗余备份系统为例,讨论了随机Petri网在系统可用性分析中的应用以及随机Petri网模型的分析。最后讨论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利用随机Petri网来建立系统可用性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