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认知的新视角来阐释广告双关语意义的构建和人们对广告的完全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广告双关语意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成的机理,阐释了人们如何一步步成功解读广告商的意图,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通感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根据广告文案语言的特征,从认知角度阐释通感这一修辞格的运用对广告文案所起的重要作用,以说明在广告文案所采用的修辞格中,通感是一种极富创新性和意境美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分析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接受美学使得译者在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译者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4.
广告中的双关语现象,得到许多语用学家的重视。运用语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对媒体中出现的一些人们非常熟悉的,有趣的双关语进行分析,能为读者研究语用和修辞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网络广告文案实例出发,创建性地综合运用认知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心理知觉理论探讨了网络广告双关语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刘海林 《科技信息》2009,(13):120-120,97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爰,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静 《科技信息》2012,(15):275-275
本文拟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四个方面对双关语在汉英广告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并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血ncdonalequivalence)结合广告实例,对汉英双关语进行翻译,提出了直译法、分译法、侧重译法和套译法等翻译策略,本文旨在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英广告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以满足各自的商业需求,达到其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8.
概念整合理论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来解释人类的思维模式。借助该理论,对英语新闻标题中双关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并得出结论:人们在理解标题中双关语的时候,往往会进行构建、完善和扩展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将双关语中所隐含的意义进行整合,然后将其投射到现实中,最终得出新的意义。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能够较为细致地描述、阐释读者解读标题双关语的相关心理机制,为研究标题双关语的意义构建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扩大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使他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说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然而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制作者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常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双关语就是其中之一。对双关语解读的过程就是广告制作者的明示和广告受众的推理过程,是明示和隐含的统一;同时,明示推理交际能否获得成功有赖于广告制作者和受众认知环境的互明。我们试从对比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入手,探讨广告双关语的运作方式,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广告双关语这一特殊的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0.
概念合成理论作为一种意义建构理论,非常适用于双关语的解读。在该理论的观照视野下,长沙餐饮店名中的双关语可以分为并重双关和偏正双关两类;并重双关语的意义建构方式为框架网络与双向型网络,偏正双关语的意义建构方式为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与单向型网络。  相似文献   

11.
何琼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2):109-113,148
以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的补充理论为根据,重点讨论习语在广告中的创造性运用认知机制。广告中的习语主要有两种模式:引申习语和变动习语。在引申习语广告中,隐喻意义较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先获得字面意义。而在变动习语广告中,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同时得以激发。作者认为这两种区别并不明显,有时可能同时出现,前者的引申部分会创造强烈的双关效果。在这些创造性的例子中,隐喻和概念合成所起的作用与日常语言含有的认知规则相同,但还是有许多过程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在推销商品、保持品牌影响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广告文体中双关语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特定的语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双重意义。这种语言修辞的运用不仅要起到传播的功能而且能传递广告主的意图和目的,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分析,能更好的理解英文广告语言文体特点,也为广告商设计更好的广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对My Life had stooda Loaded Gun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从而证实诗歌中的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此外.概念隐喻理论适合解释诗歌中认同、规范的隐喻概念化模式,而概念合成理论则在阐释诗歌中实时婚喻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从认知角度认识诗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龚晓斌 《科技信息》2011,(24):131-131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本文从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词性双关和仿拟双关几个方面对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进行研究。文章在认知语用理论框架下,选取2006年以来三届世界杯的96条口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境构建四类心理合成空间,有助于理解世界杯口号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者从修辞角度对仿拟在广告中的运用做了大量、广泛的研究,而探讨广告中仿拟的功能和模式的文章并不多见。从认知角度探讨仿拟在广告中的功能、模式及翻译,探寻仿拟的内部规律,以期帮助人们在广告这一特殊领域更好地运用仿拟这一语言工具和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7.
蔡绿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51-52,65
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新发展,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角度也对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不同的概念经过人的认知和整合形成语篇的深层意义。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认知角度理解语篇,是对传统语篇分析的有益补充。广告是常见的语篇,概念整合理论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解读广告语篇。  相似文献   

18.
王暄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13-114
广告视觉语言的艺术通感表现可以从广告图形、广告语言和广告样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平面广告中的广告视觉语言是运用文字、图形、色彩和板式等表现形式,通过设计手段和艺术通感方式,把广告主题、创意具体化,准确、完整、鲜明、生动地加以体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目的三个层面对汽车广告双关语进行实例分析,探讨汽车广告中双关语的交际效果。汽车广告双关语的交际效果主要表现为:凸显和美化汽车产品相关信息,引导购买行为;强调和优化汽车产品的不同卖点,实现产品推销的言后目的,刺激购买。  相似文献   

20.
高彬 《科技信息》2007,(18):45-4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合成空间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对该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合成空间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对自然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但由于该理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该理论的解释细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认知语言学家只有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合成空间理论的研究,才能为自然语言意义研究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