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敬 《少儿科技》2014,(1):28-29
<正>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不仅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享誉世界的名画,而且在解剖学、工程学、机械学等方面均卓有成就。集科学家、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将自己对数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使绘画与科学融洽地交织在一起。绘画与科学,看似毫无关联,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从"博学者达·芬奇"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人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在艺术界,他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壁画和《蒙娜丽莎》肖像画为妇孺皆知;在科学界,他的科学研究与发明涉及到大量的军事和机械领域,比如,他曾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8):44-46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距离上次发现他的真迹已经过去了75年时间,然而随着一幅题为《美丽公主》的画像的出现再次搅动了艺术界:先后13个专家耗时2年时间,抽丝剥茧般的确认了画作出自达芬奇之手,还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还原了《美丽公主》创作和消失500年后再重现天日的传奇……  相似文献   

4.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作品中,乐器常常拥有一定的象征内涵,著名艺术家安德烈亚的玛西阿题材绘画即为典型一例。在该题材作品中,安德烈亚笔下的里拉琴与箫不仅象征着阿波罗与玛西阿,也分别象征着都市与乡村,高贵者与平民;而后期艺术家将箫转换为苏格兰风笛,更将象征内涵指向了战争,玛西阿化身成为战争中牺牲的意大利民族英雄,从而激励人民反抗侵略。  相似文献   

5.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文艺复兴盛期最为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在众多领域中都堪称领袖,绘画也许是他最不擅长的一项工作,但一幅《蒙娜·丽莎》足以让他名垂画史,《最后的晚餐》更是在基督教艺术中的典范之作。画中描述的是《圣经》中记录的十分重要而又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基督和他的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画中的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太、小雅各、安德烈、犹大、彼得、约翰、基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可、犹得、西门。人们可以在《新约》的四篇福音中找到相关的描述。这是在15世纪最…  相似文献   

6.
文化播报     
“2006中国意大利年”登场红红火火的“中法文化年”刚刚圆满谢幕,“2006中国意大利年”又在北京登场。“2006中国意大利年”将全方位向中国人民展现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意大利,其系列活动包括意大利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绘画、雕塑艺术以及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40余项活动,全面展现意大利的独特魅力。引人注目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将展示意大利600多年的艺术精华,透过一件件珍品,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丰富的人文风尚。展出的80件珍品包括绘画、雕塑和工艺品,它们以人的形象为主题,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前后时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展览将于四月上旬来我国展出。为帮助一些读者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概况,我们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吴达志同志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绘画肇始于乔托,正是他用人文精神来表达对人性的尊重,与中世纪美术传统彻底决裂并首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河,解决了新的艺术形式问题,创立现实主义风格,对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追求创新的美术风格产生巨大影响。马萨乔作为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也是乔托艺术的继承者和追随者,在吸取乔托艺术精华并解决乔托生前未能完成的问题的基础上,创作出厚实可信的形象,以及合理的空间和透视关系,突破性地解决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写实主义绘画发展道路中的诸多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6,(7):59
2006年是中国意大利年,中国和意大利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达·芬奇是深受中意两国人民敬佩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早已被中国公众所熟悉,然而,达·芬奇作为一位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张丽珍  杨晓安 《科技信息》2009,(26):302-303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梁祝》)从南北朝时期起,就一直被多种艺术形式记录演义,现代评论界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文简称《罗朱》)。莎士比亚的《罗朱》,是作家根据意大利古老传说在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悲剧。然而,就在这两个互不影响的文学时代(魏晋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却有着两部外形相似的爱情悲剧作品。本文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作品的民族性方面透析它们的异同,并力求找出产生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声唱法是意大利文(belcanto)中文直译为美好的歌唱,也译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成立了佛罗伦萨创作小组,并以希腊悲为剧榜样创作出歌剧。为了用独唱去取代人数众多的合唱,就需改进歌唱的演唱方法,因此,美声唱法也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绘画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技法到达了顶峰时期。现代主义绘画和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现代主义在表现手法和思想上都学习和借鉴了传统绘画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给予创新。后现代主义艺术也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它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使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对社会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以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传播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巨作,其故事源自意大利古老传说。虽然这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二者都是以悲情爱情为主要基调,通过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悲情爱情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主要探讨中西方悲情爱情的异同点,从而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352年,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薄伽丘完成了历史文学巨著《十日谈》。《十日谈》诞生的时代,正是北部意大利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十日谈》作为“新兴工商业‘市民’文化之第一道光线”,这一时期“现实的描写,”不能不对意大利商业发展的盛况有所反映。笔者不吝浅薄,拟就《十日谈》中反映出的中世纪中期北部意大利经济发展的史实,结合历史资料,谈谈中世纪中期北部意大利商业发展的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是一个容易引人遐想的国度。旅游者想望威尼斯水城、维苏威火山;艺术家喜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科学工作者忘不了加利略和比萨斜塔;宗教徒神往梵带岗宏伟的圣彼德广场以及米兰小教堂内《最后的晚餐》;考古队员盯着古罗马斗兽场与埋在地下的庞贝文明;音乐人崇拜美声高音之王帕瓦洛蒂;足球迷则迷恋欧洲拉丁门派的代表——意甲(意大利甲级联赛)  相似文献   

17.
《大英百科全书》大致把西方修辞学分成四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及其后时期;新修辞学时期。不同时期都有其特征及代表人物;近年来,更有现代修辞学与当代修辞学及后现代修辞学之说。  相似文献   

18.
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分析两个朝代《采莲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约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定强 《科技信息》2006,(6):335-336
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与科学紧密相联。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以理性思维为特征的科学与以感性表现为特征的绘画艺术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却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课题。对于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创作行为,使我们走向极端、感到困惑,进而影响绘画艺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