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络合物极谱电极过程的机构我们知道,质点从溶液的本体接近电级表面时,便要发生各种变化。在电极的电压(或电场)的直接影响下,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构成着整个电极过程。一般来说,电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反应组成的,电子传递作用仅只是这些反应中的一种。显然,就络合物而言,溶液中的格合反应及络合(解离)平衡,亦将归入电极过程之内。因此,络合物的电极过程,与简单金属离子相比较,是更加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前文报导了稀土—偶氮氯膦Ⅰ(CPA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形成条件和在植物样品测定中的应用。本文继续用循环伏安、直流极谱和库仑分析研究偶氮氯膦Ⅰ和它与镨(Ⅲ)络合物还原的电极过程,从而提出了稀土—偶氮氯膦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全受扩散控制的络合物极谱电极过程,到目前,已研究得最多又最广。在理论方面,Heyrovsky Stackelberg和Freyhold Lingane等曾先后从热力学观点出发,推导了络合物极谱半波电位的基本表示式,后来DeFord—Hume和徐光宪等又将这种方法作适当推广和发展,得到了能用来计算络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一般公式。在这期间,有许多研究者运用这些理论研究了各种络合物的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稀土—间硝基偶氮氯膦,稀土-间硝基偶氮氯膦-二苯胍的两个极谱络合吸附波体系,并用库仑分析,对照实验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间硝基偶氮氯膦的电化学行为,解释了单扫极谱上各个波峰的电极过程。稀土与间硝基偶氮氯膦的络合部位在分子的氯膦一侧。络合物中氯膦一侧偶氮基酶还原形成了络合吸附峰。  相似文献   

5.
在Na2B4O7.10H2O底液中,镍( )与酪氨酸生成的络合物可在-0.86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酪氨酸的浓度在16~160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电子转移数为2.所拟方法已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酪氨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此较系统地研究了镍(Ⅱ)与巯基乙酸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组成及其极谱特性,初步确定,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它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络合物,并表现出特征极谱行为。还发现,该络合体系不仅在碱性缓冲介质中,而且在酸性缓冲介质中,也有可能呈现氢催化波。又从配位体场理论出发,初步探讨了该络合物的结构与极谱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极谱配合吸附波是一类新型的极谱波。本文提出了铜、铅、锌—邻苯二酚紫—硝酸钾—硼酸的极谱配合吸附波,可用于测定各类样品中微量铜、铅、锌;并用各种极谱技术对其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钛(IV)的良好隐蔽剂苦杏仁酸进行了下述几方面的研究。1.用萃取、色谱和极谱法相结合确定钛(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级数和结构;2.研究了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在极谱过程中的一些电化学行为,包括半波电位与PH值关系、络合物极谱波的可逆性、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等,并提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为: TiOX_2+e+2H~+(TiX_2)~++H_2O (X代表苦杏仁酸酸根);3.用极谱法对迄今未见报导的Ti(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测定,在离子强度为0.2M(KNO_3),(25±0.2)℃条件下,测得logk=11.01±0.42  相似文献   

9.
用经典极谱、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依来铬兰黑B与铝生成配合物的电极过程,并测定了在实验条件下该配合物的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0.
用极谱法研究了铜(Ⅱ)——柠檬酸络合物,发现在其极谱还原电流中有动力电流存在,并确定了它是由CuHcit型络合物的缓慢解离反应所引起的。利用动力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极限电流与柠檬酸钠浓度间的一定关系,测得了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解离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钛(IV)-DCTA络合物在极谱过程中的一些电化学行为,讨论了极谱测定Ti(IV)-DCTA络合物的理论依据,并对迄今未见报导的该络合物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得到1.在离子强度为0.2M(KNO_3),(25±0.2)℃pH3-5.0,条件下,测得Ti(IV)与DCTA络合物稳定常数为lgk=19.12±0.70;2.确定Ti(IV)与DCTA络合物在极谱过程中两个氢离子参予了电极反应;3.确定了络合物的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为n=1;4.并确定了在本文实验条件下,Ti(IV)与DCTA络合物极谱波的可逆情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pH为 5 0的醋酸 醋酸钠介质中存在大量锌时 ,镉和钴在丁二酮肟 柠檬酸钠 氯化铵体系中的络合物吸附波 .结果表明 ,镉、钴峰电位分别为 - 0 79V和 - 0 93V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0 0 5~ 5mg·L- 1 和 0 0 0 0 1~ 0 1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4 0× 1 0 - 8mol·L- 1 和 8 1× 1 0 - 1 0 mol·L- 1 .该方法具有不经预处理可直接用于锌电解液中微量镉、钴同时测定的优点 .分析了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极谱波性质和电极过程机理 .镉、钴与丁二酮肟 (DMG)的络合比均为 1∶2 ,Cd(DMG) 2 和Co(DMG) 2 络合物均表现出强的吸附特性 ,且前者吸附性更强 ,峰电流主要由络合物中心离子Cd(Ⅱ )和Co(Ⅱ )还原为Cd和Co产生 ,极谱波均为络合物吸附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示波极谱法和新极谱法研究了铍与钍试剂-I络合物的极谱波,用于铍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可至10~(-7)—10~(-8)mol/L.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极谱波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试剂与络合物还原的可逆性.从电位扫描速度与汞滴静置时间两方面研究了试剂和络合物的还原波,证明还原过程受扩散控制,并无明显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稀土—2,6—二羧酸吡啶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稀土离子与2.6—二羧酸吡啶体系的极谱行为及其电极过程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一个小振幅的低频正弦电压叠加在经典极谱的直流电压上面,然后测量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或电解池的交流特性的方法称为交流极譜法。在这一领域内,对可逆电极过程和不可逆电极过程以及电极表面的性质发表了很多文章。对受化学反应控制的电极过程的研究则比较少,Gerischer以及Matsuda曾对超前化学反应控制的电极过程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交流极譜的催化电流的研究文献上还未见报导。本文报告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示波极谱法及循环伏安法对哌替啶在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NaOH底液中有灵敏的极谱峰,峰高与浓度在5.0×10-6~5.3×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哌替啶的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极谱还原峰为具有吸附性质的不可逆过程,提出了电极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pH =4 .7的0 .1mol LHAc - 0 .1mol LNaAc缓冲溶液中,Eu(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形成的络合物是电活性的,于- 1.6V (vs.SCE)产生较灵敏的极谱峰,检出限为1.0 μmol·L- 1 .利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极谱峰的电化学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Eu(TTA) 3的极谱峰有吸附性质,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TEHOCO在pH=8.69的BR缓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极谱活性,于-1.3824V(Vs.SCE)处有一灵敏的阴极波,二次导数峰电流与浓度在6.0×10-7~6.2×10-6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10-8mol·L-1._文中还对TEHOCO的极谱电流性质、电极过程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铑(Ⅲ)与2-(5-溴-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络合物吸附波,结果表明,在pH=5.0的HAc-NaAc缓冲液中,Rh^3 -2-(5-溴-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络合物有-较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为-574mV(vs.SCE),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峰高增加3.7倍,峰电位负移到-584mV(vs.SCE).铑质量浓度在0.15~6.0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I′。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6μg/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还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13X分子筛催化剂中痕量铑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10-十一碳烯氧肟酸的示波极谱法研究,发现在0.1 MLiCi溶液中,该化合物有两个明晰的阴极化示波极谱波,其二次导数波峰电位分别为-0.31伏和-1.05伏(Vs.SCE.),以第二波作为定量的基础,峰电流与浓度在5.0×10~(-8)~1.0×10~(-6)M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试样分析,方法简单,结果满意。研究了极谱波性质,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认为获得的极谱波为吸附波,电极反应系10-十一碳烯氧肟酸分子吸附于滴汞电极表面,CH~2=CH-和-CO-NHOH基团还原所致,电极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