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同,前人已多有论述,从二者的故事框架、主题的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解读。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同,前人已多有论述,从二者的故事框架、主题的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解读。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的<汉宫秋>依托孤雁意象,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演绎了当时胡强汉弱:汉王朝国力衰微,无可奈何被迫和亲的悲凉,作为抒情性文本,两人的爱情悲剧构成它的表层意蕴,而人物的命运悲剧构成它的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伤口中中含悲抱怨的昭君, 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包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蒋士铨是清中叶著名文学家,其著作整理集大成者为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忠雅堂集校笺>,但有失收之作.笔者从清人诗文集中辑得佚文五篇.这些被发现的佚作对进一步研究蒋士铨生平、交友和诗学思想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明初南戏《四贤记》剧中人物的考评,指出此剧系由元入明文人依托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采用移花接木、牵合虚构手法敷演成剧,在对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刻划中透露了作者仰慕前贤、眷恋前朝之情及对政敌的梗梗私愤。本文并对此剧的创作主脑、人物描写、关目构思、艺术价值做了辨析。并判断此剧作者可能是生活在齐鲁一带的文人,推测此剧可能作为作者所写四本《四贤记》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通过歌颂英雄人物的反抗斗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贪官集团的种种罪恶,呼唤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梦想实现与儒家传统思想相一致的理想社会。无论是对人物的塑造、对事件的描写,还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水浒传》都弘扬了正气,所以,其主题就是“弘扬正气”。无斋主人的“梁山人物黑帮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 ,关于《诗经·氓》的主题说法不一 ,总结归纳 ,大致有以下三种 :刺时说———刺淫氵失 ;宣扬媒妁制度 ;弃妇说。我认为原诗本义只不过是一个妇女叙述了自己的婚姻感情经历 ,表现了一个女子从爱到决 ,从顺从到自强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1.
《雷雨》主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雨》的主题意蕴至少包括着三个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层面:社会现实与历史内容层面——对封建主义及其专制家庭的暴露与批判;哲学与人生层面——对人性、人生、命运之谜的呼问与探索;审美与情感层面——对人类永久的关爱与悲悯。正是在这些多重层面的相互作用下,其思想内涵才显得格外幽深博远,才留给人们一个永远诉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黄海蓉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12-15,19
《长恨歌》的主题为人类对美好情感失去的遗憾:爱情的情感和封建士大夫报国情感的失落。针对作品本身,从作品的结构、人物的刻画、诗题与诗的首尾句进行分析。针对作者本人,从其自身的爱情经历、对史实的处理、政治主张和抱负入手,得出主题见解。  相似文献   

13.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4):163-163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诗作,被视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伟大史诗。诗人对撒旦的形象描绘最为生动。撒旦是革命者的象征,表现为敢于向最高权威要求平等的反叛精神,从而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和自由斗士。撒旦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诗人弥尔顿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当时的英国,宗教纷争极为激烈,清教徒屡遭迫害,而诗人本人就是一位坚决彻底的清教徒。人们在这部史诗中看到了清教徒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最终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优秀长篇小说《红字》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刻的多元主题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作品中主人公在不同的遭遇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结局的探讨,论述了作家讴歌诚实、谴责虚伪的主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16.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紫色》自1982年问世以来,许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至于这部作品是优是劣,学者们中说纷纭,意见不一。虽然多数批评家对这部作品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人把它贬的一无是处。不少人认为沃克在这部作品中把黑人男子写成了邪恶的化身,但也有的批评家宣称作者对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处理是公正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对这部作品中这种颜色的含义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做过系统的研究。由于沃克给这本书取名《紫色》,因此颜色在这部作品中肯定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这部作品中颜色的作用,并阐明它们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手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中国社会普遍群体在话语生活的急剧转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异化进行了深入和严肃的思考,带有鲜明的后现代性,也表现出多元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对莫泊桑《项链》的主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分析了讽刺说和褒扬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主题的理解:作者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境遇的深深同情.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但是对于这首长诗的主题却一直有很大的争议。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在刚开始创作《长恨歌》时,诗人是按照自己现实主义的主张进行构思的。但是,在创作中,诗人对民间流传的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进行加工时,不禁被流传的故事所感动,以至于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经历,不自觉地与原来的创作动机相背离,对李杨的爱情进行了讴歌,对他们不能长相厮守表示了同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长生殿》的创作意图、戏剧情节的关系、主要人物唐明皇由昏庸到忏悔的过程,以及杨贵妃性格特征等的分析,论证了该作的基本主题,认为它既不是“爱情悲剧”,也不是“爱国主题”,更不是“主题矛盾”,而是写昏君的忏悔,并借以“垂戒来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