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纵向差异化的多产品构建产品线,是厂商普遍采用的(二级)价格歧视策略。现有研究分别基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耐用性产品等市场结构或产品特性,分析厂商产品线策略。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存在,讨论了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线策略。模型分析表明:若消费者认知实现后厂商利润增加,厂商将采用产品线策略;厂商通过设计一个相同成本的低质量产品帮助消费者实现认知,再而向部分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并获得较消费者认知前更大的利润水平;消费者认知成为产品线设计的关键因素;厂商利润增加的同时,社会总福利水平也获得提高。研究虽然针对完全垄断厂商进行分析,相关性质在寡头及垄断竞争市场也存在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双边市场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消费者广告屏蔽和信息隐藏两种反广告行为对媒体平台竞争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以期为媒体运营商和传媒产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在广告商单归属情形下,媒体平台竞争的均衡广告量不依赖于消费者反广告强度大小.在广告商多归属情形下,媒体平台竞争的均衡广告量、均衡利润均随消费者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增,均衡广告价格随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减;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广告投放量随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增,随信息隐藏程度单调递减;当广告商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大于消费者对广告商的网络外部性强度时,消费者信息隐藏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小于广告屏蔽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服务质量和成本的公共项目定价机制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政府制定公共项目管制价格应以受管制企业的成本及服务质量为依据,设计了社会福利最大并满足私人企业参与约束和相容约束的激励机制模型,以诱导私人公司显示成本与质量的真实信息.利用模型得出在价格规制下收费标准会降低, 需求增加, 消费者剩余增大.尽管价格规制下服务质量会有所下降, 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政府应选择价格管制. 当私人公司自主定价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费价格,只有当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时私人公司的利润才高于政府管制时的利润.因而,公私双方谁有合法的权力来决定价格对项目的社会福利和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实例验证了不同信息和管制条件下价格、服务质量、消费者剩余及私人公司利润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成本内生的条件下,应用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横向差异化问题,并对产品价格、生产商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分别与成本外生时的结果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双寡头企业的产品定位由网络外部性参数与供应商的相对谈判能力共同决定;产品间的相对差异程度只受后者影响;供应商Nash谈判参数的存在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生产商利润,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7.
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电视媒体平台竞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消费者区分为广告厌恶型和广告无差异型,比较了电视媒体平台竞争均衡广告量、节目量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广告量、节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广告厌恶型消费者的增加将提高电视媒体平台广告费,而广告厌恶型消费者对电视媒体平台利润的影响则取决于广告商市场是否被完全覆盖.电视媒体平台竞争的均衡节目量与广告量是否高于社会福利最优的节目量和广告量,这取决于广告厌恶型消费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网络效应下顾客分布不均匀的企业兼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alop环形城市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分布不均匀时,多个企业在网络效应环境下横向兼并对企业价格竞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以及兼并前后社会福利的变化.结论显示,在网络外部效应环境下,企业普遍具有兼并动机,横向兼并使未兼并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厂商价格竞争行为取决于不同网络外部效应对厂商的影响程度;网络外部效应的大小决定了社会福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绩效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规范的产业组织动态博弈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绩效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结构下在位厂商的策略性行为会扼制进入厂商,阻碍市场竞争;纵向分割虽导致双重加价,但却从根本上推动了电信竞争;横向分割初期的统一定价管制和网络竞争导致的用户信息不对称会阻碍本地网接入竞争,应通过移动厂商基于终接的差别定价和用户信息甄别措施来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0.
考虑市场上存在两个非对称竞争性厂商,强势品牌厂商比弱势品牌厂商拥有更多的忠诚消费者。研究了竞争性厂商为消费者发放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的策略,探讨了单位定向成本对厂商的定向促销策略(包括移动优惠券的优惠力度、定向范围、推送对象等)、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定向成本大小会影响厂商是否发放定向优惠券;厂商发放基于LBS的定向优惠券不一定会导致囚徒困境;在一定条件下基于LBS的定向促销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1.
论文研究了双寡头竞争市场中的个性化定价策略和对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 无论是短视消费者, 还是有预见性的战略性消费者, 个性化技术都能够给拥有较多忠实顾客的厂商增加利润. 同时, 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不大, 无论消费者是何种类型, 个性化技术也可以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但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较大, 个性化技术会减少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此外, 在战略性消费者市场, 相对于短视消费者市场, 个性化技术能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的参数空间更小.  相似文献   

12.
将消费者对广告的偏好区分为广告厌恶型和广告喜好型,研究了消费者广告偏好差异和广告商不同覆盖情形对媒体平台价格竞争与广告量决策的影响,并进行了社会福利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广告商是否完全覆盖,媒体平台的广告费将随着广告偏好厌恶型消费者占消费者总人数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广告厌恶型消费者对媒体平台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广告商是否被完全覆盖。最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广告量相比,媒体平台竞争均衡的广告量是否供应过多还是供应不足,这取决于消费者给广告商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和广告厌恶型消费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非对称双边网络的竞争模型,分析了垄断、开放和封闭平台的所有权结构和投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从利润和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非对称网络是最优的,即最优的所有权结构是网络效应强的一方;在竞争的情形下,开放时的总福利高于封闭情形,两个平台兼容为一类消费者接入到另一个平台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不同制度相比较,垄断平台的利润是最高的;开放平台的社会福利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最小质量标准(MQS)可以作为贸易技术壁垒(TBT)来考虑,因为贸易技术壁垒的实质就是设定一个高于进口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阻碍进入.在此前提下,本文考虑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企业的利润及社会福利随MQS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当进口国政府设定较低的MQS时,生产低质量产品的进入企业利润增加,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在位企业利润减少,但进口国消费者剩余提高,且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幅度要大于本国企业利润的减少,因此社会福利增加.当进口国政府设定较高的MQS时,出口国政府有动机为本国企业提供补贴,但不管出口国政府是否对本国企业提供补贴,进口国政府都有动机对进口产品设定MQS以便增加本国福利.  相似文献   

15.
考虑消费者参考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垄断厂商关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动态控制模型,其中,产品的需求不仅依赖于价格和质量,还与消费者的参考质量有关。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对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政府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两种情况下厂商的创新投入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模拟比较分析了稳态均衡附近两种创新投入和产品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路径。结果表明:两种情形下分别存在一个唯一的鞍点稳态均衡;两种投入的变化率随参考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稳态投入则随之下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记忆参数的减小,厂商将增加对产品创新的稳态投入;厂商对两种创新投入的社会激励均高于私人激励。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两企业的竞争策略,其中一家企业通过丰富标准化产品种类吸引消费者,而另一家企业则通过提高定制水平和提供退货政策吸引消费者参与定制.基于消费者个人定制能力的异质性,构建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到均衡解,对企业的最优策略进行比较,并给出用于比较企业利润的指标.结果表明,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均能盈利,且定制产品的价格和利润不一定高于标准产品.消费者参与定制的个人努力成本增加会使消费者剩余降低,退货政策及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偏好增加则有助于消费者剩余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产品垄断厂商定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信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信息产品生产商开始关注消费者定制生产模式.考虑信息产品定制过程中的误差所造成的定制交易不确定现象,给出了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并深入讨论了厂商如何通过收取定金规避定制交易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厂商通过提高标准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进行定制消费,定制能够增加总体利润;信息产品定制交易系数位于不同的区间时,厂商收取的边际定金有不同的增减性;消费者对产品差异越敏感,垄断厂商向消费者所收取的边际定金越小.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的双寡头企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Stackelberg博弈均衡的Hotelling模型中,本文引入消费者偏好不确定性,研究其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博弈的均衡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市场先进入者比后进入者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和利润;企业产品的均衡价格、利润、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随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中获得的市场价格、利润、产品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大于在Nash博弈均衡中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信息共享——效应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一个允许初始信息量不对称的模型考虑双寡头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时的效应 .双寡头进行信息共享后 ,每个企业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都得以增加 .但在信息共享中存在着“囚徒困境”问题 ,即每个企业都试图通过减少给予另一个企业的信息来增加自己的利润 ,但结果每个企业的利润都降低 ,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也随之降低 .  相似文献   

20.
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厂商可追踪消费者历史购买信息并基于其显示偏好进行差别定价,即基于行为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同时,随着各类市场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激增,消费者寻求多样性行为变得越发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竞争厂商在面对寻求多样性的消费者时基于行为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厂商利润的影响.基于双寡头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厂商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取决于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当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相对较低时,厂商会采取诱导转移定价(即对老客户定高价,给新客户折扣价),使用BBP策略会降低厂商利润;否则,厂商会采取奖励忠诚定价(给老客户折扣价,对新客户定高价),使用BBP策略将提高厂商利润.本文的研究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不同类型产品迥异的定价策略,也对厂商综合考虑消费行为和显示偏好以进行产品定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