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政府在北京设有钦天监,这是掌管天文和历法的中央官署。明安图在年轻时就以官学生(即官府选送的学生)的名义进入钦天监,一边学习,一边在钦天监专家们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  相似文献   

2.
李大惠 《科技潮》2003,(2):55-55
清代,政府在北京设有钦天监,这是掌管天文和历法的中央官署.明安图在年轻时就以官学生(即官府选送的学生)的名义进入钦天监,一边学习,一边在钦天监专家们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天文算法巨著<律历渊源>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3.
清钦天监衙署的位置,清代舆图、方志多有记载。庚子(1900年)后原钦天监辟为俄国使署,但钦天监迁至何处,史书语焉未详。作者在曾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总教习服部宇之吉于1907年编定的《北京志》中查到关于钦天监迁至东四牌楼西的明确记载。清钦天监衙署廨舍情况亦鲜见于史书,作者查阅到乾隆年间工部维修钦天监衙署的奏销黄册,从而知道清钦天监衙署有廨舍110间,其中既有处理日常事务的协政堂、主薄厅、五官厅、宪书房、司书厅、时宪科、天文科、漏刻科;也有收贮书板的板库;还有祭祀供神的斋戒房、土地庙等。据此弄清了清钦天监的衙署形制、廨宇规模。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想利用科技达到其传教的目的,清延对基督教传播的容忍却有限度。有清一朝发生在钦天监的教案共有三次。咸丰三年(1853)钦天监教案的发生不仅仅因为钦天监是西方传教士与清廷角逐的主要场所,还因为咸丰帝上台后内忧外患相交迭起。这次教案仅历经短短三天,并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草草结案,其原因在于:无证据;钦天监不再是双方角逐的主要阵地;咸丰帝担心从严惩治会得罪西方传教士,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天学之官营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和研究中国古代天学的官营传统 ,包括 :皇家天学机构之渊源、名称和级别 ;历代皇家天学机构之规模 ;明清两朝的钦天监 ;元、明时代的阴阳学制度 ;天学官员之考试选拔制度。最后特别讨论了张子信的天学活动 ,指出他可能是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官营天学传统中惟一的例外  相似文献   

6.
李辉 《创新科技》2008,(6):50-51
<正>15世纪的明朝,当钦天监有名无实的天文官们正吃着老本优哉游哉。此时的欧洲,则正经历着他们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一起重要事件——基督教分裂。分裂的起因在于罗马教会的腐败让多数人尤其是新兴的市民阶层忍无可忍。他们掀起的反教皇权威的宗教运动最终让基督教在欧洲形成新教同旧教相对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天监教案"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夷夏之辨"的政治斗争,给辅政大臣铲除政敌提供了借口;二、天主教势力的迅猛发展威胁到佛教的传统地位,使两教矛盾激化;三、汤若望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损害了一部分满清权贵的政治利益;四、传教士内部的内讧给反汤若望势力可乘之机;五、汤若望成为辅政大臣清算"汉化"思潮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乾坤正切》抄本为基础,对该书及其作者袁士龙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该书内容做了整体概述。其次,结合相关史料对该书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编撰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承老师黄宏宪的学说,二是纠正民间术士的讹误。最后,对书中历算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该书在主要参考《西洋新法历书》的基础上,还吸收了钦天监和梅文鼎等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伯启是清代满族数学家。伯启,字绘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中官钦天监监付。因缺少资料,对伯启的生卒年月等不详。伯启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写出专著《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一书。现将伯启在此著作中所做的工作论述于下。《勾股形内容三事和较》一书的序作于乾隆四十八年。在序中伯启阐明了自己的著作思  相似文献   

10.
<正>刘次沅著:《诸史天象记录考证》,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1月,39.4万字,580页,49元。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早在上古和三代,就有专门负责观测和记录天象的天文官员。秦汉以后的中央王朝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皇家天文机构,如汉代的太史局、唐代的司天台、清代的钦天监,等等。我国古代对天象观测非常重  相似文献   

11.
Physicists at the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have made a comparison of a number of competing dark energy models. They have tested and compared nine popular dark energy models using the latest observational data. The study was reported in Issue 9 (Volume 53) of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research value.
...........  相似文献   

12.
古印度的天文思想与当时的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吠陀时代的天文学已经以大梵天不断再生宇宙的神话认识到宇宙的永恒循环,并提出了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27或28月站的星座体系;耆那教对于构成宇宙的元素作出了精细的宗教哲学思辨,佛教立足于生命的永恒轮回,建立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地心世界模型,推测无边无际的永恒循环宇宙具有高度的自相似结构,但不太符合现代科学揭示的宇宙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Nanjing University, cooperating with the Albert Einstein Institute in Germany, put forward a model of the planar co-orbital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We  相似文献   

14.
从天文与历算、医药学、建筑技术、兵器制造、地理学、农业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回族对祖国科学文化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历法模拟程序 ,对《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中《汉简历谱》所辑的历谱进行了分析。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尝试对其中一些尚未考订或存有争议的历谱予以考释。除此之外 ,还指出了《汉简历谱》中尚存的一些不足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印刷错误  相似文献   

16.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原译自英国天文学名著Outlines of Astronomy.通过对译本《谈天》各版本的搜集整理和版本差异比较,理清了《谈天》的3个重要版本与其所依据的英文原本之问的对应关系.理顺了《谈天》各版本之间的继承关系,为该书中、英版本的内容比较研究及考察近代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与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拨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中美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在稳步提升,但在天文学上的研究与投入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异。该文通过研究中美两国的天文学教育现状来对比两国之间在天文学教育方面的差异,从而发现问题,以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宇宙学原理和相对论为基础建立的宇宙的“标准模型”可以用投影法建立一个三维直观模型,为宇宙学、天文学提出一个教学、研究及科普工具.空间第四维是否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对引力性质及宇宙前途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