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冯岩 《科学之友》2010,(3):107-107
法律的调整范围即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指一部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本文就刑法的调整范围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调整范围即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指一部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本文就刑法的调整范围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3.
吕坤提出的"五刑不如一耻",从法律的层面上研究,属于社会调整方式范畴。社会调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调整,另一种是道德调整。法律调整是通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道德调整是通过人们长期、普遍形成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内心和行为进行的调整。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调整范围。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只注重一种调整方式而忽略另一种调整方式,法律调整具有及时性,道德调整具有长期性。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并举,才能实现社会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单迪 《科学之友》2010,(3):92-93
吕坤提出的"五刑不如一耻",从法律的层面上研究,属于社会调整方式范畴。社会调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调整,另一种是道德调整。法律调整是通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道德调整是通过人们长期、普遍形成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内心和行为进行的调整。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调整范围。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只注重一种调整方式而忽略另一种调整方式,法律调整具有及时性,道德调整具有长期性。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并举,才能实现社会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吕坤提出的"五刑不如一耻",从法律的层面上研究,属于社会调整方式范畴.社会调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调整,另一种是道德调整.法律调整是通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道德调整是通过人们长期、普遍形成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内心和行为进行的调整.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调整范围.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只注重一种调整方式而忽略另一种调整方式,法律调整具有及时性,道德调整具有长期性.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并举,才能实现社会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刑法不能将平等主体之间的"欠薪逃匿"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能否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不在于法律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现有的法律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法律应是行动中的法律,而不是静止的法律.要规范欠薪逃匿行为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现存的关于规范欠薪逃匿行为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违法所得是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的简称,这一法律术语在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部门法律中适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立法和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实践中违法所得的概念不清、范围不明。文章着重从行政法特别是行政处罚的角度对违法所得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8.
违法所得是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的简称,这一法律术语在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部门法律中适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立法和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实践中违法所得的概念不清、范围不明.文章着重从行政法特别是行政处罚的角度对违法所得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能否独立,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当今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赞同经济法独立的肯定派认为经济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因此经济法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否定派则认为经济法所谓的调整对象都是其他部门法调整的对象,故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文章认为只有与现实相符合的理论才是值得遵从的,倡导以"调整对象"和"现实需要"两个条件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在对传统理论加以改造之后,使经济法的独立有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罪错”一词是英美等国通常使用的法律术语,是指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借用这一术语时,其范围主要是指被收容在少年管教所的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和在劳动教养场所被劳动教养人员的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及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4):258-263
动物有4 种不同类型的婚配体制:(1)一雄一雌制或单配制;(2)一雄多雌制;(3)一雌多雄制;(4)混交制。一 雄一雌制是指在同一个生殖季节或同一个生殖周期内一只雄性个体只与一只雌性个体配对并生活在一起。一雄多雌 制和一雌多雄制都属于多配制,它们是多配制的两种不同形式。混交制则是指包括多个雄性个体和多个雌性个体的 一种婚配体制,这种婚配体制也有两种不同的亚型。该文简要介绍近期关于动物婚配体制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铁合金(生铁、铸铁、球铁)中钼、镍、锰、硅、磷快速测定方法:采用混酸快速溶解样品并制成系统分析母液,然后从中分取部分试液分别进行快速、简便、准确的单项测定,实现铁合金厂及铁铸件加工厂的生产例行分析及材料的快速检验,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化验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公路工程的安全防范,重点介绍了在桥梁、涵洞施工现场、超深挖孔桩施工、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架、汽车吊等施工机械作业、防火防汛、施工用电安全、水电气等管网的保护等分项工程的安全,从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组织思想保证措施、安全施工措施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12,34(5):294-298
演化为人的进化长河至少可追溯到500万年前,对该长河中的两个缺失环节,即“根人”和“南方古猿源泉种”的仔细分析再次证实了达尔文的渐变理论。现代人起源的“走出非洲”和多地域假说争论不休,对尼安德特人和丹尼沙瓦人全基因组草图测序和分析表明,混合上述两个假说的提议似乎更可取。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解释,今已聚焦到开创文化的大脑上。大量证据表明,智能进化支持了四个等级语言和三个世界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碎石沥青混合料(LSM)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中的广泛应用,它在提高路面使用功能,降低因超重、超载等原因造成的路面损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排水性能也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减少通车后养护费用、确保行车通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室内给排水的能源浪费较为严重,进行节能措施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室内给排水工程节水节能的几种主要方法,希望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查传捷  李琦 《自然杂志》2012,34(6):318-326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辩护。前者是对物理现象的诠释,后者是阐述事物隐含的本质。显而易见,这两种知识有本质上的差异,亦各有先天的盲点与缺陷。因此在入门的瞬间,彼此不一致的裂痕业已出现,并延续下来。这就是千百年来科学知识疑窦丛生的肇因。这篇论文秉持真理,根据宇宙时空结构转换所遵循的自然律为立足点,更为数学打开了通往物理公设化(axiomatisation)的门扉,进而令数学与物理学一致,以破解千百年来科学界“悬而未解”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彻底消弭了自古以来令数学与物理陷于严重困扰的基础危机。  相似文献   

18.
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雪灵  祖艳  赵宇亮 《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 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 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际上普遍认为, 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 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二是纳米安全性知识体系与评价方法. 针对后者, 欧洲和美国都提出了“没有安全数据, 就没有市场”(“No Data,No Market”)的方针. 为了保障科技和市场的优先权, “科技要领先, 产品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 为此, 在短短5 年内已经形成纳米毒理学这个新兴学科, 阐明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毒理学效应. 本文重点分析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结构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结果, 同时简单讨论剂量-效应关系这个传统毒理学的中心法则在纳米毒理学中的变化情况, 讨论未来的相应研究内容和方向, 同时也帮助读者更为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新的纳米尺度下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毒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刘建妮 《自然杂志》2014,36(1):10-13
叶足动物是寒武纪海洋中非常特殊的类群,它们因为具有柔软的叶片状附肢而得名,而这柔软的叶片状附肢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一对腿”。这对腿的出现,使地球进入了全新的“步行”时代,并且继而开启了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节肢动物的演化之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以澄江化石库中的叶足动物为主线,浅析寒武纪叶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20.
林银银  巫金波 《自然杂志》2017,39(2):103-114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实验方法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人们迫切希望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传统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如样品预处理、混合、反应、萃取、分离、表征和检测等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以微流控芯片代替传统实验室。这种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将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增加产量,从而不但实现高通量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检测,也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