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IPv4网络的IPv6过渡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IPv6针对IPv4几个主要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从IPv4到IPv6的两个过渡技术,即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给出了在实际组网中运用这两种技术实现向IPv6过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Linux下的IPv4/IPv6转换网关通过NAT-PT与DNS-ALG的结合,实现了IPv4和IPv6的双向连接.文章提出的方案对传统的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进行了改进,将PT模块从NAT模块和DNS-ALG中分离出来,在IPv4和IPv6网络中各设立多个单独的PT服务器,多个PT服务器共同分担处理任务,提高整个转换网关的处理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IPv4和IPv6网络通信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网络拓扑发现是网络体系结构、路由协议设计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基础.与一般IPv4拓扑发现技术相比,IPv6的网络层拓扑发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针对CERNET2 IPv6网络层拓扑发现的需求,提出了改进的基于IPv6源路由SourceRouting的IPv6网络层拓扑发现技术,在6P lanetLab实验平台部署了CERNET2网络层拓扑分布式发现系统Detector.De-tector主动发出带有源路由Source Routing选项的TCP、UDP和ICMPv6探测包,并建立模型分析得到的ICMPv6响应数据包,研究CERNET2主干网及各下级AS的网络层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Detector能更迅速地得到更加完整的IPv6网络层拓扑,更好地完成CERNET2网络层拓扑发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拓扑发现是网络体系结构、路由协议设计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基础.与一般IPv4拓扑发现技术相比,IPv6的网络层拓扑发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针对CERNET2 IPv6网络层拓扑发现的需求,提出了改进的基于IPv6源路由Source Routing的IPv6网络层拓扑发现技术,在6PlanetLab实验平台部署了CERNET2网络层拓扑分布式发现系统Detector.Detector主动发出带有源路由Source Routing选项的TCP、UDP和ICMPv6探测包,并建立模型分析得到的ICMPv6响应数据包,研究CERNET2主干网及各下级AS的网络层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Detector能更迅速地得到更加完整的IPv6网络层拓扑,更好地完成CERNET2网络层拓扑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隧道技术完成了IPv6试验网和核心网CERNET2的连接,并且根据IPv6的过渡特性,对校园网进行整体规划和网络升级,实现了IPv4与IPv6网络的无缝过渡.  相似文献   

6.
基于OpenVPN的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到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过渡技术主要有:IPv4/IPv6双协议栈(Dual Stack)、隧道(Tunneling)技术以及NAT-PT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其中隧道技术也有众多实现,本文主要分析通过OpenVPN实现IPv6 over IPv4技术的优点、实现以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NAT-PT网关实现IPv4和IPv6的互连互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道勉 《甘肃科技》2005,21(12):62-64,58
介绍了NAT-PT实现IPv4和IPv6互连互通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配置了NAT-PT网关和DNS服务器,具体实现了IPv4和IPv6的互连互通。  相似文献   

8.
路畅  杨世欣 《科技信息》2008,(34):74-74
通过简单介绍IPv4与IPv6的联系与区别,说明了从IPv4过渡到IPv6的必然趋势。介绍了过渡技术:隧道技术、双协议栈技术、NAT-PT。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IPv6网络过渡策略和总结现有校园网基本组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校园网架构的IPv6网络升级方案。结合济南大学IPv6网络的建设过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在济南大学校园主干网和学生宿舍网中进行了部署,并同CERNET2连通。  相似文献   

10.
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和IPv6的发展,出现了IPv4网与IPv6网共存的局面。使用NAT-PT、SIIT技术的转换网关可以实现IPv4网节点与IPv6网节点的直接通信。该技术包括3个功能模块:IPv4到IPv6地址绑定、IPv4与IPv6协议转换和应用层协议转换;转换网关是在Linux平台的Netfilter过滤框架相关钩子点挂载转换网关功能模块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为了不浪费现有的网络设备,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了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嵌入式物联网网关,实现了IPv4/IPv6的双栈运行.给出了绘制嵌入式ARM9处理器AT91SAM9263高速电路板、修改移植Linux操作系统、搭建DM9000/DM9161双网卡环境的方法,该方法可使网关设备同时运行在IPv4和IPv6协议栈并存的网络环境,完成局域网和跨域网的数据通信.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物联网网关工作稳定,在智能设备的升级替换和推进物联网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沟通高速IPv4、IPv6网络的关键设备,协议转换网关对转发速度、时延、负荷量等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的方案都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SOPC技术实现IPv4/IPv6地址协议转换网关的新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基于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采用原理图和VHDL语言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单片FPGA器件上实现该系统;系统仿真和实验表明,系统的转发速度最高达到800 Mbps、在v4到v6方向和v6到v4方向上的时延分别是40 ns、96 ns.  相似文献   

13.
IPv6技术有许多先进的特点,例如:无状态自动配置、支持移动和具有认证、加密安全机制,这些特点将会促进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结合IPv6的这些特点讨论它在家庭网络的应用,以及研究IPv4向IPv6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4.
IPv6-in-IPv4隧道发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IPv6-in-IPv4隧道发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主动探测的IPv6-in-IPv4隧道发现技术。这对进一步研究IPv4/IPv6过渡时期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当前Internet中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校园网络设备/机房的管理水平,开发基于以太网和嵌入式的IPv4/IPv6双栈远程监控和主动测量系统,对设备间供电与UPS电源、机房温湿度、设备温度、安全防盗情况、网络性能进行远程监控, 对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方面--延迟、抖动、丢报率进行测量.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设计等. 实现了利用低戊醇嵌入式设备通过IPv4/IPv6网络对设备间环境状态和网络性能的智能监测,给校园网管理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于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网络向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网络过渡的平滑演进方案,以此为据指导建设广西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平台。【方法】在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MPLS VPN)技术设计建设的IPv4网络平台基础上,采用IPv4/IPv6双栈技术建设IPv6平面,IPv6提供商边缘路由器技术(IPv6Provider Edge,6PE)和IPv6VPN提供商边缘路由器技术(IPv6VPN Provider Edge,6VPE),实现在IPv6平面建设完成前的政务外网IPv6用户接入,分阶段实施IPv4网络平滑过渡升级到纯IPv6网络。【结果】完成广西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平台总体架构、演进路径设计,最终将政务外网建设成为纯粹的IPv6网络。【结论】平滑演进方案提供了一种持续性的业务迁移方式来实现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支持IPv6的能力,并逐步演进为IPv6网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的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 Ipv6协议的必要性,Ipv4向 Ipv6网络升级的可行途径。阐述了 Ipv4向Ipv6网络升级的目标,实现 Ipv4与Ipv6网络互通信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新的与 IPv4兼容的 IPv6地址格式及其相关算法。解决了实现 Ipv4与 Ipv6网络的互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在IPv4/IPv6双栈环境下如何利用园区网已有IPv4地址分配方案实现对IPv6地址的规划和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The IPv4 protocol suite is vulnerable to a variety of at-tacks ranging frompassword sniffing to denial of serv-ice.Software to carry out most of these attacksis freely avail-able onthe Internet .These vulnerabilities can place the use ofthe Internet or intranet at considerable risk[1 ,2].IPv6 securityisin many ways the same as IPv4 security. The basic mecha-nisms for transporting packets across the network stay mostlyunchanged,and the upper-layer protocols that transport t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