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抗脑抗体(ABA)阳性的精神分裂症(SC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进行了抗多巴胺受体IgG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SCH患者的ABA并不是抗多巴胺受体IgG自身抗体。提示这种抗体在SCH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甲基苯丙胺对多巴胺、多巴胺受体、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总结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结果: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研究清楚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治疗寻找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组装技术,以L-半胱氨酸为基底结合纳米金(NanO-Au),然后再固定抗体,利用L-半胱氨酸对多巴胺的直接电催化作用放大电信号,制备了无酶标记且无电子媒介体的h-IgG电流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差示脉冲技术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免疫反应发生后,将电极转入含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得h-IgG线性范围为0.80~90 ng/mL,检出限为0.25 ng/mL.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探讨构建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的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的新型非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本实验采用基于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PB-Fe3O4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置于氯金酸溶液中修饰纳米金,制得具有富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金/聚多巴胺/普鲁士蓝/四氧化三铁(Au-Dopa-PB-Fe3O4);将纳米复合材料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将甲胎蛋白抗体固定化,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表面非特异结合位点,构建出一种新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结果显示,该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和TEM进行表征,聚多巴胺包覆层能有效增加普鲁士蓝稳定性,并为电极表面保持免疫蛋白的活性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同时,纳米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比表面积,能增加免疫蛋白的固载数量,从而增强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由此可知,在优化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05 ng~30 ng/m L检出限为0.02 ng/m L。此外,该免疫传感器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多巴胺与Cr(VI)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巴胺溶液中加入Cr(VI)后,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没出现新峰,但峰电流值降低,说明Cr(VI)能与多巴胺发生氧化作用,导致多巴胺浓度降低,且在血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大于胃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多巴胺与Cr(Ⅵ)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巴胺溶液中加入Cr(Ⅵ)后,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没出现新峰,但峰电流值降低,说明Cr(Ⅵ)能与多巴胺发生氧化作用,导致多巴胺浓度降低,且在血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大于胃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抗坏血酸和多巴胺氧化峰的新方法,由于聚碱性品红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和多巴胺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因而在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和多巴胺在不同的电位被氧化实验表明,在聚碱性品红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氧化峰可分开约240mV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研究多巴胺在不同pH和各种介质中的脉冲伏安行为.选择接近人体体液的pH和介质条件,其检出下限可达2.6×10~(-3)M.此法可用于药物类多巴胺含量的直接测定.此外,还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的电极反应动力学性质,测定了多巴胺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9.
在生理条件下(pH 7.4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探讨了pH对多巴胺分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在生理条件下,激发光谱的波长为279.0 nm,其荧光发射波长为316.3 nm和623.6 nm,特征吸收波长为275.8 nm,pH>10时多巴胺生成其它物质.多巴胺在0.0~9.50 mg/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1 mg/L.该方法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可用于多巴胺注射液等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聚吡咯修饰电极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经碱的掺铁氰根聚吡咯修饰电极,发现此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选择性富集作用,由此建立了多巴胺新的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过量的抗坏血酸(AH2)不干扰多巴胺的测定,该法用于测定多巴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2-苯胺基-3-氨乙基喹唑啉-4(3H)-酮(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2-苯胺基-3-氨乙基喹唑啉-4(3H)-酮(Q)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聚碳酸酯超滤膜为基膜,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聚碳酸酯膜纳米通道阵列内镀金.对金纳米通道表面进行氯离子修饰,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离子通过纳米通道时产生稳定的电流,当牛血清白蛋白(BSA)加入含BSA抗体的进样池后,与溶液中的牛血清白蛋白抗体分子形成BSA/抗体复合体,该大体积的复合体对电流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引起相应的电流降,基于此发展了纳米通道检测BSA的传感技术.电流降低值与BSA浓度在3.64×10^-8~5.46×10^-7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检测限(3S/N)为1.93×10^-8mol/L.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氮化法合成了盐酸克伦特罗的人工抗原,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以及紫外扫描法验证了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并且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了人工抗原的偶联比,偶联物CL-BSA和CL-OVA的偶联比分别为27.4∶1.0和12.0∶1.0.用合成的人工抗原CL-BSA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原位共混法制备含不同量TiO2溶胶的聚偏氟乙烯/TiO2杂化膜,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水通量、牛血清蛋白截留率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聚偏二氟乙烯膜相比混合膜在特点方面有了一些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法合成吗啡人工抗原,将此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吗啡多克隆抗体.利用混合酸酐法将吗啡人工抗原分别与蛋白质载体BSA及OVA偶联,经蛋白质电泳以及紫外扫描检测,证明吗啡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用间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证明制备得到了高效价的吗啡多克隆抗体血清,且与吗啡人工抗原具有高特异性反应,可用于吗啡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萃取BSA为对象,研究了双水相系统成相浓度、外加盐NaCl,BSA起始浓度等对BSA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和BSA下相萃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BSA在部分被萃取入双水相体系的下相,成相组成的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和PEG10000 6%(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的双水相系统有利于BSA的萃取分配;外加NaCl对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系统萃取BSA的影响不大;得出了上、下相BSA浓度和BSA在两相间分配系数K与系统BSA起始浓度之间的表达式,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吡唑并[3,4-b]吡啶酮衍生物4-(3-硝基苯基)-4,5-二氢-3-甲基-1-苯基-吡唑并[3,4-b]吡啶-6-(7H)-酮(NPP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NPPO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动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对应的猝灭常数.由热力学参数,推断了NPPO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按照Frster的偶极-偶极能量转移理论,推算得出NPPO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2.72nm.研究了NPPO对BSA构象的影响,并探讨了一些金属离子对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of Arbut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P Arbutin ,anaturallyoccurringbeta D glucopyranosidederivativeofhydroquinone(4 hydroxyphenyl beta D glucopyranoside)isabun dantincertainresurrectionplants ,whichcansurvivealmostcompletedehydrationforprolongedperiods[1] .Itishabituallyusedinclinic…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寿命和圆二色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T可以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在288 K和303 K时分别为1.45×104和1.42×104L/mol,Stern-Volmer曲线是两段相交于cKT=8.0×10-5mol/L的回归曲线,说明KT与BSA之间存在两类结合位点.数据处理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低浓度KT-BSA(cKT8.0×10-5mol/L)的结合主要是疏水作用,结合位点数约为1;较高浓度KT(cKT8.0×10-5mol/L)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与BSA结合,结合位点数为3.7.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表明,KT的存在使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 ,30 ,40 ℃)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 6,0.401 9,0.386 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 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 mol/L,检出限:9.07×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