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熟市虞山镇按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扶持个体民营经济从事商贸、流通、和第三产业,推动城乡民众走向市场进入市场,不仅致富了一方,增加了民众的收入,而且促进全镇三产上了新的台阶。1996年,全镇完成三产营收额96.9亿元,比上年增22.8%,实现三产利税1.25亿元,比上年增20.4%,第三产业增值9.83亿元,比上年增25.1%,三产增加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8.3%。在上述各项指标中,由个体民营企业实现的约占80%,个体民营经济在推进我镇三产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端正认识,积极扶持。虞山镇发展民营三产是从建办招商场开始的。1985年,他们利用南门车站人来客往,交通便捷的优势,把马路地摊集中起业,办起了招商场,但当时的市场规模不大,发展较慢。进入90年代后,他们借助改革开放的有利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把第三产业作为全镇的龙头产业,把集体搭台,个体唱戏,建场育市、搞活流通、扶持发展个体民营三产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认真部署,狠抓落实。一是强化宣传,营育良好的舆论氛围。几年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常熟市虞山镇以改革为动力,从地区和行业的整体出发,大力推进全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适应性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上半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0.1%;实现财政收入88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2%;实现利税6281万元,比上年增14.7%,全镇经济呈现蓬勃生机。1、以稳定农业、发展三产为重点,结合调整区域布局,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首先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出发,稳定发展农副生产。在改制中,我们从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出发,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在招商城地区,实施"腾龙换鸟"、"退二进三"的方针,对原有企业以停办工业、转让资产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常熟市虞山镇按照党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着力推进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199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57亿元,集体工业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利税1.4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47.3%、59.5%、37.7%。一、面对形势变化转变发展思路我镇原有的工业企业大多建办于80年代,规模较小。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暴露出了自身素质低下和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资金短缺、产品积压、三项资金膨胀、效益下降。我们看到,由于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整个形势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问题在于能不能以变应变,转变思路,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新的经济发展路  相似文献   

4.
常熟市虞山镇努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发展第三产业新路。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放手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去年,该镇第三产业实现总收入2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从业人员2万多,占全镇职工总数的46.8%,实现利税6000万元。第三产业已成为该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社区建设、劳动就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做法是:一、认真规划,选准发展三产的方向。该镇从抓好宏观调控和激发微观搞活入手,首先确定了发展三产、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三产为龙头,大力发展流通企业,房地产业等。其次,是在城区南部的交通中心,以闻名全国的招商场为核心划出了3.71平方公里土地,建立省级招商城,集市  相似文献   

5.
沙家浜镇是常熟市所属三十多个乡镇中最迟通公路的一个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再加上过去僵化封闭旧体制的长期束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镇经济连年持续增长。一九九五年,全镇镇村集体企业自有资产总额达9120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32亿元,制税总额3800万元,财政收入5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50元,均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了数十倍之多。今年以来,全镇经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就银行和信用社存款一项,全镇1.9万人,就已突破1.2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住上新楼房后,用上了自来水,装上了电话机,通上了电线电视,骑上了摩托车,生活向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杨生生同志,现任江苏琴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1995年琴湖集团公司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全年完成产值3.32亿元,销售收入2.16亿元,利税1456万元,外贸收购额1.18亿元,职工人均收入6118元。固定资产1.7亿元。杨生生同志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常熟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虞山镇十佳精神文明标兵。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企业集团。琴湖村过去是个有名的穷村,在七十年代,人均分配不到100元,村级经济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送来了春风,当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杨生生同志,夜不成眠地思考着,如何改变村里的面貌,怎样使群众致富?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常熟市虞山镇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效果不够明显,不少村虽然帮扶多年,可总是"人一走,茶就凉",经济难于自立。到1994年底,全镇还有四个村销售收入不满200万元,利润不满20万元。镇委、镇政府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决心加大帮扶力度,搞好帮扶工作。一、转变帮扶思路,实施"三帮一"工程。他们健全组织,由镇委分管书记、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分管经理和元和、琴湖等一些实力较强的集团公司领导组成经济薄弱村帮扶领导小组,并从镇机关、镇属企业和经济上有优势的村抽调干部,按所扶村组成镇机关、优势村和镇属企  相似文献   

8.
阿明 《广东科技》2004,(11):20-20
潮阳市两英镇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全镇经济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兴镇、工业强镇”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道路,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本镇的支柱产业——针织服装产业,使经济建设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6.38亿元,比2001年增长12.7%,其中工业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13%。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柳市镇深入实施科技兴镇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1999年到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由27.9亿元增加到40.03亿元,年均增长19.7%,工农业总产值由21.6亿元增加到96.7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各项收入由2.7亿元增加到4.6亿元,年均增长22.8%;外贸出口交货值由8.8亿元增加到13.6亿元;人均收入从9480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八五"期间,常熟市乡镇工业的技术改造日益受到重视,技改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五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46亿元左右.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了全市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了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名牌集团战略的实施,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劳动条件,对推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存在问题尽管全市乡镇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 投入比重逐年滑坡。常熟市乡镇工业技木改造投资完成额"八五"期间共约完成46亿元,虽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高,但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却越来越小,基本呈直线下降趋势。资料表明:乡镇工业技改投入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1990年为90%,  相似文献   

11.
常熟市古里镇世代以农为业,生产粮、油,经济发展滞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大力发展镇村工业,走共同富裕之路,使全镇经济得以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来,由于政策宽松,个休、私营经济亦"破土"而出,且增长幅度高于集体经济,成为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让个体、私营经济与集体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近几年来,古里镇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个体经济发展速度更快。199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5.4亿元,个体、私营工业占40.7%。个体、私营经济以针织加工为主,现有编织羊毛衫、涤纶丝的横机4000台,织纬编布的大小圆机750台,织棉、羊毛的机车32台。其次是从事服装、印染、木器和五金加工等。个体工业固定资产(不含房产),超过20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达亿元。年产羊毛衫  相似文献   

12.
在苏南神州大地上,改革开放中涌现了一座通向致富的"桥"——武进县横山桥镇。这个镇有一庄宋代的古五桥因而得名。境内山明水秀,古木参天,寺庙文物,是一处游览胜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成为一块经济宝地,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古桥变"金桥"。199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3.6亿元,人均纯收入2168元,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可达19.3亿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盯住"擎天柱",狠抓上水平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镇党委、镇政府将镇村工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擎天柱",乡镇工业在镇村异军突起,蓬勃发展。1986年全镇工业产值就跨入亿元行列。此后不断上规模、上台价、上水平。目前,镇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7亿元,自有  相似文献   

13.
地处山本省招远市市区的招城镇,近几年来,走出了一条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振兴经济的成功之路,199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4.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2元。一、依托城市,凭借市区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大办镇村工业我们依托市区交通发达,通讯便利,能源充足,信息灵通等的优势,大兴镇村工业,保持了强盛的发展后劲,全镇工业产值、利润连续六年居招远市各乡镇之首,年均递增速度在30%以上。199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位16亿元,利润1.4亿元,分别比93年增长31.9%和36.3%。我们的具体措施为:1、凭借市区资金优势,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我们充分利用市区资金流量大的有利条件,按照"突出重点,培植骨干,发展重点行业,组建企业集团"的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们常熟市东张镇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外向农业的转变,立足棉区的实际,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本地棉田传统套夹种为优势,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着力突破加工和流通,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路子,有效地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地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接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7.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3.426亿元,利税总额为44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117元,土地总产值7152.2万元。1.68万亩棉花亩均出售皮棉125.03公斤,总产2100.5吨,比1995年增长8.05%,交售总额3275万元,亩均收入1949.46元。  相似文献   

1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江阴市月城镇从本地群众历来重文重教、传统乡土文化气氛比较浓厚的特点出发,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集科、教、文、体于一体的"大文化"事业,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1994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15.8亿元,实现利税1.53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8倍和5倍,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一、注重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经济素质。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关键工作,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并从本镇工业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具体的"科教兴镇"发展规划。近几年来,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镇已有科技人员870名,其中中高级人才一30多名。引进各类人才156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1999,(3):12-14
清溪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深圳、惠州两市接壤,面积143km~2,常住人口3.06万人。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清溪镇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8亿元。全镇三级财政收入2.5亿元,上缴税收5380万元,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15亿元。 20年的改革开放,清溪镇已实现了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转变。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79:19:2变为12:63:25。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镇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1—7月,全镇工业产位30.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4.7亿元,利税总额1.69亿元,外贸出口供货额1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7%、48%、38.6%和57%;累计建办三资企业110家,合同利用外资3.61亿美元;累计创办海外企业10家,开业5家。第三产业迈出大步,投资4000多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锡山市羊尖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抢抓第二次创业机遇,较快较好地推进全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全镇完成销售收入19.48亿元,利税1.65亿元,外贸出口2.0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29%、504%和1331%。一、围绕协调发展抓调整。近几年,全镇突出调整结构这个主线,重点调整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产组合。镇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经济徘徊在全市后面的吴江市青云镇,开始冲出低谷,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1993年,全镇工业产值4.75亿元,利税25.76万元,分别比91年增长208%和161%;今年1-8月份,已完成工业产值5.74亿元,利润193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和126.3%,增长幅度在全市位居前列。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全镇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镇村面貌焕然一新。青云,正象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在迈向腾飞之路。振作精神增强信心青云这个名字寄托着人们希望这块土地展翅腾飞的良好愿望。然而,昔日的青云并没有如人所愿,经济徘徊不前,1991年,全镇工业产值仅1.54亿元,利税1100万元,亏损400万元,干部群众思想涣散,普遍对振兴青云信心不足。面对这样的实际,新的一届镇党委首先从干部群众的思想抓起,他们认真分析青云镇发展经济的有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故宫博物馆。"’92中国文物精品展"首次展出了两件属我国仅有的文物——四组兽面纹的六节玉琮和有段光大石(石奔)。这一代表吴地四千五百多年前的远古文明,就是发掘于常熟市张桥镇嘉菱荡仁厚墩良渚文化遗址。张桥古代文明灿烂,现代文明更增辉。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鼓起了镇村工业扶摇腾飞的雄翅,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集镇建设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先后创办了140家镇村办工业企业,其中三资企业22家,合同利用外资8389.82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119.975万美元。199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3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676亿元、财政收入1274万元。1993以来,连续进入江苏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行列,连年获得苏州市、常熟市"新风杯"金杯。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