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本写赫鲁晓夫在苏联掌权10年左右的历史的书。关于赫鲁晓夫这个人,年纪稍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是一个打着红旗反对红旗的马列主义的敌人。毛泽东他老人家曾对他痛加批判过,并且拿他比喻过我们党内  相似文献   

2.
1958年赫鲁晓夫匆促访华 1958年8月25日,中国海防前线部队向金门打炮,并封锁金门、马祖,美方出动海军第七、第六舰队。赫鲁晓夫着急了,他匆促决定亲自访问北京,直到临行赴机场前,才通知我去送行。赫鲁晓夫来京与我中央领导同志会谈,他提到为什么向金门打炮不事先通知苏联,我们回答说,我们通过我国防部参谋部的苏方顾问通知了苏联国防部。当时的形势是,中东伊拉克政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英国则派武装部队去约旦,联合国准备讨论中东形势。我们为打击美国的一系列对第三  相似文献   

3.
“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是赫鲁晓夫的一大发明。赫鲁晓夫曾在一九六一年苏共二十二大炮制了一个“福利共产主义”。二十二大通过的“纲领”夸下海口,到一九八○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一九六四年四月一日,赫鲁晓夫在匈牙利发表讲话时又把他的“福利共产主义”形象化为  相似文献   

4.
1月底2月初,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会上热烈讨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所作的“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和批准了“控制数字”。这是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旗帜,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的大会。这次大会的深刻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标志着苏联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而且在于它为全人类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鼓舞了一切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人们,为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赫鲁晓夫同志向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对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5.
50年代末,当苏军全面装备核武器后,赫鲁晓夫曾多次强调,要科学地权衡现代武器的性质和现代战争的后果。他认为,核武器和战略火箭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支配一切的决定性作用;所有常规军备,包括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空军及庞大的陆军,很快会过时。苏联拥有足以实施核反击的战略能力,已经对西方起了威慑作用,世界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1960年1月,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了以火力代替庞大军队的裁军建议。接着他宣布将苏联武装力量缩减1/3,表示了要削减国防费用发展经济的愿望。就在赫鲁晓夫发表上述演说不久,苏联军方即对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赫鲁晓夫在苏联执政时期 ,对苏联原有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指出这一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这场改革是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究其原因与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在思想上、理论上、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素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半月述评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於2月14日至25日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436人。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以来宾身分列席了会议。大会自14日起,听取并讨论了赫鲁晓夫所作的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报告。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中的论述国际形势的部分,就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分析了帝  相似文献   

9.
参加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自1956年2月14日开始至25日闭幕,共进行了11天。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苏共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揭开了大会的序幕。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作有关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的报告。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党中央机构。大会代表共1400多人,代表720多万党员。有55个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应邀出席这次大会。赫鲁晓夫在闭幕那天,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问题的内部报告。这份秘密报告由苏联前驻华大使、当时的苏联联络部中国处长谢尔巴科夫送了一份给我党代表团。我作为驻苏大使,他们也特地给  相似文献   

10.
自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党政当局不断采取措施,来改善对国民经济的领导和工业管理,扩大地方的权力。去年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作出了某些相应的决议,今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又提出关于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业和建设的组织工作问题。根据二月全会的决议,苏共中央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义就此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审查,并确定赫鲁晓夫为这一问题的报告人。为了集思广益,苏联最高苏维埃在举行会议前一个多月就发表了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提纲,交给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的有四千多万劳动人民,有二百多万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届第七次会议于6月7—10日  相似文献   

11.
战后,赫鲁晓夫对当时莫斯科强求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春小麦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抵制,在作物的种植类别上坚持因地制宜。然而对乌克兰农民"包产到组"的成功创举他却采取了先是暗中支持,后(遭到莫斯科的否定后)又公开谴责的态度。同时他在农业问题上提出了对逃避集体农庄劳动者强制迁移、合并小型集体农庄、建设"集体农庄村镇"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或者被联共(布)中央接受而在全国得以实施,或者遭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从而防止了日后此类意见和倾向的再度出现。赫鲁晓夫的这些作为,使他与战后时期的苏联农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4月11日苏联致美、英、法备忘录,建议在莫斯科就筹备外长会晤交换意见。 4月12日我外交部就中美大使级会谈长期陷于停顿事发表声明,公布美国破坏会谈的经过。塔斯社报道:赫鲁晓夫函法国总理盖伊阿,要求支持苏联的从1958年3月31日起停止试验任何种类的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倡议。捷、波和民主德国三国外长在布拉格发表联合公报,指出用原子武器武装西德增加欧洲的紫张局势。朝罗两国政府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指出美国军队应从速撤出南朝鲜。 4月13日南汉宸致电日本国会议员促进日中贸易联盟第三团体,谴责日本政府破坏日中贸易。周恩来总理复赫鲁晓夫4月4日信,完全支持苏联停止试验核武器的决定和苏联政府就这一问题向美英两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完成列宁所提出的在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工业生产不仅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大大地超过了。因此,在制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提出,“现在苏联有一切必要的条件可以在和平的经济竞赛中,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去年,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大会上,赫鲁晓夫同志把它具体为:在今后十五年内,在各种最重要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  相似文献   

14.
56岁的共产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象美国总统候选人那样,奔忙在商店、工厂和集体农庄之间。跟他的任何前任迥然不同,在苏联,人们几乎可以整天在电视里看到他,听他演说。他并不是一个个人崇拜狂。政府办公室里没有他的照片,在他的家乡也看不到纪念碑,他津津乐道的不是对现状的沾沾自喜,而是大刀阔斧地迫切地改革。“那些不打算改革的人干脆走开”,他公开这样宣称。一些对此充耳不闻的老资格共产党官员已经被清洗。甚至连敢于暴露斯大林时期黑暗恐怖的尼基塔·赫鲁晓夫,也没有象他那样在批评苏联过去的一些事时毫不心慈手软。  相似文献   

15.
任本命,王 虹(西安文理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陕西西安710065)5 赫鲁晓夫的倒台和李森科主义的终结为了挽救苏联农业的失败,赫鲁晓夫准备进行新的改组并要求召开新的中央委员会.1964年夏末,他关于改组农业和提高生产水平的一次报告起草完毕,并发到各科研单位和地区委员会传阅.据说这篇报告的基本思想是将农业部对农业的集中控制权下放到负责作物生产的各专门部、委和托拉斯.其中一个托拉斯或委员会专门处理李森科关于生产混合肥料的建议,报告草案对李森科的反对者仍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报告准备好后,赫鲁晓夫先是出国访问,回来之后便到黑…  相似文献   

16.
过去四十二年正隐没到地平线下去。伟大的苏联高唱共产主义建设的凯歌,行将步入它诞生后第四十三个年头。四十二年,这不过是历史长流的一瞬间。然而,透过历史的帷幕,我们看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短短不到半个世纪所走过的巨大历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到1958年,它就把工业总产量增加为革命前俄国1913年的三十六倍,农业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完全的、彻底的胜利。古老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后起的法国和西德,被苏联远远地扔到后边去了,在经济水平上独占鳌头几十年的美国也被苏联节节追上。现在,苏联人民正在为实现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七年计划(1959—1965年)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7.
1958年9月下旬,赫鲁晓夫要求将坠落在中国境内的美制"响尾蛇"导弹送苏联研究。因中方对该导弹先行研究拖延了移交时间,加之苏方人员怀疑中方有意扣留了导弹上的敏感元件,结果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单方面作出了废除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决定。此项决定加速了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     
宏伟的共产主义建设纲领 (十一月一日至十五日)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 12日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并且通过了赫鲁晓夫同志将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1959—1965年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提纲。这个提纲标志着苏联已进入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提纲宣布,到196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将要比1958年增加约80%,农业总产值将增加 70%;1965年生铁的产量将达到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万吨,钢产量八千六百万到九千一百万吨,石油两亿三千万到两亿四千万吨,发电量五千亿到五千二百亿度;七年间轻工业的总产量将大约增加一半,日用品的产量将增加一倍;到七年计划结束时,苏联谷物总产量估计为每年一百亿到一百一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  相似文献   

20.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