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蚜是我垦区棉花生产重要害虫.它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造成棉花的外粘糖及棉纤维内含糖量的增加,形成糖酯棉,因此,控制棉蚜的危害不仅是植棉的需要,也是棉纺企业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团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94年在棉蚜猖獗发生的年份中棉田93.48%的面积对棉蚜没有进行化防,而是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实现了绿叶白絮不粘手的管理目标.一、棉蚜发生规律1、越冬场所;棉蚜在我垦区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石榴、花椒、菊花、夹竹桃及温室、大棚蔬菜上.2、迁入:棉蚜初次迁入棉田是五月下旬5月27日棉田有蚜株率为19%,百株有翅蚜13头,无翅蚜91头,合计105头,此时是构成中心蚜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2.
棉蚜多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花卉寄主上越冬,冬季窖藏石榴上的棉蚜卵能正常孵化,1月搭起的蔬菜大棚棉蚜末见发生;秋季至冬前,次生寄主棉田棉杆上的有翅孤雌蚜始终保持一定比例,棉田翻田耕后棉杆上棉蚜越冬卵未见存活,而立于地面棉杆上的越冬卵可孵化。下雪丧,原生寄主黄金树上有翅弧雌蚜基本消失,春季原生寄主与次生寄主上棉蚜卵的饱满率及其孵化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正>棉蚜发生的原因1、与温湿度的关系.棉蚜发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气温16—22℃,空气湿度70%以下时,有利于棉蚜繁殖.高温(日平均气温25℃以上),高湿(空气湿度75%以上)都对蚜虫不利.春季的气温比棉蚜的某些天敌繁殖所需的气温低,到7、8月是伏蚜繁殖最快阶段.1994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时晴时雨的天气,十分有利伏蚜繁殖,蚜量剧增,蚜群拥挤,营养条件恶化,产生有翅蚜迁飞,扩散再繁殖,始而往复,这是棉蚜猖獗发生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 (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科34种,在三门湾棉区终年以无翅孤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型生活,以成、若虫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 S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棉蚜是我团棉田的主要害虫,由于近年来棉花面积不断扩大,给棉蚜的越冬、种群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棉田各种害虫猖獗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平衡失调所导致棉田生态直接受农田生态所制约,而作物布局是关键因素.在棉花不同的发育阶段中,天敌和害虫种群消长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平衡,如果棉田中的生物系统(食物链)被破坏,益害比例失调,必然失去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规律,是改造自然力促平衡的必由之路.我们经过十年的调查研究,已基本掌握了本地区的天敌、害虫种群关系、发生规律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安阳县和林县的一些社、队和科研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利用七星瓢虫食蚜的特性,闯出了一条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新路。1973年,安阳县36万亩棉田,利用瓢虫控制蚜害达16万亩。林县东姚大队,从麦田兜捕瓢虫,适时放入棉田,截至五月底,未用一次农药,蚜株率控制在10%上下,卷叶率仅1~2%。而相邻的田块,连续药治三次,卷叶率仍达40%。实践证明,利用瓢虫防治棉蚜,既经济、有效,又方便、安全,大有可为。安阳县贫下中农总结了五大好  相似文献   

8.
<正>石河子垦区棉蚜对棉花的危害及防治,已成为农业主管领导、有关部门以及广大棉农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在过去几年中(如1991年、1994年)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增强了人们对棉蚜危害性的认识,并提高了防范意识.然而棉蚜的发生、危害程度又取决于棉蚜的越冬基数、气候、棉田生态及防治方法等.笔者以其调查研究就棉蚜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1992-1998年通过七年对烟蚜系统研究结果:大理州有蚜种类主要以桃蚜和棉蚜为主,其次萝卜蚜和甘蓝蚜;其具有发生期早、持续期长、一虫多传的特点,且苗期呈“单峰”型曲线消长,大田期呈“两峰”夹“一谷”的消长,有翅蚜消长呈单峰曲线消长,8月上旬是蚜量峰日期。而天敌、烟株、气修、烟蚜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有关农业措施是影响种群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棉蚜习性、越冬场所、消长动态、防治措施的研究分析入手 ,提出了结合当地农田生态、作物结构布局、浇灌条件、以及历年棉蚜发生情况和防治实践等 ,因时、因地、因虫情制宜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有效地控制土耳其斯坦叶螨危害,必采取农业的、生物的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1.发生规律1.1 越冬及出蛰:以交配过的雌成螨.九月上旬开始在棉田或近棉田的水渠边、田埂、土块下及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出蛰活动;体红色.就近寻找棉田内外的棉苗、苍耳、回旋花、苦(?)菜和苋菜等杂草,取食、活动和产卵等.此期叶螨数量少,繁殖快,是消灭螨源的有利时机.1.2 传播与扩散:可借风力、流水和生物携带等方式传播;扩散迁移靠爬行,如此时高温、干燥、加之控制措施不当,则加速中心株的形成,有利于叶螨的大面积蔓延、串延,因此这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及时进行点片挑治,严防成片危害.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里县辛兴大队是一个集中产棉大队,每年防治蚜虫都使用大量农药,开支甚大,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蚜的为害,他们学习外地经验,大面积释放瓢虫。在去年释放成功的基础上,今年释放2400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取得了蚜虫虫口减退率达89~98%的良好效果。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当麦田蚜株率分别达11.2%、80%、100%时,亩瓢虫数相应达20.8头、270.4头、4160头。在棉田,当蚜株率为20%和40%时,亩瓢虫数达5.6头和56头;当蚜  相似文献   

13.
西安郊区许多地方种植棉花,近年来棉铃虫、棉蚜等主要害虫连续发生为害,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低劣。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虽好,但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棉虫产生抗性,致使药效降低,防治次数增多,药费开支大,用工多。尤其是棉株生长盛期,植株茂密,施药困难,在防治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并可形成杀伤天敌昆虫,留有残毒等问题。为了寻找防治棉花害虫的新途径,我们在1975年开门办学期间,利用天敌对棉花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聊城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和第一代蛹进行死亡率、寄生率、性别比例的调查统计,研究了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的发生危害程度与不同时期蛹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越冬蛹的死亡率比2010年上升27.1%、寄生率上升6%,雌雄性别比例由1.22下降至0.89,主要的寄生性昆虫天敌有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Viereck)及两种未鉴定的昆虫,分别隶属于姬小蜂科和蝇科,并以舞毒蛾黑瘤姬蜂为优势种;2011年第一代蛹死亡率较越冬代低41%,未发现寄生天敌.分析认为美国白蛾有逐步被本地生态系统同化现象,可能与天敌数量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厚朴藤壶蚧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并寻找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标准株观察法和室内饲养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天敌的控害效果.采用标准地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藤壶蚧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藤壶蚧在恩施1 a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主要天敌昆虫为寄生蜂类,该类寄生性天敌对藤壶蚧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藤壶蚧的发生量与林分构成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厚朴与其它林木混交栽培的有虫株率远低于纯林、林作套种和林药套种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葫芦象甲成虫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天敌昆虫水葫芦象甲 N eochetina bruchi和 N .eichhorniae的取食习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水葫芦象甲的雌虫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 ,雌虫取食量为 2 0 6 .5 - 2 0 9.2 mm2 / d,雄虫为 4 8.5 - 71.0 mm2 / d,但两种雌虫之间和两种雄虫之间的取食量无差异。N.bruchi的雌虫喜欢取食叶片的叶面和叶背 ,日取食量分别为 83.5和 71.7mm2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雄虫则在叶背取食较多。 N.eichhorniae雌虫在叶背取食多于叶面和叶柄 ,分别为 10 2 .8、4 3.2和 6 3.2 mm2 / d;雄虫在叶背和叶柄的取食量大于叶面。上述结果为利用这两种象甲控制水葫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一个确定性予测模型,用于摸拟棉长管蚜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石河子莫索湾地区基本相符。本模型为二次曲方型模型,输入为当地平均气温、湿度,输入为平均百株棉长管蚜数对数值。关于蚜虫的模拟研究,已有许多论文发表,但关于棉长管蚜的模拟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及莫索湾地区的气象资料,我们认为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棉长管蚜消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本模型主要考虑了湿度、气温这两个因素。程序语言为BASlC,已在微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18.
根据泽泻田节肢动物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害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中性昆虫亚群落,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较为丰富,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1种(或类),隶属于昆虫纲中10个目60科及蛛形纲中1个目9科,合计150555个个体.其中,捕食性天敌25种,寄生性天敌32种,害虫25种,中性昆虫19种,天敌物种数所占比例高达56.43%.从各类群个体数量看,害虫占有绝对优势,其个体数量是天敌类群的2.3倍,约为中性昆虫的2.4倍,害虫类群个体数量高主要是由于莲缢管蚜和莲纹夜蛾的个体数量过高造成的,二者合计占害虫类群个体数的92.53%,占整个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个体数的50.06%.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因棉叶螨对棉花持续严重为害,已给垦区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前,生产上采用3911拌种来压低棉花苗期叶螨的虫口密度。这项措施,在棉花叶螨防治乃至棉花病虫综防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成为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生产防治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诸如3911拌种的持效期有多长的问题。在3911持效期内,棉苗是“毒苗”,虽然此时有叶螨在棉苗上取食活动,但最终因“食毒死亡”而不能继续生存、繁殖。若在此时进行大面积的喷药防治,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盲目推迟化防时间,有时又会因防治延误而造成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142团4个营,7个连队的部分棉田作基地,开展了3911拌种对棉叶螨持效期预测的调研.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生物学、生态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了黄斑星天牛在林间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在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20日羽化达到高峰期,8月底成虫羽化趋于结束,雌成虫6月初开始产卵,7月上旬产卵达到高峰,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其长达300余天,蛹期约15天,其生活隐蔽,成活率高。最后指出适宜的气候环境、特殊的栽植格局以及天敌数量、种类不足是导致黄斑星天牛发生、繁殖、扩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