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华深以取法西方现代文学为荣,至于与其有着整体相似性的鲁迅,他一直讳忌莫深。余华的"鲁迅论"始终重叠在几篇小说的技巧之上,并未涉及两人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广泛师法西方文学的迫切性与直接性所致;二是余华与鲁迅有着相异的创作诉求;三是余华面临着"两个鲁迅"的阅读。隐言与鲁迅的承继关系,既是影响的焦虑,也说明了余华尚未超越技术写作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韦努蒂(Venuti)和鲁迅分别是西中方异化翻译的代表,都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因素。然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是以抵抗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为出发点,提倡保留译入语文化;鲁迅以丰富汉语,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为目的,提倡“直译”外国作品,甚至不惜牺牲译文的流畅而引进外语文法。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具体解读两种异化翻译思想;第二部分析了两人异化翻译思想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两人思想对于译坛的影响;第四部分对比了韦努蒂和鲁迅异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吴宓和梁实秋作为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文学思想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吴宓重视"平民文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梁实秋则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吴宓的文学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观,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以二人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他们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茶与咖啡是风靡全球的两大最重要的饮品。茶,包含中国多种文化元素;咖啡,代表西方多样的文化精神。这两种饮品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两种文化的碰触,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内涵。从茶与咖啡的起源、传播,所承载文化等方面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做以比较。来论证中西方文化全面、立体的交融趋势。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批评重要代表萨义德《东方学》是英美人文学科中最早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殖民地统治进行抨击的一部力作,其要旨就是揭露西方如何从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出发,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术语言说“东方”。但萨义德并不赞成民族主义式的对抗西方文化霸权,而倡导东西方对话和文化多元主义,这是他思想批判的个体经验方式,当然也反映了处在美国知识界的第三世界学者思想上的尴尬境遇,和无可选择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批评重要代表萨义德《东方学》是英美人文学科中最早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殖民地统治进行抨击的一部力作,其要旨就是揭露西方如何从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出发,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术语言说“东方”。但萨义德并不赞成民族主义式的对抗西方文化霸权,而倡导东西方对话和文化多元主义,这是他思想批判的个体经验方式,当然也反映了处在美国知识界的第三世界学者思想上的尴尬境遇,和无可选择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系统梳理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的源流、代表人物与思想,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探究,也有文化诗学意义上的个案阐释.该书以文学探讨为出发点,邅递到文化研究的视域,以历史梳理为基础,隐括西方文化中宗教维度的影子,较好地做到了韦勒克所言的"内外结合"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分量之作.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与社会的动荡和中西文化冲突导致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鲁迅步入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尼采学说和拜伦、雪莱、裴多菲等诗人"摩罗"精神的烛照下,鲁迅形成了反叛的个性主义思想,并坚持终生,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在这一精神因素影响下,鲁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与西方文化的对比提出了"立人"的思想,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个体独立性既是西方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内容,又是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一个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枢纽";从一定意义上讲,个体独立性观念的强弱以及个体独立性行为的多寡构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鉴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和美国都是影响力巨大,而且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又相对比较鲜明的国家,可把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代表,对其个体独立性的突出特征和文化支撑进行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美学发展的前景是文化美学。从文化美学视野反思中西方古典美学的文化特征,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思辩美学,西方古典美学的终结,根源在于其文化母体内部包含个体认识与历史价值之间的矛盾;而中国古典美学则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文化美学,它以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为基本问题,以“道”(气)、“有”、“无”、“情”、“景”、“和”及“象”等为基本范畴,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这一古典文化美学源于老子、孔子、《易经》,成熟于王夫之、叶燮、终结于19-20世纪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它的终结是21世纪文化美学的诞生必须付出的历史文化代价,它曾经存在的境界则是迎接21世纪文化美学诞生的一个神奇的预言!  相似文献   

12.
阿尔蒙德所谓的公民文化是指一种具有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特征的政治文化,它也是一种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体。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抽象的二元对峙,并且各自处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对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上述抽象对峙的两种尝试性解困。现代中国正逢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协调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因此,在西方公民文化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中国公民文化不仅对公民参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西篮球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占洋 《科技信息》2007,(10):160-160,147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篮球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体育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本文深刻剖析了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对篮球运动的影响,给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以启示,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工程监理制度是在以个体为中心的西方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本文通过中西方社会传统文化的比较说明监理制度在中国缺乏社会文化基础;同时分析了监理推行20年来的文化建设状况,说明文化缺失是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针对中国文化的不足,希望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以改造中国的文化。首先,毛泽东针对中国文化中缺乏国家观念、以家族主义为基础、导致国民“缺乏国家思想、政治思想”,只是追求宗法关系基础上的和谐,不懂国家关系上的竞争,主张引进这一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观念——国家观念。其次,针对中国封建文化泯灭个性的奴隶主义,主张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中强调主体发展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客体化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真正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文化体系。再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利主义特色,主张必须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华裔作家一方面夸大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强化了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解构了东方主义,从而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湘 《科技信息》2009,(30):239-239
早期基督教音乐作为西方文明史中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是西方文化发展和演变的重要载体,也是早期西方文明的标志之一。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代表的早期基督教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西方音乐的重要源头。本文主要以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特征及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为主线,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强奸为代表的性犯罪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古老犯罪命题,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一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人类历史长期以男权制度为发展基础,使得对强奸这一犯罪现象的认识深受男权主义影响。从强奸的犯罪性质到强奸的主客体问题,均深刻揭示了社会对两性关系的不平等认识。西方国家于二战后兴起的女权主义思潮,对西方强奸立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立法模式较之西方则未有相同水平的进步。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强奸立法等方面的讨论,试图指出中国社会尚存的男权主义思想,希望能够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东亚并存着两种进程,一是以经济合作和多边主义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主义的不断推进,另一是以军事驻军和双边主义为特征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持续强化。双方在权力结构、制度建设和身份认同上存在着深层矛盾,在不同程度上互相消解彼此构建基础。而现阶段两种进程的互相兼容原因是为了防范“不安定”因素,其背后实质隐藏着各国对于权力均势和战略设计的诉求。东亚地区主义必须坚持且积极合作,否则将会重新陷入“碎片化”而无法保证东亚各国的利益和东亚和平。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 休谟是近代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 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一个标志。休谟的怀疑主义是建立在经验论证的基础上的。休谟的感觉经验主要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范畴, 以论证主体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为出发点, 得出了怀疑这种能力的结论。本文主要就其认识论意义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