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对合成碱式碳酸铝铵及α纳米氧化铝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室温固相反应的应用,在试验中有意识地引入钠镁诱导碱式碳酸铝铵的合成,从而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微晶.试验还表明,经过钠镁诱导得到的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在裂解为α氧化铝的过程中呈现自分散行为,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纳米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团聚问题,获得了尺寸均匀、分散良好、团聚较小的α相纳米氧化铝.  相似文献   

2.
分子自组装及超分子自组装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超分子科学是21世纪的新概念和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简要介绍了超分子体系,阐述了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系统地总结并评述了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展望了超分子自组装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合成碱式碳酸铝镁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硫酸铝为铝源,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得到碱式碳酸铝镁。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试验成功地同时优化控制了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及粒度,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碱式碳酸铝镁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4.
水合磷酸铁铵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对乙酸丁酯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珍  廖森  吴昆  陈智鹏 《广西科学》2008,15(2):166-169
以Fe2(SO4)3与NH4H2PO4·12H2O为原料,PEG-400为表面活性剂,经低热固相反应合成得到水合磷酸铁铵,经XRD分析表征确定其分子式为Fe3(NH4)(PO3(OH)0.666O0.333)3(PO2(OH)2)3(H2O)6Fe3H23.998NO29.997P6后,用其作为催化剂进行乙酸丁酯的合成试验。试验应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考察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获得催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时间6h,醇酸物质的量比1.56∶1,催化剂用量1.73g。在这个最优的工艺条件下,水合磷酸铁铵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收率可达到98.6%。水合磷酸氢铁铵不仅合成工艺简单,可行,而且作为乙酸丁酯的催化剂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工业应用潜质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氢键在寡聚酰胺体系、喹啉衍生物体系、吡啶酰胺体系、氨基苯甲酰胺体系、菲咯啉酰胺体系、芳香酰肼体系、吡嗪咪唑酰胺体系、尿基衍生物体系的自组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氢键在分子自组装中的发展现状.氢键具有可逆性,基于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具有组装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据此可以预测氢键对自组装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为设计和合成出结构稳定、性能优异、可以自由调控的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四氯合镍酸甲基铵的固相合成及其热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利用盐酸甲胺,盐酸二甲胺,盐酸三甲胺与无水NiCl2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固相反应合成四氯合镍酸甲铵,四氯合镍酸二甲铵和四氯合镍酸三甲铵,利用近红外,约外,可见光谱以及DSC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取代铵中烷基的数目对反应产物相变温度的影响,并计算了相变焓。  相似文献   

7.
粉细砂岩油藏由于地层砂粒度中值细,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泥质含量高,防砂难度大。针对此类油藏,研制了新型超分子固砂剂DXGY—1,实验表明具有在地层内自组装、固砂性能强和渗透率保持率高的特点,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超分子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谷胱甘肽-银离子(GS-Ag(I))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GS-Ag(I)作为凝胶因子,其浓度从0上升到0. 008 mol/L的过程中,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从350 nm位移到370 nm,激发波长变化的数据显示水凝胶形态变化的关键浓度是0. 005 mol/L,流变性能数据和荧光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此结论;当凝胶因子到达0. 005 mol/L时,水凝胶内部已经自组装形成了丝状三维网络,并且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对于凝胶因子单体出现光谱红移时,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可以直接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Science》杂志(2004,303:65~67)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颜德岳教授及其博士生周永丰、侯健的研究论文《宏观尺度多壁管的超分子自组装》.该论文报道了由一类新型的不规则结构超支化共聚物自组装得到了长度达厘米级、直径达毫米级、单臂厚度为400nm的多壁管,将自发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拓展到了宏观尺度.  相似文献   

10.
前驱体碳酸铝铵的制备及相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α-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纯碳酸铝铵粉末进行表征,并对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氨粒径较小,约为9nm,在煅烧过程中,经历如下相变:AACH→无定型→γ→γ+θ+α→θ+α→α。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卧式连续气固反应器 ,用于铝铵矾与氨气进行连续反应的研究 ,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气固反应的因素、料层厚度、加料速度、气体流量及氨气浓度进行优化组合 ,用 Powell法归纳得出转化率与诸因素经验关联式 ,该关联式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热固相反应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纳米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几种表面活性剂为软模板,用亚硫酸钠作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硒,利用低热固相反应技术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纳米硒。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反应及产物形貌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微波诱导固——固相反应合成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微波诱导辐射的方法,固—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石膏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硫酸铵 ,对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按照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导出了化学反应控制的模型方程 ,并确定了化学反应控制步骤的实验条件。在化学反应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测定了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Copper oxide nanometer powder wau synthesized by one step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CuCl2 · 2H2O with NaOH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olid product CuO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articles of prepared copper oxide are spherical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20 nm. This new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and high yield compared with literature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mol.L^-1HCl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DL-丙氨酸与醋酸铜固相配位反应焓△rHm=50.852kJ.mol^-1,从而计算了配合物trans-Cu(DL-Ala)2的标准生成焓△fHm=-1015.419kJ.mol^-1。  相似文献   

17.
在运用固态反应法制备LaCoO3过程中,由于Co3O4属于易挥发物质,本工作以不同配比的La2O3与Co3O4为初始原料进行混合,在1050℃常压高温在空气下处理20h,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当Co过量在12.5%~15%范围内可以获得纯相LaCoO3粉体。  相似文献   

18.
邻氨基苯甲酸与醋酸镉固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0.2mol.L^-1HCl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环,得到了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rHm^0=37.821kJ.mol^-1,计算出了配合物Cd(OAB)2的标准生成焓,推荐其值为:△fHm^0「Cd(OAB)2,s」=-911.803kJ.mol^-1。  相似文献   

19.
固相法合成负热膨胀性粉体ZrW2O8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以分析纯ZrO2和WO3为原料,用固相法制备了负热膨胀材料ZrW2O8粉体.以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粉体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测;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以及Powder X软件计算不同温度下的晶胞参数,从而确定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经1 220℃保温3 h制备出的高纯度ZrW2O8粉体为单一立方结构,平均粒径为0.5μm;ZrW2O8粉体有显著的负热膨胀特性,在室温到150℃范围内,所得ZrW2O8粉体热膨胀系数为-11.58×10-6K-1;200~500℃范围内,热膨胀系数为-3.77×10-6K-1;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平均热膨胀系数为-6.31×10-6K-1.  相似文献   

20.
SiC/M(M=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SiC/M-Al界面固相反应及界面状态决定着SiC/M-Al固相扩散焊接件及SiC/M-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文章就近年来SiC/M-Al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反应热力学与相平衡分析,反应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微观机制;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