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容观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8,(4)
近年来,传播论派的主张又沉渣泛起。迄今在我国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诸多研究领域仍然依恋着传播论者所主张文化历史研究法,实质上是为外国学者早已唾弃的传播论叫好。在全面讨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时,有必要旧话重提,就传播论的理论进行介绍,并对中国部分学者的研究实践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2.
户晓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0,(2)
“自我与他者”已构成当代人类学理论、文学乃至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取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一个根本观念的转变;在对待异族或异国文化时不再强调主次或主客之分,研究者和阐释者同对象的关系,不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我与你”式的对话、交谈和聆听。这种转变有助于人类学更新它的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成果,从而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4.
5.
巴与蜀是先秦时期西南地区两个强大的宗主国,古蜀国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朝代,巴国有廪君蛮、板楯蛮等。因为该地区由多个族群构成,所以既有崇拜白虎的氏族,也有畏惧白虎和射杀白虎的部族。古代巴、蜀的社会结构与政权模式,与中原王朝显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应是一种酋邦式的形态;由于长期小邦林立,因而在文明早期阶段经历了由部落联盟到酋邦社会的演进,形成了共主的政治局面。秦并巴、蜀之后,曾采取很多重要措施以加强统治,将北方和中原的很多东西输入了巴、蜀地区,促使并加快了巴蜀区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融合。秦人一方面十分强势地改变了巴蜀地区的治理模式与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巴蜀文化习俗的宽容。巴蜀文化经过历代传承,吸纳和融入了许多新的因素,迄今仍充满活力,显示出鲜明而浓郁的地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心理学通过对个体人格的考察,以找出特定文化中成员的主要相关性和普遍性,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与人格"研究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3):5-10
潘光旦先生的学术生涯说明了人类学研究综合性取向的学术意义,他主张用多种学术理论,多种研究观察方法来思考问题,他在国民性研究方面提出的“位育”(adaptation)概念就是从综合性角度考虑到人类,历史,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梳理出来的,正常的学术批评和讨论,也是潘先生综合性学术取向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陈兴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5):16-20
非物质文化是针对物质文化而言的,往往把它作为与物质文化相对立的一个范畴。本文从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认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在非物质文化的语境里物质文化才有意义,非物质文化只有通过物质文化的表现形态才能被认识。同时,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又分别各是一个整体,对某一具体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事项的认识,仍然需要一种整体观的视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同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一个整体。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只是保护非物质文化事项本身,而需要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一起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0.
11.
12.
建筑人类学的思考——论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东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167-168
提出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分析了建筑文化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论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别,指出在新时期应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沈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2-104
化人类学初创的出发点似乎是希望通过这门学科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化模式,但这种以欧洲明为核心的理论基点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在平等的化平台上与其他明进行对话,以致把自己推向无法摆脱的悖论中。当探源性思维被移植到中国后,中国化人类学以及学人类学学们研究和写作的深层意识形态背景仍然沿袭的是19世纪西方化人类学理论中普同主义的知识观取向,在面对中国化的地方知识时,不知不觉中成为自证西方中心的“他”。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认识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实践的语境中去反映人类化变迁的真实面貌。去审视人类存在的多元形态,这应该是中国学人类学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14.
卜建东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8-12
阐述长岛作为妈祖文化北向传播的中转站及我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妈祖文化曾在该地区盛极一时。历史上,它随着我国海运的发展,由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沿海地区传播而来,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逐渐嬗变,成为该地区民众的重要精神信仰,对于族际交流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起到过重要作用。如今它则成为了推动长岛旅游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在同时期的西南夷区域,夜郎与滇等依然是小邦,或者是邑聚之类的部族。古蜀国通过商贾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获取资源,此类商贸活动既有短程也有远程,产自于古蜀国的丝绸、青铜器、巴蜀的盐巴,以及其他很多物品,便通过商贸输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有些物品甚至经过远程贸易辗转贩卖到了南亚和中亚。与此同时,古蜀国成熟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在商周之后随着商贸传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大力经略西南夷,到东汉时期西南丝路已成为重要国际通道;后诸葛亮平定南中,有效地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各族的团结与融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RONG Guan qiong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9,(2)
在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运用数学上定量分析的方法去观察探讨人类群体诸多文化现象是文化人类学上最新的一个方法,应予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是民族学本科生、文化人类学方向硕士生的专业主干课,是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广西民族学院近几年对这一门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构建了教学梯队,编写了教材,组织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将从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田野考察,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上进一步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女性人类学的文化与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泓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6)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 ,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 :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 ,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 ,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潘年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3-54
随着本土人类学的成长 ,把人类学研究简单视为异文化研究成了一种误解。相较而言 ,因本土人类学研究较异文化研究更能做到相对客观 ,从而显现了自身独到的方法优势和价值 ,而本土人类学者在对本民族的深入研究中 ,也体会到思想的重新发现和提升所带来的新奇魅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