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认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虽各有侧重但却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是缓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最佳路径选择.从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分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实现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实现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路径选择,并从制度设计、政府责任两个视角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热力学熵增加原理,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的意义,分析了我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全娟珍 《海峡科学》2006,(11):73-74
论述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客观性,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就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企业的责任和发展方向。欧美国家实施企业与政府双向互动,不断推出新举措,开发新兴环境产业、启动新能源策略、推动企业转型、加速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全面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水平,是太原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此,实现“十一五”环保工作目标,要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持续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来指导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要认真分析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认清差距,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突出重点,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6.
大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深层理解,指出平顶山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容乐观的资源环境现状,对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更好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力促中原经济区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等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此,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能源产业,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而构建《建议》所要求的“煤为基础,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煤炭转化产业的深度发展是其关键前提。[编按]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05,(10):4-5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认为,要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开征购买奢侈品的高消费税,各级领导带头,提倡合理适度消费,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参与建设“两型社会”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为“两型社会”培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人才,为“两型社会”提供高新科学技术,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金庆焕 《广东科技》2006,(10):26-29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过去都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如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地大”,“物”却并不”博”。有人认为我国是”地差物薄”。西北部和北部的沙漠、西南地区的石漠和青藏高原占据我国国土的约60%。我国气少、油缺,耕地、水和森林资源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是我国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lti obi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land use allocation)模型;以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SOLUA模型得到的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MOSOLUA模型的收敛速度较普通遗传算法模型的快,实证应用所花时间由8.57 h减少到3.31 h,运行效率提高61.38%;模型的总体适应度与采用普通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相比提高了12.57%.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中,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传承性与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俱进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突出“高校综合体育文化节”的功能,既可以有效的节约与利用体育资源,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思想和科学的体育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已经是经济增长即将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足以表现出政府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今社会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出发,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连日来,全国各族人民可谓兴高采烈、群情振奋,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要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04年10月.鼓浪屿被确定为福建省级循环经济实验区.其目标是把鼓浪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循环型”岛屿。  相似文献   

18.
11月24日上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年会由广州大学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促进经济转型与资源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等著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校校长庾建设教授致辞,对参与此次年会的嘉宾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致开幕辞.会上,专家学者分别对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趋势的可能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或以"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节约资源、能源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土地资源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土地价格是调节土地利用的重要杠杆,我们必须认清基准地价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系,搞好基准地价工作,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6,(6):61
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于3月28日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发言时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