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磷渣在生产水泥中利用途径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磷渣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两个方面分析讨论各自的利弊 ,继而分析生、熟料联合用磷渣生产水泥的可行性 ,得出生、熟料联合用磷渣生产水泥在吃废利废节能方面比只在生料或熟料中应用磷渣生产水泥能力更大 ,生产的水泥能保证早期强度 ,后期强度也有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磷渣的颗粒分布对水泥各龄期强度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即磷(P2O5)质量分数为3.5%,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削弱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1.4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增强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2.6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3d强度有削弱作用,而对28d强度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磷渣制取白炭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取工业废渣-磷渣为原料用沉淀法制白炭黑工艺,提出了磷渣综合利用的途径,不同于传统生产白炭黑以水玻璃为原料的沉淀法和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的气相法。  相似文献   

4.
磷渣活性激发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参照实际转炉脱磷炉渣,配制了不同F、P2O5、FeO和MgO含量及碱度的渣样,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组分对渣中磷的枸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脱磷渣中含有F时,P主要与F形成氟磷灰石,使得磷的枸溶率随渣中F含量的升高而急剧降低,当不含氟时枸溶率可达92.5%,当氟质量分数达到0.5%时枸溶率已降低到50%以下;随碱度增加,由于渣中Ca2+含量增加,破坏了硅氧网络结构,使得枸溶率有所上升;渣中MgO含量升高,由于Mg2+在熔融冷却过程中会抑制β--Ca3(PO4)2晶体的析出,而β--Ca3(PO4)2中磷不易为质量分数为2%的柠檬酸液溶出,而使枸溶率有所升高;随渣中P2O5含量升高,由于P5+与O2-形成络离子,P5+位于O2-密集形成的间隙中,不易溶出,使得枸溶率有所下降;渣中FeOn升高,枸溶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At low basicity and low temperature, the dephosphorization behavior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ratio (LP) between slag and molten steel in the double slag and remaining slag process were studied with a 180 t basic oxygen furnace industrial experiment. The dephosphorization slags with different basiciti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t the lower basicity range of 0.9–2.59, both LP and dephosphorization ratio were increased as the basicity of dephosphorization slag increased. Dephosphorization slag consisted of dark gray P-rich, light gray liquid slag, and white Fe-rich phases. With increasing basicity, not only did the morphologies of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dephosphorization slag change greatly, but the area fractions and P2O5 content of the P-rich phase also increased. The transfer route of P during dephosphorization can be deduced as hot metal → liquid slag phase + Fe-rich phase → P-rich phase.  相似文献   

8.
磷渣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X-ray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不同龄期磷渣与矿渣反应量及结合水量的试验比较,分析了磷渣缓凝机理,Na2SO4的激发机理,提出了磷渣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机理。由于Na2SO4加速了熟料矿物C3S和C3A的水化,抵消了磷渣和CaSO4·2H2O的缓凝作用,从而使磷渣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加速。  相似文献   

9.
以SGRS工艺为基础,研究了低碱度脱磷渣在转炉少渣冶炼中的作用.根据少渣冶炼物料平衡原理,脱磷阶段结束炉渣碱度控制越低,相当于转炉回收利用的Ca O量越多,能够实现的钢液去Si量也越多.同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脱磷渣碱度的降低,炉渣的熔化性能逐渐改善,带来脱磷阶段结束转炉倒渣量不断增加以及脱磷渣金属铁含量不断降低的有益效果.当脱磷渣碱度在1.2~1.8范围时,脱磷渣半球点温度基本控制在1 380℃以内,脱磷渣中的游离Ca O质量分数控制在0.7%左右的较低水平,同时转炉脱磷阶段结束转炉倒渣量基本可控制在8 t(210 t转炉)或5 t(100 t转炉)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全三脱"工艺脱磷转炉的脱磷效率、降低钢铁料的消耗,基于氧平衡机理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建立了脱磷转炉脱磷渣FeO预报模型。将氧平衡机理模型计算的氧化物(FeO,CaO,SiO_2,MgO,MnO,P_2O_5,Al_2O_3)质量和出钢温度作为输入项导入神经网络工具箱,训练成误差最小化的网络。结果表明,FeO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炉次达到85%。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命中率,可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索黄磷渣提磷联产二氧化硅的最优工艺,减少磷渣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磷渣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以不同粒径研磨混匀的黄磷渣为原料,分析了磷提取率及联产高含量二氧化硅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EM、FTIR对精制二氧化硅表征定性。结果表明:4~6h阶段,磷提取率维持在20%~22.86%,5h时,磷提取效果最佳为22.86%;对最佳液固比和反应时间制备的二氧化硅进行精制,其纯度提高为94.25%。  相似文献   

12.
利用食品饮料企业中的下脚料生产优质食醋,是大有可为的,所生产的食醋成本低、风味好、质量稳定,为食品加工企业通过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食品饮料企业中的下脚料生产优质食醋,是大有可为的,所生产的食醋成本低、风味好、质量稳定,为食品加工企业通过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大连机车车辆厂房产车间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大搞综合利用,没有向国家要一个劳动力、一台设备,利用工厂里的边角余料和废旧物资建成了一座用电石渣子生产500号水泥的工厂。生产这种水泥的原料是电石渣子、黄土、铁粉和石膏等,工艺流程与生产普通水泥相似。在正常情况下,用这  相似文献   

16.
利用锌渣生产七水硫酸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锌渣生产七水硫酸锌具有生产工艺简便、成本低、消除环境污染等优点,而且产品质量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真空下用磷矿石无渣工艺制备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法讨论了不同压力下由磷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反应生成碳化钙制备磷的反应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常压下反应起始温度为1891K,而当系统残余压力在90~9Pa间,反应进行的温度降低为1423K~1320K.同时用磷酸钙与还原剂碳在真空炉内实验,得到了磷单质,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磷渣掺量和细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磷渣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且掺量越大,降低的幅度也越大;当掺量控制在50%以内时,磷渣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超过了基准样;随着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加,试件的强度提高,且越到后龄期提高的幅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易烧性实验、DTA、XRD、岩相分析及物理性能检测等方法对磷渣用作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矿化剂时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在工程中大量使用粉煤灰作为掺和料,用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抗侵蚀等性能,这样也使得粉煤灰供不应求,经济成本增加并且资源短缺。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开发新的资源作为补充已经势在必行。磷渣粉是生产黄磷时产生的工业废渣,资源十分丰富,且大量的磷矿渣均采用露天堆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改善环境,提高磷矿渣利用率,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研究磷渣粉作为掺和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