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博客在我国兴起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磊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4):135-138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时代,博客作为新的网络传播形态目前在我国处于全面普及的发展阶段,其媒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体博客的大众文化特征逐渐凸现。博客传播在向大众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特征。在博客已无可避免地融入市场文化环境与商业运营的机制中时,如何保证博客既能维护其“知识的创新与生产”的核心价值取向不被扭曲,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内涵与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是当前我国博客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对3类新闻博客及其传播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方兴东构建的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共生生态系统,并对新闻博客和草根记者的新闻规范进行了揭示,以期推动新闻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共生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博客是一种网络传播的新样式,它的流行使转载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网民所默认。在充实博客内容以及提升点击率上,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的确是一条捷径,但同时它也引出了著作权的相关问题。本文对博客的著作权及其它在转载新闻作品时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侵权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育博客的基本特征以及控制路径,为认识和利用体育博客传播相关体育信息提供参考,促进体育文化的普及和终身运动保健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方法以已有文献为基础,结合当前体育博客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基本特征以及控制路径。结果从体育博客的产生与发展、体育博客传播的基本特征以及体育博客传播的控制路径分析3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博客是博客中的一种,只不过其主要借助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与体育有关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与其他博客一样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广泛性、跟随性、休闲型之特征。结论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形式,与传统的媒体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传统媒体传播所不具有的优势,它是现代传媒形式的一种必要补充,体育博客作为其中之一,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体育信息交流的作用,但是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使其发挥传播体育文化、奥运精神的网络平台,加强监管丝毫不可松懈,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博客(Blog)的引入还不到10年,其发展无论是在商业化方面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都还处于启蒙阶段。尽管起步较晚,中国博客也正同样经历着从仅具单一传播功能的“个人日志”向具有复杂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的革新,也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心理、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将给社会传播领域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王瑛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254-254
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近几年以势不可挡之势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个人门户网站、论坛、贴吧、QQ说说、博客、播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要拥有一个互联网终端,只要自己想对世界说点什么,总有很多渠道可以把想说的东西发表出去。只要所述事件、观点有看点,无论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会像病毒一样被迅速复制、转发、传播,顷刻之间传遍世界有移动数字技术覆盖的每一个角落。这股强大的"自媒体"力量对传统媒体显然是极大的挑战。在越来越强势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借新媒体的力量充实和壮大自己,才能站稳宣传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博客被称为“新媒体”,即一种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以及个人见解,和提供网络连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并供网络使用者浏览的新型出版方式.博客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侵犯名誉权的纠纷,对于应当如何认定博客名誉侵权的认定应当进行一定的探讨.本文从博客名誉权认定的角度展开探讨,得出了责任主体认定、侵权行为认定和侵权损害程度认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你写博客吗?     
有一回,翻阅报纸杂志,看到“博客”一词,心中疑惑:博客是什么?好友讪笑:这么跟不上潮流?说不定,你周围的小学生就有自己的“博客”。汗颜,于是恶补,才知,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记”, 而博客(Blogger)则是写Blog的人。具体说来,博客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写博客,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博客。今期“红树林”带读者走近博客,让读者去感受互联网“个人门户”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继博客、播客在网上风行之后,拍客逐渐成为网上新宠。然而随着拍客作品在网上的大量传播,拍客文化背后潜藏的侵犯被拍者隐私权、缺乏传统媒体记者“寻根究底”的职业精神、人文关怀的缺失、低级媚俗等现象也日益凸显。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拍客网站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拍客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机制;提升信息时代网络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引导拍客文化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田俐 《科技信息》2011,(18):I0197-I0197,I0194
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在高度开放、自由的Web2.0时代被多元化、泛化,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把关人”。然而,网民把关在带来新闻自由、个性解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它在目录学中的学派归属与图书归类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争议,尤其是学派归属问题。在当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我们对此问题有了越来越深的研究,《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富有浓厚政治思想色彩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文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这已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同时这也将继续促进我们对《晏子春秋》其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媒体的娱乐化发展愈演愈烈,我们的媒介似乎患上了"娱乐综合征",娱乐有演变成媒体最主要功能的倾向。这种发展倾向带给大众娱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带来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4.
媒介是信息、情绪的放大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媒介一方面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各个“零部件”的正常高效运转.而在另一方面,媒介强有力的“发声”功能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披着“监督”的外衣从社会公器转为凶器,介入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干预,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平台使媒介的优势与弊端都得到了放大.“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而后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是媒介职能之一,“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2010年“药家鑫案”而引发的“媒介审判”的诸多反思,对于媒介功能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媒介审判”的认识在随后一系列相似事件中一点点的加深.“媒介审判”带来的暴力杀伤力强、影响面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重新做人》是韩东于2012年底推出的一部新诗集,收录了他自2002年来写作的诗歌。这部诗集中仍然可以看到韩东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书写,也看到十年人生经历对韩东诗歌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韩东在诗歌中通过富有紧张感的张力表达出他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并由此揭示出"存在"的悖谬与虚无。但韩东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拥抱这虚无,并试图超越,这个过程是通过他"走"和"看"的空间感受与"回忆"和"告别"的时间体验体现出的。韩东关注"此刻",同时也时常回忆"过去",但更重要的是韩东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正能量"一词频繁出现于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主要用来指代那些传播乐观、积极向上等正面精神的榜样人物。随着该词在新闻媒体中的使用量日益增多,其语义及应用场合得到不断拓展、延伸,并迅速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我们应培育大学生的"正能量"精神,激励他们努力攀登知识高峰,健康成长,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7.
在通讯技术裂变式的发展下,手机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已经远远超过了作为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的意义.“流动”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现实写照,决定了他们对手机这一移动媒体的选择与依赖.一方面利用对手机的消费试图建立起自己的都市新身份,另一方面由手机重新建构的“流动空间”里,暂时改写了他们初来都市新空间的颠沛流离感,在跨越时空的流动空间里,渐成“空间人”的他们沉浸在自己臆想的空间里,享受着“移动无处不在”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18.
李贽"童心说"与袁宏道"性灵说",放于文论而言,都具有相应文学观,因为两种学说具有承续关系,不仅存在相似观点,同样也存在同中有异之深层不同处。对于文学发展观、文学创作观、文学审美观及俗文学评价,两者都存在相似之处,但又因人生观不同为根本因素,加之其余因素,故而也存在阐述详略、关注点、创作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对二者所主文学观加以比较分析,亦可以有助于更好理解"童心说"与"性灵说"之全面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9.
易龙华 《科技信息》2009,(25):I0226-I0226,I0166
随着社会生活中意象形态的凸显,文学作品也随之有了反映社会和人类的新角度和新方式,作家的言说方式也因之越加隐喻化和象征化。《米》是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文章由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中心意象及线索“米”的发展,提出了五龙穷尽一生追逐的“米”正是食欲和性欲所构成的欲望话语,展示人性恶的深刻与震撼,而五龙一无所有的来到城市到搭载一火车米死在归乡途中更是提出了有关欲望、暴力、挣扎、循环的宿命的思考,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