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中Ⅰ亚型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能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蛋白质,同时它也是小面积心梗及不稳定心梗患者的灵敏早期诊断物质.肌红蛋白长期以来也被人们认为是心梗的早期诊断物质,但其缺点是缺乏足够的特异性.血清肌酸激酶亦为诊断心梗的物质,这是由于它对心肌梗塞特异性强,在心梗发生后2-8h内在血中浓度急剧上升.目前美国已将上述3种物质取长补短结合研制成一种全新的灵敏诊断试剂,是目前全球最简捷快速诊断早期急性心梗的可靠产品.  相似文献   

2.
我院老干部科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冠心病心绞痛451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塞11例。现将监护情况报告如下。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病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均能引起高度重视。但无痛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易被误诊为其它疾病而贻误治疗,所以护士在护理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临床常见的几种表现1.1 此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他们对疼痛不敏感,而反应迟钝。1.2 部分病人表现上腹部隐性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个别病人表现为牙痛、肩痛,而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心肌梗塞改变。1.3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糠尿病人,因植物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8岁,住院号1432,曾于1973年6月北京医学院三附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肌梗塞;出院后多次复查为陈旧性下壁并正后壁心肌梗塞。此次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持续4小时,于1984年3月24日下午4时收入我院,当时神智清楚,血压18.7/12.0kPa,即描绘心电图与过去比较大致相同,但患者仍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出冷汗,3月25日晚血压16.0/9.3 kPa,晚10时至翌晨8时ECG表现V_2-V_4 S-T段升高伴T波后支倒置,V_2导联R波振幅明显降低,未见Q波。从1984年3月26日ECG图与1981年11月17日ECG图比较心前导联R波振幅降低,以R V_2振幅降低最明显,V_1-V_3导联仍无Q波,但在V_4-V_6导联  相似文献   

4.
例1:王某某 男,26岁,住院号:91-7689,因与他人打仗剧烈奔跑数分钟后突感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大汗三十分钟入院。入院后血压:14/8Kpa,心率:90次/分,体温:36.5℃神志清,痛苦病容。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不规整,呈二联律,无杂音。心电田提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频发室早,二联律(附图见后)。化验:CPK 1199.4u/L,G.O.T 75.3u/L,1.D.H 421.9u/L。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Ⅲ级,频发室早,二联律。住院39天,多次复查心电,酶学等均支持上述诊断。U.C.G提示室间隔中下部,前壁,部分前侧壁呈低或无动力状态。于91年11月26日临就要症状消失,心电呈心梗亚急期,酶学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仍然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工作中,除去治疗方法,如何提高病人的正性心理,是促进疾病康复不可忽视的手段。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4人,发生心肌梗塞(以后简称心梗)54次,均为男性,年龄64-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7岁,其中侧壁心梗6例,下壁心梗15例,心内膜心梗1例,前间壁心梗15例,前壁心梗17侧。愈后情况:死亡9人,好转和治愈45人。临床心理情况表现为老年抑郁症,焦虑,恐死症等。2讨论2.1心…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政静脉内注入溶栓剂如链激酶,使闭塞的冠状动肮再灌注,从而改善了左室功能和近期生存率。这两种方法获得效果基本相同,而静脉内给药却更实用方便。作者将403例疑为心肌梗塞病人列为研究对象,适于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入选标准是:1、疑为心肌梗塞的胸痛;2、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入院;3、入院时和症状发作后至少30分钟,心电图标准导联ST段抬高1mm或心前导联抬高2mm。排除的标准是:1、脑血管病;2、消化性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其它疾病史;3、入院时血压>180/110 mmHg;4、4周前曾作手术治疗;5、心肺复苏术或治疗开始前中央血管插管术;6、以前曾列入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或静脉内注入溶栓剂如链激酶,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从而改善左室功能。这二种方法获得效果基本相同,而静脉内给药却更实用方便。作者对403例疑为心肌梗塞病人(男性277例,女性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适于静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病例的标准是(1)疑为心肌梗塞的胸痛(2)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入院者(3)入院时和症状发作后至少30分钟,心电图标准导联ST段抬高1mm或心前导联抬高2mm。不符合的标准是(1)脑血管病(2)消化性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其他疾病史(3)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4)4周前曾作手术治疗(5)心肺复苏术或治疗开始前中央血管插管术(6)以前曾列为试验对象或曾用过链激酶治疗(7)有房颤的瓣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常感到一种压榨性钝病或闷底,有紧缩感,部分病人出现压迫样窒息感和濒死感。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左胸部的心前区,典型发作时间为3-5分钟。一些特殊的心绞痛发作时却不明显,有的甚至“声东击西”。为了正确辨别心绞届,现将其表现形式介绍如下:一、腥痛性心绞痛:较为常见,病区不在心前区而弥漫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溃疡病发作”、“急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等而延误治疗。此病的发作与受惊吓、劳累。情绪激动有关。二、睡眠性心绞痛:病发在进入梦乡之后。患者往往在夜间突然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1年8月5日收治一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查阅文件,未见有此种病例报导。 张某某 男 37岁 住院号:915619 于7月30日晚10时看电视中突然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大汗、气憋,在十分钟后缓解。十分钟后又发作来我院急诊给予硝酸甘油、低分子左旋糖酣、极化液等静点不见好转而入院。入院前三天牙痛,病中曾低热、头晕,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94年至1996年间住我院循环内科的21例右室梗塞病人进行归纳总结,体会出:与其它部位心肌梗塞相比.右室梗塞较易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右心衰、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表现为V3R~V5RST段抬高≥0.1ml,以V4R为著,STⅢ/STⅡ>1,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梗的演变过程.治疗重点是补液及纠正心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1材料1.1一般资料自1992年7月—1995年12月间,经静脉溶栓的AMI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前间壁心梗34例,广泛前壁”例,下后壁24例,高侧壁5例。溶栓距发病平均时间是4.5±3.5小时。1.2时间血栓形成时间越短,溶栓再通的机会越大,2h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为80~90%,4h为70~80%,而6h内为60%左右,6-12h为30-50%,12h以上再通率不足10略。且12h后心肌缺血坏死已不可逆,即使冠脉再通也涌挽救心肌,且再通后易于心脏破裂。故溶栓时间建议在12h内,但越早越好。2方法2.l溶栓前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2.ZUK,150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疼痛护理在胆道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进行开腹胆道手术的173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8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管理,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疼痛护理,使用长海痛尺疼痛评估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术前1d和术后8h、12h、24h、48h及72h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按时间、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肛门排气时间叫对照组提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真正恢复达到了术后加速康复的目的。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疼痛护理可以使胆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降低,下床活动时间提早,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患者满意度增高,从而达到加速康复外科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康复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发现:(1)暴脑病人心肌细胞膜性结构和肌丝病变的超微结构改变;(2)流脑病人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且与心衰有关;(3)脑膜炎双球菌攻击机体后,大量肿瘤坏死因子在心肌问质、肌膜上沉积,引起损伤;(4)发病早期心肌损伤是由于膜性结构病变引起,而不是溶酶体破坏,水解酶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14.
肛门手术后发生疼痛、出血、肛门皮肤水肿是最常见的。除了手术创伤直接影响外,与肛门术后各方面护理有密切关系。笔者从1996年至1999年对280例肛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饮食调理、大便控制及创面熏洗换药,表明对肛门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一、饮食调理与大便控制。肛门术后早期往往疼痛较为剧烈,过早排便易致痔结扎脱落、创面出血,故在早期要控制饮食、控制大便24h以上排解,对于环状痔肛门成形术后宜禁食2~3天,控制大便4~5天以上排解,以防缝合皮桥受损,影响肛门…  相似文献   

15.
马清泉 《甘肃科技》2011,27(2):138-139
2008~2010年收治灼性神经痛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58岁。其中火器伤9例,车祸伤7例,其他l例。损伤神经:坐骨神经6例,正中神经4例,尺神经4例,桡神经2例,臂丛神经1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灼性神经痛,疼痛剧烈,为烧灼样持续性疼痛,视、听刺激、情绪激动、接触患肢可起剧痛。均在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给予手术治疗,疼痛均得到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术后随访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6.5月疼痛均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 16例 ,感染率为 10 6 % ,而其中肺部真菌感染率为 8 6 % (13例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 15例 (占 94 % ) ,咳嗽、咳痰 13例 (占 81% ) ,胸闷、气促 9例 (占 5 6 % ) ,胸痛 7例 (占 4 4% )。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首 ,8例 (占 5 0 % ) ,酵母样真菌感染 6例 (占 38% ) ,毛霉菌感染 2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1 0× 10 9/L 3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4 0× 10 910例 (占 6 3% )。 16例患者中 ,8例 (占 5 0 % )用二性霉素B ,10例 (占 6 3% )患者适量分次应用氟康唑 ,结果 12例好转出院。结论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纤支镜检查不失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白血病病人的肺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护理是保证顺利渡过危险时期的关键问题,以往我们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如绝对卧床休息14天,高流量吸氧三天,及时观察心前区疼痛性质并报告医生处置,给予病人合理饮食等。目前我们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病人除进行常规护理外,采取了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及时及早处理病人便秘,并摸索出一系列口服缓泻剂方法,大大提高心梗病人治愈率,降低了由于治疗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由原死亡率约18%降低到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间歇训练对心梗大鼠心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探讨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假心梗组(CON);心梗组(MI);心梗+间歇训练组(MI+AIT),每组12只.间歇训练共计8周.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正常心肌组织鲜见细胞增殖现象;心肌梗死可造成梗死边缘区细胞代偿性增加;间歇训练可显著性增加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BrdU和ki-67的表达水平.另外,心梗还可引起细胞增殖核抗原调节蛋白p70S6K及其上游调节蛋白mTOR显著性降低(P<0.05);而mTOR的上游调节蛋白PI3K,Akt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相对地,间歇训练可增加心肌细胞膜IGF-R1水平(非IGF-R2),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增加p70S6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间歇训练介导的细胞增殖作用与其上调IGF-R1表达水平,激活细胞PI3K-Akt介导的增殖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往往来势猛,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极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如心理焦虑、精神紧张、濒死的恐惧感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使病情恶化,发生猝死。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心梗的治疗取得相应的效果。通过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病人有如下几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道敏 《甘肃科技》2012,28(15):151-152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桥的关系,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措施.近4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7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出心肌桥所致者18例,对18例心肌桥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加强了病人的急救措施,注意饮食与通便,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8例肌桥剥离术及1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消失,病人恢复正常生活.护士娴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ACS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