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张伟 《贵州科学》2016,(1):57-63
利用PCR扩增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贵州阿哈湖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类群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沉积物中检测出四个SRB类群(脱硫肠菌属、脱硫叶菌属、脱硫球菌属—脱硫线菌属—脱硫八叠菌属和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而春季沉积物中只检测出三个类群(脱硫肠菌属、脱硫叶菌属和脱硫球菌属—脱硫线菌属—脱硫八叠菌属)。相比秋季,春季沉积环境溶解氧含量较高,且温度较低,这可能导致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在春季沉积物中处于不可育状态,由于其活性低而无法检测。秋季沉积物检测出来的SRB类群相比春季沉积物具有更大的分布范围,同时,秋季沉积物SRB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沉积物,上述结果指示秋季沉积物环境条件更适于SRB群落。  相似文献   

2.
采用16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丹江口水库库区及汉江下游古菌物种组成, 并对大坝上、下游水体与沉积物中占优势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产甲烷古菌(Methanogenic archaea)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优势种群落结构组成受到水体与沉积物样本差异的影响, 可由氨氧化古菌的好氧特性与产甲烷古菌的厌氧特性合理地解释。网络图分析表明, 丹江口水库上游氨氧化古菌与产甲烷古菌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受丹江口水库运行的影响, 大坝下游水体及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丰度皆比大坝上游少, 而沉积物中产甲烷古菌丰度较高, 二者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厦门港沉积物间隙水中碘的存在形式,结果分别是碘离子为1.61-3.12μmol/l,碘酸根为0.29~0.60μmol/l。这表明了在间隙水中碘离子形式存在。排污口地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碘的浓度比港湾中碘的浓度低,污口区总碘仅为港湾的67.79%,碘离子仅61.61%,说明污染导致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它控制着间隙水中碘的浓度。计算了离子态碘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通量。变动在4.1~8.4μ  相似文献   

4.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舟山市钓梁高涂养殖区沉积物中的Cu、Pb、Zn、Cd进行了综合定量化污染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调查区域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且都是靠近排污口以及淤泥积压、物质交换周期长的渔港附近区域生态危害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以杜塘水库大坝断面的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对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好氧/厌氧连续培养模拟实验,比较灭菌与非灭菌条件下,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磷、溶解性铁等离子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分析培养前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以及与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微生物对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沉积物主要在微生物的矿化作用下释放磷,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主要通过微生物还原沉积物中铁来促进磷的释放,微生物对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沉积物中有机磷和铁/铝结合形态磷是沉积物中较容易释放的组分;对培养前后异养好氧菌、有机解磷菌、无机解磷菌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培养条件下各种细菌明显增多,证实了沉积物中与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存在以及对磷元素释放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城市排污口附近污染混合区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库区主要城市排污口附近污染混合区计算成果 ,以重庆江段桃花溪排污口、涪陵江段娃哈哈排污口、万州江段苎溪河排污口为例 ,采用量纲一分析和数据拟合的方法 ,对典型排污口的污染混合区特性进行分析 ,探讨排污口附近江段特征影响污染混合区范围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各排污口建库前后污染混合区的变化趋势 ,讨论了水库蓄水对各江段岸边污染混合区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污染混合区范围随排污口排污负荷增大而增大 ,弯道外侧、渐缩江段处排污口的污染混合区范围比顺直河段处排污口要小。这些结论对指导新的岸边排污口的设计、排污负荷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钦州市钦江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Cu(17.0×10-6)、Pb(14.3×10-6)、As(7.63×10-6)、Cd(0.14×10-6)、Hg(0.044×10-6)。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小顺序为Hg〉Cd〉As〉Pb〉Cu,均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北极深海沉积物中嗜冷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极白令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9株嗜冷细菌,通过测定16S rDNA序列对它们进行了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且与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分离的嗜冷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北极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细菌主要属于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此外还有少量的α-变形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γ-变形菌中主要的菌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与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的嗜冷细菌的比较分析表明,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两个海域中普遍存在,而希瓦氏菌属的分布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相同菌属但来自北极和西太平洋海域两个不同环境的嗜冷细菌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都相对独立,有的还形成了独立的分支,说明其分子进化过程可能受到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种类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海洋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种类组成,结果表明:该海区海水中发光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0.5~12.5CFU/ml,占总菌数的0.49%~14.67%,对所采得的共108个水样进行了发光菌数分析,其中有74个水样可检出发光细菌,占总水样数的68.7%,发光细菌在沉积物中的数量波动在0.188×10~3~2.25×10~3CFU/g之间,占总菌数的0.67%~9.44%,发光细菌由明亮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哈维氏发光细菌(Lu-cibacterium harveyi)、曼德帕母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mandapamensis)和费氏发光细菌(Vibriofischeri)四个种组成,以P.phosphoreum为优势种,同时讨论了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在上升流指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泉州晋江某工厂排污口淤泥中分离到1株对Hg2+具有高耐受性的细菌C-1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在液体培养基中对Hg2+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60 mg/L.利用该菌菌体对含Hg2+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18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冶铜绿山附近水体重金属污染及鱼体富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量和评价大冶铜绿山矿附近典型水体的表层水、沉积物和鱼体的重金属含量,选取的采样地点有5处,包括某排污口、污水进入大港河之前的缓冲湿地、三里七湖、大冶湖,以及矿区附近的农田水沟.测量了Cd、Cu、Zn、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表层水中均检出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其中排污口、湿地和大冶湖Cu含量高,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高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低于相关标准.各采样点的沉积物样本4种重金属普遍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和土壤质量一级标准(农田水沟的Zn、Pb除外),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认为,排污口、三里七湖、大冶湖由于Cd大量超标,达到很强生态危害(RI600);缓冲湿地为强生态危害(300≤RI600),农田水沟为轻微生态危害(RI150).三里七湖和大冶湖的鱼类样本与对应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相比,均有富集现象;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比,肌肉组织中尚无重金属超标情况,但肝脏、鳃中有不同程度的Cd超标,且肝脏超标最为严重.因此建议不要食用或去掉肝脏与鳃以后食用.由于本研究显示农田水沟的重金属含量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均表现为最低,而其他采样点均较高,说明这些地点不同程度地受到排污水的影响,出现了重金属的增加,因此,在未来应该加强对排污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秦皇岛市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唐山市经济、产业布局及城镇规划,确定入河排污口禁止区、限制区的位置及范围。以入河排污口优化布局为基础,对秦皇岛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回用优先、集中处理、搬迁归并、调整入河方式等分类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在539.6-3379.5mg/kg之间,石洞口(SDK)排污口处含量最高;磷的沿程空间变化明显,某些岸段夏季和冬季季节性变化较大,这主要受人类活动(排污)、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控制.除SDK样点有机磷含量偏高(43.6%)外,沉积物中有机磷(OP)含量较低;磷主要以无机磷(IP)形态存在,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在IP中占主要地位,占54.4%~94.3%.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主要受人类活动控制,可以作为长江口潮滩环境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中的古菌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中存在的古菌类群进行检测。首先提取红树林沉积物的总DNA,并进一步构建环境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随机挑选文库克隆,根据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分析分型后进行测序。对所测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文库中的大部分古菌克隆(95%)分别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中的Marine benthic group D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的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和Marine group I等3个已描述的古菌类群, 另有小部分克隆(5%)可能代表广古菌门中新的古菌类群。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类群古菌是红树林沉积物中古菌的优势类群。上述古菌类群的检测加深了人们对于红树林古菌群落结构复杂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生植物对系统中磷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磷在不同的水生植物系统中的重新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水植物(青萍和紫萍)吸收的磷主要来自于上覆水,而沉水植物(黑藻和水花生)吸收的磷直接来自于沉积物。沉积物中的解磷细菌促进了沉积物中的磷向上覆水中释放,从而降低了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不同的水生植物处理系统中,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及解磷细菌的数量均有差异,且沉积物的磷含量与解磷菌的数量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脂肪酶蜡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湖生活用水排污口取样,利用橄榄油培养基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革兰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杆状菌;16SrDNA序列显示,该菌为蜡状芽孢杆菌;并从生理生化特征上进一步证实了是蜡状芽孢杆菌;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其生长规律与模式菌株大肠杆菌基本相同。对蜡状芽孢杆菌脂肪酶分解不同类型油脂的能力进行了评估,该菌脂肪酶对猪油分解能力强,橄榄油及花生油次之,对牛油分解能力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对虾养殖池沉积物中细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克隆子测序,得到37条有效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底泥中细菌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六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细菌占据优势地位,约占所分析克隆子数的41% 其次是α-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细菌,分别占19% 还有少量的酸杆菌纲、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分别占所分析克隆子数的3%-8%.所得克隆子序列大都与GenBank库中来自土壤环境中的未培养克隆子序列相似,并且大部分序列的相似性值小于95%,说明对虾养殖池中的细菌大都是未培养的未知细菌,特异地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湖泊沉积物不同深度处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选取太湖梅梁湾作为采样点,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比较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细菌种类和相对丰度与当前已有的可培养细菌研究结果一致。细菌群落结构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相邻近的沉积物分层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优势菌属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层沉积物与底层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相差较大。鉴于氧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可以推断氧含量的变化是造成湖泊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也是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丁程程  刘健 《山东科学》2011,24(4):64-68
总量控制监测在废水污染源监测中逐渐得到重视,它一方面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另一方面使得污染源监测逐渐由人工监测转向自动监测。因此为保证废水总量控制监测的顺利实施,急需进行适用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排污口规范化研究。本文阐述了排污口规范化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整治现状,分析了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中的流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各个流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对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为进行自动监测废水流量方法筛选提供依据。同时对济南市重点监控废水污染源企业进行了排污口规范化现状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建议,为今后实施排污口规范化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构建克隆文库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4个层位的甲烷相关古菌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主要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Methanosaeta,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rcinales/ANME,且其组成随沉积物深度的改变发生规律变化.Methanosaeta和Methanomicrobiales是属于乙酸和H2/CO2利用型甲烷产生菌,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Methanosarcinales/ANME主要由甲烷氧化菌和甲基利用型甲烷产生菌组成,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说明,在SMTZ区域及以上,甲烷产生以H2/CO2和乙酸型为主;在SMTZ区域以下,以甲基利用型为主;在SMTZ区域,主要是甲烷氧化过程,由古菌类群ANME-2a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