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主持人:对人类文明来说,很少有灾难会像大地震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面对5·12汶川地震,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本期本栏目发表了3位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已经夺去了22万人的生命,这足以引起人类自身的反思。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应对突发性灾害普遍采用的信息化手段,它又能为人类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复关,企业需做些什么?暨南大学黄黎明副教授如是说——中国复关在即,广大企业将如何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复关  相似文献   

4.
地震,这令人恐怖的毁灭性的灾难,它是古往今来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天灾中损失最大的灾害。达尔文曾这样描绘地震灾难:"……人类无数时间和劳动所建树的成绩,只在一分钟内就被毁灭了;可是,我对受难者的同情,比另外一种感觉似乎要淡薄些,就  相似文献   

5.
任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3,(31):249-249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什么原因?怎样解决?笔者就此问题做些浅显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和办法,以供就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面对如此浩大的国殇和民痛,无数在“善的力量”熏陶下的如新人自问:“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整个国家的形势正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未来职教师资的我校学生,面对新的形势,在想些什么,关心什么,又在做些什么呢?这是我们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情况,笔者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状况调查,旨在比较客观、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实际,从而为更有效地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陶坚 《世界知识》2014,(18):32-33
<正>面对外界关于中国对外过度使用力量、外交过于强硬的担忧,以及"搭便车"的质疑,我们在解释、说理、反击的同时,也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世界到底需要强大起来的中国做些什么,中国又准备好了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想讲的是:一是让换位思考成为"新常态"。"为人类做更大贡献"的伟大抱负,决定了正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中国之于这个世界的影响,注定是远大的、全球性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突发性的灾害事件也频频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例如,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我国2003年SARS、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以及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等.这些突发灾难使得人类强烈地意识到目前的生存环境仍“危机四伏”。面对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的威胁,如何消除或减轻灾难所造成的损害,已成为当前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成为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妙想剧场     
围着你叽叽喳喳的议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者想些什么?忽然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不是睡在床上,而是躺在草地上,周围是茂密的森林,一群猴子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结构对新材料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丽 《科技资讯》2005,(22):76-76
进入21世纪,混凝土结构将继续大力发展和应用。它对新材料提出了挑战。本文筒述很有发展前景的CFRP及AFRP、OFBP的优良性能以及它们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了面对FRP,土木工程师应做些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08,(5):1-1
科学 抗震 救灾 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同时也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失去亲人的痛苦是真实的,灾难造成的各种巨大破坏也是真实的,真实得叫人不能接受。但是,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面对庞大的救援任务,面对潜在的次生危害,面对失去至亲的长久痛苦,面对更为繁重的灾后重建,我们必须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同时也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失去亲人的痛苦是真实的,灾难造成的各种巨大破坏也是真实的,真实得叫人不能接受。但是,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面对庞大的救援任务,面对潜在的次生危害,面对失去至亲的长久痛苦,面对更为繁重的灾后重建,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因为,战胜灾难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用科学抗震救灾是我们的明智选择。本刊编辑部与《科学时报》浙江记者站根据《科学时报》上的报道特别摘编了《科学抗震救灾院士奋战在前》这篇特稿,以告慰灾区罹难同胞的在天之灵,同时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15.
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疑问,人类一直在梦想着如何探寻和触摸神秘的宇宙。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是否真的有一个宇宙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相对应而存在(平行宇宙)?是否在别的星系中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科学》2008,(Z2):44-44
灾后心理辅导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生存是第一任务,受灾群众会进行自救或营救他人,并从灾难中尽可能抢救财产。在这一阶段,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灾难,乐现地认为会很快回到灾害之前的情况,心理问题并不明显。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凸显出来,如果没有伴随相应的心理援助,他们马上就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感到强烈的失落。只有"心理救灾"与"物质救灾"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救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面对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探讨地震后不同类型灾民身心应激症状的影响度,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灾民进行心理救助,减轻灾害影响,提高灾害救援效果。本文将地震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分解为4个指标,即生理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和行为症状。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地震灾害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突变模型,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做实证研究,对不同类型受灾人群身心应激症状影响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人群身心应激症状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女性、中老年组以及重灾区人群身心应激症状最严重。即使同一类人群,在面对同样灾害时,其在生理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和行为症状4个方面所受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采用突变模型对地震灾害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与既往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模型的评价结果可靠、有效,为灾后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疑难再现: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法,也都按照自己的规定定时评估。可是一般人绝想不到最怕这一天到来的不是员工,而是“评判人”——经理。他有理由想象面对员工时的场面:多数人心情不佳,像不认识一样看着自己。员工们不相信平时和蔼可亲的上司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成绩,辛勤的工作换来的是这么个下场。于是员工们会斤斤计较经理的每个评判,有时不欢而散,有时发生冲突。“评估日”成了“受难日”。更可怕的,在下次评估到来之前看不到有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9.
正姑息治疗,这个词语听起来有种任其自然、放任不管的味道。其实,临终关怀给予病人的是无微不至的看护,充满人性美善温情的一面。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常常感到无助与彷徨。对于即将离去的亲人,我们该做些什么而让他们走得不留遗憾呢?国外的临终关怀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的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女性和男性有多么不同。拿心脏病来说,女性患者的症状更不易察觉,所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下面就来看看我们应关注些什么,应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