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为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潮后"小说潮流,在文学精神和叙述方式上发生的变异,深刻地改变着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面貌.它们以革新小说叙事方式以及书写对人生的彻底绝望为内在追求,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题材中,都没有能在文学精神上创造出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其实包含着严重的精神滑坡现象.作家只有站在真和善的立场上,重返人的价值关怀,才能真正突破目前的价值迷惘,为文学的当下写作和历史叙事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现了作家自己对现实的理解,表达了她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求和她对人性的期盼。严歌苓的历史题材小说,向内寻求叙事规律,向外诉诸历史示范。其创作目的是要定位于人性本体的思考,回归对现实世界的体认,营建精神家园。借用“元小说”中“戏拟”概念,可以揭示严歌苓历史题材作品中历史背后的异常特性和隐藏于细节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在叙事理论中 ,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 ,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难分高下优劣。因此 ,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 ,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希望与绝望,光明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进化与轮回,有限与无限......这一组组对立矛盾的范畴,便构成了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鲁迅这种矛盾抗争的心灵结构也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创作中的显结构和潜结构。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在他的小说中已有所表现,而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得到了更充分更全面的呈现。深刻的绝望与对这种绝望的悲壮反抗,便构成了鲁迅精神追求的矛盾运动的两极,贯穿在他心灵的诗篇《野草》中。  相似文献   

6.
"饶舌的哑巴"是理解李洱小说文体风格的关键,在他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故事主人公、叙事人及文本风格都显现出这一特质.这是作家对现实荒谬、人生虚无的体验式把握,也是他深深包藏在怀疑精神之中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风景》作为一部典型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对“现实”的认识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对人们生存状态的还原上具有的一种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通过叙事视角、批判性叙事语调以及诗性语言这三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叙事方式,是显示作品整体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朱霞 《科技信息》2007,(22):108
《人面桃花》是格非小说创作的又一次超越。小说中的空缺叙事和对填补的追逐是其基本组织结构,但这结构又常常是隐蔽的。同时小说中大量的零散的隐喻的运用在全局笼罩上实现了对现实的因果关系的颠覆和消解。叙述技巧上的空缺和修辞手法上的隐喻的无所不在形成了《人面桃花》独特、完美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潘军在小说中非常注重与读者和社会保持叙事的距离,对于这种距离的纯技术追求日渐演变为一种风格.而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潘军向读者展示了他写作的智性.距离与智性构成了他叙事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以童年视角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童年的难忘往事,表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化家园景象和作者对这种理想世界的现实寄托.同时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也用冷峻和严肃的笔调,揭露了封建旧传统和旧制度对普通下层人民身心的迫害.  相似文献   

11.
王海强 《科技信息》2009,(30):I0120-I0120
作为新写实代表性作家的刘恒,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他的小说总是对人的存在状况进行一种执著的挖掘和勘探,在传奇式叙述的同时又通过本能还原等方式解构着自己的传奇,从而展现了小说蕴含的独特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卡尔维诺在他的小说中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迷宫,卡尔维诺的文字迷宫主要是借助种种迷宫意象来建构的,例如网状结构的建筑,城市,书等等,又如在小说中营造知识的迷宫.这个文字迷宫世界很容易使人和混乱的世界现实联想在一起.但更为奇特的是卡尔维诺在建造迷宫的同时又让他笔下的形象纷纷消失在迷宫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作家余华在三部长篇小说创作中,通过复调叙事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小说获得了复杂、独具表现力的审美意味.叙事的复调性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双重结构显在性复调叙事与潜隐性复调叙事.这种对话结构还原出文学创作最本真的文学世界,推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化了思想体系.它源于余华精神世界中的强烈的否定意识和理性批判精神,使得小说叙事拥有广阔而丰厚的空间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林斤澜是当代文坛中文体意识明显、艺术风格独具的作家,其代表作"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策略,已形成自成一统的小说艺术格局。对林斤澜小说的美学特征、短篇小说文体的特殊性、叙事策略等诸个方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林斤澜小说讲究的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在结构方面格外注重"空白"的运用,这种运用能使作品产生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效果;林斤澜的小说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条汉语表达的新路径。他在小说中讲述的是讲究距离、悬念、陌生化效果的现代型讲述。他擅长用一种淡化的方式来控制事件的进展,形成了含蓄蕴藉的叙事格调。  相似文献   

15.
<遭遇尴尬>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在作者的所有小说中是最为独特而又最切近自然的.作品运用了复调式的多重叙事以及多个叙述人的交错同时叙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凸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忧思.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17.
空间、意象与残雪小说《边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空间的维度进入残雪小说,以期能获得对残雪小说《边疆》的深度阐释。认为残雪前期小说重在表现现实的丑恶以及自我拯救的孤独,而在《边疆》中转向了表现更富激情的集体的灵魂突围,营造了一个精神跋涉者的世界。残雪小说的氛围也就从绝望转向了期待。而这一切,作者是通过空间叙事体现出来的,空间是推动小说发展、表达小说意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刻意地贬抑了“历史时间”对小说动作和人物性格的渗透和介入.这种叙事方式,既不同于无时间性的古典叙事,也不同于将历史时间作为小说动作的本质推动力的现代叙事,他独自发展了一种充满反讽的叙事方式:通过贬低或取消历史时间,来激发人们拉开中国历史时间的热望.  相似文献   

19.
穿越阴冥与阳界--论阎连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亡灵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亡灵叙事是一种以亡者的灵魂为视角展开文本叙述的叙事方式.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地运用了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亡灵叙事在小说叙事学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叙述策略上超越了传统作品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叙事的独立,使作家在行文时拥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叙述自由;在美学方面,陌生化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在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意义上的震惊;在彰显文学的存在之思方面,深化了文本写作的内在旨趣,有效地敞开了作家精神归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通过分析小说中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重现回忆"(re-memory),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唤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