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瑞香狼毒中杀灭菜青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无水乙醇对瑞香狼毒杀虫活性成分进行总提,然后采用萃取、柱层析等方法并结合活性跟踪,从总提物中分离纯化杀灭菜青虫的活性成分.结果从中获得了1个高活性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VC50)是154.5mg/L,触杀活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是582.5mg/L,为进一步利用瑞香狼毒创制新型无公害植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柱分离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Ⅰ、Ⅱ、Ⅲ段粗分物,并测定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的致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Ca~(2+)/Mg~(2+)-ATPase、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瑞香狼毒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mg/mL、72h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92.50%;同时,毒杀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I段粗分物对上述3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在药物浓度为5mg/mL、96h对Na~+-K~+-ATPase的抑制率为40.38%;分析发现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毒杀作用与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推测,Na~+-K~+-ATPase可能是瑞香狼毒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瑞香狼毒对稻螟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水稻大螟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对水稻大螟幼虫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和较强的毒杀活性,毒杀活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81.39mg/L,拒食活性的拒蛀中浓度(AFC50)为274.21mg/L.采用萃取及分段柱层析并结合活性跟踪从中分离到一个中等极性高活性段,此活性段LC50为92.09mg/L,为进一步研究瑞香狼毒对稻螟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有毒植物中发现新的农药活性化合物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蚜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臭灵丹乙醇提取物在2000 mg/L、5000 mg/L和10000 mg/L浓度时,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83%、92.85%和100%;采用浸虫浸草法测定了6种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东亚飞蝗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臭灵丹乙醇提取物在10000 mg/L、作用120 h时,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2.00%;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臭灵丹杀蝗虫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活性较好的化合物1,在1000 mg/L、作用72 h时,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67.86%,为进一步研究臭灵丹的杀虫活性成分提供了一定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r6+单一毒性对斑马鱼的毒性安全评价,选择重铬酸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斑马鱼在染毒3~96h的症状,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判断重铬酸钾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26.5795mg/L、141.2538mg/L、138.0384mg/L、128.8250mg/L,经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表判断重铬酸钾为低等毒。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对斑马鱼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发现鱼肝和肌肉中的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7.
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超 《孝感学院学报》2008,(Z1):113-115
以鲫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重金属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所得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为40.631 mg/L,39.234 mg/L,38.449 mg/L,37.40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7406 mg/L。试验结果表明:鲫鱼对重金属锌的耐受性较高。锌对鲫鱼为低毒物质,其安全浓度远高于标准。LC50与时间的关系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变小。同时,还表明锌的致毒过程较快,鲫鱼在48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麻疯树萜醇Ⅰ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菜粉蝶幼虫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麻疯树萜醇Ⅰ对菜粉蝶幼虫的杀虫活性,并利用荧光标记多肽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首次检测了取食麻疯树萜醇Ⅰ对菜粉蝶幼虫中肠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Ⅰ对莱粉蝶幼虫无触杀活性,而具有明显的胃毒作用,处理后48h、72h和120h的LC_(50)分别为1.2753,0.8318和0.3991mg/mL.菜粉蝶幼虫对处理叶片的取食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4h和48h的拒食中浓度(AFC_(50))分别为0.3789mg/mL和0.5706mg/mL.取食麻疯树萜醇Ⅰ后,菜粉蝶幼虫体重增长显著被抑制.麻疯树萜醇Ⅰ对菜粉蝶幼虫中肠细胞内的PKC具有显著地激活作用,处理后PKC的活性逐渐上升,12h时活性为对照组的4.21倍.麻疯树萜醇Ⅰ对菜粉蝶幼虫中肠细胞PKC的激活从而导致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可能是其杀虫作用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瑞香狼毒花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并考察分析了瑞香狼毒花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花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g/m L)、水浴温度85℃、浸提时间9h、微波功率240W;抑菌试验发现,瑞香狼毒花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mg/m 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6.25mg/m L。  相似文献   

10.
防治菜青虫的杀虫植物筛选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测试了25种有毒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巴豆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以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为溶剂对狼毒、巴豆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作分级萃取,所得萃取液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巴豆及狼毒的正己烷萃取物对菜青虫有较强毒杀作用和拒食活性,当样品稀释倍数为50倍,其48h内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和66.7%,72h内校正死亡率则分别达到95.6%和91.1%,72h的平均拒食率则分别达到87.5%和83.3%。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新型的可防治美国白蛾的植物源杀虫剂,采用浸卵法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5种溶剂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卵的毒杀作用效果,采用微量点滴法研究其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触杀活性,采用夹毒叶碟法研究其对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这5种溶剂提取物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有一定的触杀作用,胃毒作用效果不明显.在杀卵试验中,甲醇提取物的杀卵效果最佳,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杀卵率高达92.00%.在触杀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触杀效果最佳,浓度为200.00g.L-1时,48h的校正死亡率为58.33%.在胃毒实验中,水提取物的胃毒效果最佳,但质量浓度为200.00g/L时,48h校正死亡率也仅为23.33%.  相似文献   

12.
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对病原真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无水乙醇浸提瑞香狼毒根粉,并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依次萃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mg.L-1.然后采用硅胶柱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段柱层析,并结合活性跟踪获得一高活性化合物,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9.8mg.L-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珍珠柴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珍珠柴提取物对甜菜夜蛾有显著的拒食活性和产卵忌避活性.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48h的选择性拒食率均高达100.00%;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最高,达到96.53%,丙酮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也较高,能够达到95.89%和93.58%;6种溶剂提取物的触杀作用和杀卵作用都不明显,几乎没有胃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L,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45、94.02、72.81、50.06及5.01 mg/L.  相似文献   

17.
Bt A是由 Bt伴孢晶体和阿维菌素制成的 ,对小菜蛾幼虫作用方式与阿维菌素相似 ,主要表现为胃毒和触杀作用 ,但效果比阿维菌素好。当用 1mg/m L溶液触杀处理小菜蛾 4龄幼虫背板 72小时后 ,Bt A引起的小菜蛾死亡率为 36 .7% ,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 2 0 .0 % ,而 Bt伴孢晶体几乎没有触杀作用。 Bt A、Bt伴孢晶体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胃毒 4 8h的 LC50 分别为 :0 .0 136 mg/m L、0 .0 0 5 9mg/m L、0 .72 74 mg/m L。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 100 %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 ℃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相似文献   

19.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有随时间更迭的现象,半致死浓度LC50值,在24h及48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M、Z3、Z4、Z2和Z1,而72h内则依次为M、Z3、Z2、Z1和Z4.经u检验发现,饥饿组与投喂组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无显著差异,饥饿组72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值按幼体发育的先后次序依次为0.486,0.488,1.109,0.273,1.618mg/L,投喂组72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蜘值依次为0.356,0.719,1.592,0.359,3.273mg/L.最后,在分析三疣梭子蟹幼体对氨水的安全浓度、各期幼体间的耐毒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可将乙对氨水的安全浓度作为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的安全浓度,其安全浓度值可取为0.027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