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软件Geo-slope,以遂宁市河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多级别音乐公园与透水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饱和二维剖面模型,对不同降雨强度、降雨持时下海绵结构渗流场变化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发现不同降雨工况下地表各处仍出现暂态饱和区,即不同类型海绵结构能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积水、内涝灾害;海绵设施以及附近区块降雨汇集、下渗量较大,促使地表以及地下水位附近的孔隙水压力增长速率加快(-50 k Pa~5 k Pa),但超过一定深度以后的孔隙水压力几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城市地下空间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可达性的影响,以苏州市某建筑小区为研究对象,解析研究区内绿地有效性,并逐步构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措施布设方案,采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模拟不同LID布置方案的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地...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4.
抽水引起含水层变形对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抽水引起含水层变形机理,推导出了考虑单元体位移的渗流方程,提出了抽水引起含水层变形对渗流场影响的数学模型。算例分析认为,在抽水渗流场定量计算时,单元体位移和含水层变形对渗流场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弹性释水系数较小时,单元体位移对渗流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海绵城市道路试验路段作为研究背景,研究探讨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沟路基水分分布影响。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高密度电法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分析降雨前后路基体积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和降雨前后路基的电阻率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防渗膜全包的生物滞留沟能够有效地控制雨水进入车行道侧路基,防渗膜半包结构的生物滞留沟对雨水的就地下渗具有较好的效果,车行道下侧下渗雨水主要集中在2倍生物滞留沟深度。  相似文献   

6.
以软土、中软土和中硬土3种均质地基作为研究基准,采用广义层间位移谱,结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场地类型和距车站水平距离两个影响因素,分析地铁车站的存在对临近建筑结构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存在将增加临近地表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给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距离车站水平距离的增加,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结合本文算例初步认为,在软土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所能影响的区域范围以供参考.软土场地中,地铁车站对距离车站2.0倍车站水平宽度范围外的地表建筑的影响仍十分明显,需要妥善考虑;而在硬土场地条件下,当距离车站的水平距离超过1.5倍车站宽度时,车站的影响已可忽略.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以下简称"生物滞留沟")结构,探求了雨水在该结构的下渗机理及雨水在路基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包至卵石层顶的防渗膜的结构形式的生物滞留沟雨水下渗情况。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具有极好的雨水收集效果,具备一定的雨水就地下渗功能,是一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能够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山地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对雨水的控制效果,通过高密度电法研究了现场试点路段生物滞留带雨水下渗效果。结果表明:现场试验路段的生物滞留带对下渗雨水控制具有较好效果;同时雨水对路基的影响和时空分有关。可见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具有良好的持水效果,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为基本前提,使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水环境保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水环境体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治水体污染,降低水资源消耗。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内下垫面自身调节作用,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杭州市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探究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低影响开发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就重庆某海绵城市试验路段为背景,研究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对路基水分场的分布问题。在强降雨情况下,采用数值试验模型分析防渗膜半包情况下生物滞留沟对路基水分场的分布;再结合现场原位试验,采用高密度电法测量降雨前后电阻率分布,分析路基雨水下渗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种路基结构形式能够满足海绵城市的吸、蓄、渗、净等要求。分析雨水下渗至路基的整个过程,得到路基水分场的分布情况;其中防渗膜对于降低雨水在车行道侧路基水分的增加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物元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价模型应用,并对鹤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鹤壁市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建设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对雨水径流的改善效果,根据重庆市雨水径流特征,配制模拟雨水径流,对10种本地植物进行为期2个多月培养实验,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模拟雨水中重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等定期检测。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模拟雨水中氮、磷、COD_(Cr)的去除;培养45 d后,再力花培养组对氨氮去除率98. 3%;黄菖蒲培养组对总氮(TN)去除率96. 5%;水竹、德国鸢尾培养组对总磷(TP)的去除率达到90. 0%;大漂、美人蕉培养组对COD_(Cr)的去除率分别为79. 0%、76. 9%。总的来说,植物对模拟雨水中氮、磷、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分别达到16. 9%~29. 9%、10. 0%~30. 0%、5. 5%~23. 9%。德国鸢尾、水竹、美人蕉、金鱼藻生长适应性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推荐为人工浮岛、生物滞留带等海绵设施优先植物。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采用浅基房屋的破坏机理,用公式计算了非均质土的地基承载力,可供设计人员参改。  相似文献   

14.
对海口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不协调的有关同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并根椐海口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特点及性能;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传力途径,加固原有基础,并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支座,保证连接牢固;不仅能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为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区形象较城市形象而言,更强调个性的发展.城区形象的定位是指立足于城区的现状和历史发展脉络,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培育城区个性,确立城区形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准确的城区形象定位将对城区的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依据广州市白云区的自然历史因素和建设发展因素,其城区形象定位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区.这一定位决定了白云区城区形象建设的重点在突出个性、增强文化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协调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垃圾路面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工程材料的特点,将回收的建筑垃圾经过分拣、粉碎成一定粒径,通过试验研究了建筑垃圾骨料的吸水率、密度、压碎值等基本性质,分析了建筑垃圾混合料与水拌和、碾压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按不同的掺合比例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级配建筑垃圾作为路面基层的路用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混合料可作为良好的路面底基层或基层.提出了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道路底基层或基层使用的32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运城市城市形象建设条件,在分析现阶段运城市城市形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城市形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