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AHP方法进行船型方案MCDM论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船舶工程领域系统设计的非线性和复杂性,采用改进的AHP方法进行船型方案的多目标优选决策。对传统的HAP方法进行改进时,采用构建三标度矩阵的方法,避免了采用九标度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从而减少了决策过程中设计者的主观臆断性。实验证明,与采用传统的九标度方法相比,三标度方法具有简单明了、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应用于船型方案多目标决策等复杂系统时是适用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优化AHP方式下对污水处理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处理工艺繁多,优劣不同.在实践中,对各种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与选择较为困难,为此提出应用优化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优选决策.通过构造三标度矩阵和最优传递矩阵,对传统AHP法进行优化,从而避免陷入矩阵的不一致性中.实例证明,优化AHP法用于污水处理工艺的评价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利润合理使用的AHP群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首先就AHP群决策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即AHP标度系统的选择、专家判断的集结、群组相容性进行了讨论;作为应用,就企业利润合理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向复杂动态条件下的路径选择过程,面向驾驶人的个性化需求,构建个性化指标集,引入驾驶人心态指标函数,将定性、模糊的区间指标值定量化,从而构建路径决策矩阵;最后,基于客观自主式决策方法,将客观评价对象当作有思考能力的个体来全面参与路径选择过程,对可行路径进行优化评价,获得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路径指标集的构建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减小了计算规模,基于驾驶人心态指标,可以将模糊化的区间路径评价指标定量化,在表达驾驶人个性化特点的同时,进一步简化了路径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该方法既尊重了客观可行路径的本身物理特征,又充分表达了驾驶员的主观个性化需要,从而使得所选路径更为合理;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为例,针对AHP中的群决策问题,提出了用Borda法求解的思路.在确定层次元素和排序向量时,以1~4和0~1标度判断代替了传统的1~9标度判断,使决策过程趋于简化;在此基础上,用Borda法将专家的意见加以集结,使AHP中的群决策过程规范可行,弥补了传统AHP在群决策问题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具备专家群判实力的个人或团体在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时判断矩阵的构造难的问题,提出“差标度法”合理确定标度,用这种方法构造的判断矩阵在不违背人的主观意愿的前提下一次满足一致性,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打破了以往纯粹从数学的角度来追求一致性的标度研究模式,扩展且灵活运用了萨蒂的9标度,提高了AHP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法(AHP)是多准则决策领域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与性质、判断矩阵的标度和一致性、AHP的群决策方法以及AHP的应用等问题.该文对这些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AHP应用过程中的隐序现象,提出1个用于判断AHP标度适应性的新指标--随机隐序率RHO,计算了4种AHP标度的随机隐序率RHO,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洋平台原油储罐风险因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且各因素权重难以分配的问题,提出采用三标度AHP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价.简述三标度AHP的优点和方法步骤.以渤海某固定式海洋平台上的原油储罐为例,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标度AHP法确定各因素权重.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安全评价,确定安全等级为"良",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预防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的1~9标度,利用0.1~0.9标度法的AHP评判居民购房决策因素。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模型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由于驾驶员群体的驾驶方式和驾驶能力的差异,所决策的加速度值与最优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作者在原有最优预瞄侧向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点多目标决策模型,以驾驶员的视野特征和决策意愿表征驾驶风格,并对驾驶员能力建模.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包括4个自由参数模型能够反映出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有望应用于提升无人驾驶车辆乘坐感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主动悬架耗能而限制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采用永磁(PM)直线电机作为主动悬架系统的执行机构,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辆动力学性能与能量回收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LQG控制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粒子群优化(PSO)方法优化了控制器设计参数,提高了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能量回收能力。为了实现模式切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中引入舒适性因素,该因素可由驾驶员调节或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了不同模式下的策略切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显著优于传统主动悬架控制模式,从而全面提升了整车动力学性能和能量再生能力,为悬架馈能控制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路线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综合比选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必须针对路线方案进行多目标多层次的决策分析。结合公路项目选线的特点与原则,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公路路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公路路线方案的优选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的新的决策模型结合了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各自的优点。建筑工程投资决策往往是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模型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使决策过程中的灰色信息“白色”化,并且可以使决策因素量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模型科学、简单而又实用,可用于建筑工程投资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时交通采集数据,获取合理动态规划最优路径,提出了考虑驾驶员出行行为因素的交通阻抗优化方法.研究了基于实时交通状态因素的动态路网优先等级指数的确定方法,重构了动态路径诱导交通网络模型,大大降低了路网的复杂度;基于多源实时数据,研究了动态路径诱导交通阻抗优化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路网的动态路径诱导,并通过GIS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方法更符合驾驶员行为习惯,对于改进Dijkstra算法在动态路径诱导中的应用具有操作优势和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长大下坡道路大型车辆行车安全,建立了重载货车整车模型和道路模型,分析了载重量、挂档档位、路面坡度与挂档车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探讨了挂档车速的波动特性及挂档机理,得到了不同坡度各档位挂档车速变化范围,提出了在挂档决策基础上结合驾驶人操纵行为特征谱的新型仿真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挂档决策基础上结合驾驶人操纵行为特征谱分析长大下坡车辆行驶安全更具可靠性,从而为驾驶人挂档决策、道路行驶安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输电线路决策支持系统优选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在基于GIS的输电线路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并以花桥变—集善变110k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详细说明了线路路径的优选过程。该系统可将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知识相结合,实现全部因素的权值排序。利用该系统对各备选线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实现线路路径的优选。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群出入口段是行车风险较高的路段,隧道出入口段的"黑白洞效应"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显著,为了研究该路段的驾驶员瞳孔大小随着与隧道洞口距离的变化情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了10名男性驾驶员在雅康高速公路喇叭河隧道群路段行驶的瞳孔直径数据,分析了该隧道群路段各个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瞳孔直径大小变化数据,采用统计检验和多元线性模型的方法得到了隧道群路段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瞳孔直径预测模型。试验表明:在隧道群不同隧道的入口段,驾驶员瞳孔直径呈现后倾向"W形"波动趋势,在出口段则呈现后倾向"M形"波动趋势,在隧道前后的基本路段,驾驶员瞳孔直径处于2.8~3.5 mm,适应隧道内暗环境后驾驶员瞳孔直径则维持在4.0~5.0 mm。全覆盖设置遮光棚洞时,有利于短间距相邻隧道的平稳过渡,减小了驾驶员明暗适应过程中心理负荷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疲劳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寻求减轻驾驶员疲劳途径。选取新疆帕米尔高原典型路段进行实驾试验,通过生物反馈仪获取受测驾驶员颈部肌电数据,利用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选取积分肌电值(IEMG)与中值频率(MF)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肌肉IEMG与MF在连续驾驶时间、海拔作用下的疲劳特性。研究表明:连续驾驶时间、海拔是影响驾驶员IEMG、MF的主要因素。随着驾驶时间增长与海拔逐渐升高,驾驶员IEMG有上升趋势,而MF有下降趋势,表明高原公路驾驶员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路段长时间连续驾驶车辆导致颈部疲劳感增加。通过对比不同行车经历驾驶员,发现经常出入高原公路驾驶员的颈部疲劳度与自我缓解能力要优于首次进入高原公路行驶车辆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0.
预瞄是驾驶人模型中的重要环节,预瞄时间的准确性决定了驾驶人模型乃至整个模型的稳定性与精确性.为探究驾驶人注视点分布集中程度对预瞄时间求解精确度的影响.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人眼动数据,对驾驶人眼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注视点.利用注视点百分比表征驾驶人注视点分布集中程度,利用预瞄时间置信区间长度表征预瞄时间准确度.探究不同路段上的驾驶人注视点集中程度与预瞄时间求解精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路段上,当注视矩阵中的元素大于一定值时,预瞄时间的置信区间长度在一定范围之内波动,同时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注视点集中程度越高,注视区域越固定,预瞄时间的求解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