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在复杂的工况下车道线检测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本文通过融合边缘检测与多颜色空间阈值分割结果,进行车道线特征点的提取.结合车道线在鸟瞰图中的位置特点,提出了基于DBSCAN二次聚类(Reclustering based o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RC-DBSCAN)的特征点聚类算法.并以簇点是否进行二次聚类和Lab空间采样簇点的平均灰度值为依据,进行车道线线型和颜色的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对车道线进行拟合,通过基于可信区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拟合后的车道线进行跟踪.最后在实际道路采集的视频与公开的数据集中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复杂路况下对车道线检测的鲁棒性优于传统聚类算法,实时性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结构化道路上,对车道线类型的识别也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的夜间车道线检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题,即使是近年的深度学习方法,检测精度只能达到50%左右.为此,研究了一种新的算法,根据车道线的特点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将视频中多幅图像融合到一幅图像中;利用图像的特点,在区域合并中识别出有效的车道线检测区域;将有效区域分割成新的图像后,采用基于Frangi和Hessian矩阵的算法对图像进行平滑和增强;为了提取车道线的特征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数阶微分模板进行车道线特征点检测,该算法根据车道线在图像中可能的位置,从4个方向检测特征点;在检测出候选点后,应用递归Hough直线变换得到候选车道线,为了确定最终的车道线,一条车道线的角度应介于25°~65°之间,而另一条车道线的角度应介于115°~155°之间,否则,通过降低线点数的阈值继续进行Hough直线检测,直到获得两条车道线为止.通过对数百幅夜间车道线图像的测试,并与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比较,新算法的检测准确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的夜间车道线检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题,即使是近年的深度学习方法,检测精度只能达到50%左右.为此,研究了一种新的算法,根据车道线的特点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将视频中多幅图像融合到一幅图像中;利用图像的特点,在区域合并中识别出有效的车道线检测区域;将有效区域分割成新的图像后,采用基于Frangi和Hessian矩阵的算法对图像进行平滑和增强;为了提取车道线的特征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数阶微分模板进行车道线特征点检测,该算法根据车道线在图像中可能的位置,从4个方向检测特征点;在检测出候选点后,应用递归Hough直线变换得到候选车道线,为了确定最终的车道线,一条车道线的角度应介于25°~65°之间,而另一条车道线的角度应介于115°~155°之间,否则,通过降低线点数的阈值继续进行Hough直线检测,直到获得两条车道线为止.通过对数百幅夜间车道线图像的测试,并与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比较,新算法的检测准确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4.
针对经典霍夫车道线检测方法实用性较差,无法准确区分车道线和路沿与应用道路场景简单等问题,提出 了一种基于消失点和颜色过滤器的车道线检测算法,不仅提高车道线检测的准确率,而且能够应用较复杂行车场 景;首先,对行车视频连续五帧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行车环境下车道线消失点位置,能够自适应选取行车环境图 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然后,对 ROI 图像根据车道线颜色特征进行过滤得到二值图像,获取二 值图像中所有连通区域质心和倾斜角等数据,通过结合消失点特征和角度阈值进行限制,筛选记录符合车道线特 征连通区域的数据,接着分割较大区域获取更多质心点,识别漏检符合车道线特征的区域质心点;最后,对获取的 质心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并标识车道线;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在多场景道路上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车道线,与经典霍夫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在不同环境下车道线建模复杂及识别鲁棒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距离和粒子滤波在复杂环境下的车道线识别算法.算法首先将RGB图像转化成HSV色彩空间,利用标定后的车载相机得到车道线逆透视图像(IPM);然后对预处理后的二值图计算每个像素点的行距离;最后根据建立的简单车道线模型及粒子滤波得到准确的车道线位置.结果表明:通过计算二值图像的行距离可将车道虚线部分连接起来,有利于建立连续的车道线上下文关系,同时也为粒子提供运行环境;利用粒子的随机搜索能力,不需要建立严格的车道线模型,解决了单一车道线模型在复杂城市道路环境下鲁棒性较低的问题;算法在城市复杂路况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Hough变换和最小二乘法的不足分别提出改进算法,并应用到车道线检测中,对道路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车道线的边缘点,对拟合车道线的两种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车道线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在实际检测中,设计一种结合改进Hough变换和双点去除R-最小二乘(R-least squares with dual removal,R-LSDR)法的检测算法,并运用Kalman滤波器跟踪车道线,在实车采集的道路图像序列上进行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车道线检测算法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车辆在结构化道路中需要通过车道线判断自身位置,为提高其检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改进SegNet网络算法与连通域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车道线检测识别。将对称的SegNet网络算法改为非对称结构对车道线作逐像素提取:利用卷积与池化提取车道线特征,摒弃传统的车道线聚类过程,利用二值化图像结合连通域约束与关联对车道特征点进行分类,最后对相同类别的车道特征点进行车道线拟合。该算法在香港中文大学的 CULane 数据集和图森未来的TuSimple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与测试,该算法对车道分割准确、实时处理能力优秀,检测识别效果优于传统SegNet网络算法,其平均检测精度为 94.60%,每帧检测耗时提升53毫秒。  相似文献   

8.
当前遥感图像分割中阈值确定方法忽略了前景和背景内在的联系,导致过分割和轮廓模糊,造成整体性能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基于K-means算法分割遥感图像的阈值确定方法,通过K-means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割,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方法得到分割遥感图像的初始阈值,依据该阈值将遥感图像划分成两类,求出两类的均值,将其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两个初始聚类中心,通过K-means聚类方法逐次迭代,不断更新聚类中心,直至得到聚类准则函数,从而求出遥感图像的最佳分割阈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确定遥感图像分割中的阈值,不仅效率高,而且整体性能优越;将得到的阈值应用于遥感图像分割中,能够使目标和背景被有效分离,且分离后目标部分轮廓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9.
K均值聚类是医学图像分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一个固有缺陷,在于若初始中心点的选取有重复的中心点,则聚类结果将含有空簇而使得聚类结果没有意义,进而影响图像分割效果。针对这一缺陷,首先提出在初始选点过程中进行聚类中心优化,避免产生重复的解决办法——初始点优化K均值算法(Initialization Optimized K-means,IOK-means),继而将初始选点数据域约束到图像直方图峰值集,进一步改善聚类效果,得到全局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Global Optimized K-means,GOK-means)。将GOK-means应用在脑部医学图像分割的实验表明:GOK-means能够将脑部灰质、白质及骨骼部分清晰地分割,与传统K均值算法IOKmeans相比,GOK-means的初始化聚类中心成功率达到100%,聚类总体均方差降低了54.9%,验证了GOK-means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K-means算法以其简单、快速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K-means算法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聚类精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群点检测的K-means算法,首先检测出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在选择初始种子的时候,避免选择离群点作为初始种子。然后在对非离群点进行聚类完成后,根据离群点到各个聚类的距离,将离群点划分到相应的聚类中。算法有效降低离群点对K-means算法的影响,提高聚类结果的准确率。实验表明,在聚类类别数给定的前提下,在标准数据集UCI上该算法有效降低离群点对K-means算法的影响,提高了聚类的精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结构化道路车道线弯道检测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利用Canny边缘算子进行车道边缘检测,其次对比相邻区域距离内的Hough变换峰值参数值,将小于设定阈值距离的直线段进行连接,拟合形成车道线检测区域,然后根据消失点的横坐标距离图像中心点的位置来预测车道线方向,最后借助MATLAB平台完成车道线的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曲线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缺点,实现了直、弯车道的识别统一化,识别准确率为95.3%,平均耗时0.036s,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姚善化  赵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0):4156-4164
车道线检测是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增强车道线特征的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循环多特征信息融合车道线识别算法。针对模型计算效率问题,该算法将车道线检测问题视为基于行选择单元格的分类问题;针对图像中车道信息聚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循环多特征信息聚合(recurrent multi-feature information aggregator,RMFA)方法,并将该方法与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ResNet)相结合提出融合上下文及多通道信息的车道线识别网络ResNet-RMFA。将该网络模型在Tusimple和CULane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单帧图像的推理时间可达4.8 ms,在Tusimple数据集上的精确度为96.07%,在CULane数据集上的F1(IoU=0.5)评分为69.3%,达到了速度与精度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有路面污染、标识干扰等复杂高速道路环境下,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鲁棒性和实时性会变差。为此提出一种利用两种算法融合分割和LASSO回归模型进行车道线检测和偏离预警的新方法。首先,分别采用TopHat算法和OTSU算法分割出车道线背景并进行"与"运算融合,据此准确提取出车道信息;其次,分两步检测车道线,第一步基于概率Hough变换进行直线检测,将检测出的车道线位置设为动态ROI区域并进行卡尔曼滤波跟踪处理,第二步是基于LASSO多项式回归模型对车道线再次进行参数估计和拟合,以改善使用最小二乘法时的过拟合问题;最后,根据设置的虚拟车道线和角度模型进行车道偏离预警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复杂道路环境下的平均正检率为96.07%,检测速率可达到32 ms/帧,即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Hough变换虚线检测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阈值Hough变换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在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逆透视变换、二值化处理的基础上,在预设好的多条直线位置进行突变点检测,并对突变点进行分类、拟合、合并,最后进行Hough变换。3种实际路况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准确、稳定地检测出车道线,平均识别率达到9870%,高于传统Hough直线检测算法的平均识别率(86.84%),而且可通过计算车道线线段的长度和点的个数来判断虚线和实线。  相似文献   

15.
面向校园驾驶场景,提出一种综合性能表现较好的通用车道线检测算法,即局部定位检测法。 首先,采用经典图形学与基于噪声容忍的递归神经网络的学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车道线所在局部区域 的检测,对目标车道线的灰度图像进行霍夫变换和灰度拉伸,设计递归神经网络学习模型,以梯度数据作为引导,对算法模型训练学习,以排除梯度信息相似的干扰物,并识别几何属性相关的不完整车道线形态,进而完成补全工作,应用稀疏惩罚,设计具有噪声容忍的递归学习模型,最大效率地利用具有被污染数据标注的 自建车道线图像数据集,以此为基础,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6个标识点对目标车道线进行精确定位, 并基于6个准确的定位点,检测和绘制车道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基于虚拟线的机动车视频测速方法的精度分析,提出了一种提高测速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在车道上定义一个矩形检测区,该检测区在视频图像上呈现出梯形,采用二维图像标定方法将梯形图像区域中任意一点的图像坐标准确地映射为检测区内对应点的地面坐标.通过在车辆经过检测区的视频图像中选取适当的图像帧,可以获得车辆的位移及对应的时间间隔,从而获得较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