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熵值TOPSIS方法及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采用偏最小二乘与通径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率驱动因子边际直接与间接效应进行考察;通过作散点图的最佳拟合优充方法,对生态效率演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生态效率指数由2005年的0.545 4提升至2015年的0.8061,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升幅3.98%;2)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外商投资、规制政策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6 78、-0.026 84、-0.062 79、-0.001 71、0.069 11、0.130 06;3)若按既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生态效率指数将降至0.005 3,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较大挑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研究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构建Tobit模型分析该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从2011年的0.738 7提升至2019年的0.805 3,虽出现波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影响,尤其对青海、甘肃、宁夏、山西4省(区)效果最为显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明显,呈上游向下游递增格局,内蒙古和陕西2省(区)为稳定性高效率区域,而山西和宁夏2省(区)始终是典型低效率区域,总体来看,黄河上游地区是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的薄弱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对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驱动作用,而城镇化、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则出现显著负向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对中、上游地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游地区的抑制作用有限,产业结构重化阻碍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对黄河中游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3.
探索城镇化演进的边际资源环境胁迫效应,对制定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融合的政策具有启示意义.以安徽省为例,采用通径分析与STIRPAT模型组合研究方法,揭示了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胁迫的直接与间接弹性,依据城镇化发展规划,就未来城镇化演进边际资源环境胁迫效应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2000年的0.043196跃升至2013年的0.806663;2城镇化对资源环境边际胁迫的直接弹性系数为0.000153,间接弹性系数为0.0024386,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均消费水平、人口的间接弹性系数分别为0.00107、0.000912、0.000532、0.00012、0.0000906、0.00003,其技术因素具有明显的负向舒解效应,间接弹性系数为-0.000316;32020年、2030年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胁迫直接弹性系数将分别增至0.003242、0.007078、间接弹性系数将高达0.051674、0.112810,基于研究结果,从以新常态理念顶层设计城镇化建设路径等5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54个主要城市为样本,分析了城市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城市创新能力用科技基础设施、创新产出和科技转化3个指数来衡量,城市经济效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财政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四方面构成的综合指数来表示。通过对这54个城市2001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3个方面都对城市的经济效率有着正向的影响,其中科技转化能力对城市经济效率的正向效果最为明显,而技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则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该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关键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9~2017年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并不稳定,且地区差异显著,仅有36%的省(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2)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村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政府支持力度、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深化市场改革,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市场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提高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优化协同创新绩效对福建省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至关重要.借鉴城市内部协同创新理论框架,采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2007—2019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学转研”、“研转产”和整体绩效3种协同创新绩效及其空间演化规律;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上看,2007—2019年“学转研”绩效呈先扬后抑趋势,“研转产”绩效处于波动状态,整体绩效呈稳步上升趋势;2)从结构演化上看,研究期内“学转研”绩效从“橄榄球”型向“金字塔”型转变,“研转产”绩效在“金字塔”型和“橄榄球”型之间摆动;3)创新型城市作为绩效高地,通过涓滴作用向周边城市输送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不断带动非创新型城市整体绩效的发展;4)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对“学转研”绩效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国外影响和基础建设对“研转产”和整体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5)福建省未来应当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才吸引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认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协调程度,构建3个系统的2级指标评价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7年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序演化及空间差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人均GDP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贡献率较高,3个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存在省际差异变化,创新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整体上呈正相关、与生态环境状况呈负相关;从时间上,2009—2017年3个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且部分地区年际差异变化大,而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且年际差异变化幅度较小;从空间上,该区域各省(市)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呈集聚态势,各省(市)耦合度基本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且呈东高西低差异态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级地区2007-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社团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1)科技人力资源对提升科技创新绩效发挥基础性作用;(2)科技社团对科技绩效的影响依托于科技人力资源作用的正向调节,但自身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资金资源需要与科技人力资源匹配,才能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  相似文献   

10.
章琪  王子龙  杨雨昕  蔡河长 《河南科学》2022,(12):1993-2004
基于双循环视角,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动态演进进行研究,并用Tobit模型探索影响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结构扭曲与企业创新资源管理滞后是造成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技术非有效的两大短板;(2)各省(市)之间的创新资源投入及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差异;(3)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在双循环中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止于物质丰富,还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明确.公众环境诉求是否促进并通过什么机制使得政府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进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2003年—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将公众环境诉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触发因素—作用机制—作用效果”分析框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证明了公众环境诉求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并基于异质性分析得出在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公众环境诉求能够通过政府治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政府环境治理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市2011—2016年分行业27类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效应,除此之外,产业规模、产业效益、科技创新均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但目前重庆市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还主要是靠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效益的提升,科技创新的作用还较弱,这是因为重庆市产业集聚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只有量的取胜,缺乏质的集聚.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研究路径,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路径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共同富裕程度随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表现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5.7%;(3)政府干预水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离差系数的协调性测度模型.然后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离差系数法测度二者协调性,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制造业29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是协调类型,14个行业是失调类型,且协调类型中有7个行业属于优质协调型.最后对技术创新效率与产业竞争力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位于多个生态区交界位置,该地区生态环境易受损且恢复时间长,由于生态脆弱区的特殊性,位于区域内的城市在响应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时要面临更多的困难.该文选取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2012年—2018年7省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DEA-Tobit模型对城市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利用ArcGIS对黄土高原地区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可视化.主要结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时间特征上呈现出效率逐年提高的态势,部分城市创新效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18年有16个城市达到区域高创新效率水平.从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来看,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效应.根据结果得出如下政策建议:1) 政府要保证创新技术相关政策落地,营造鼓励创新氛围;2) 切实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3) 建立长期有效环境保护修复机制,保证生态补偿工作顺利进行;4) 关注黄土高原三大工程,创新工程技术,减少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破坏.对生态脆弱区内城市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生态脆弱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增强清洁技术改造能力和控制工业碳排放量,是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在达成节能减排共识的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建立了工业碳排放的回归方程,并根据工业碳排放量的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法,实证分析了各个变量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高于技术水平,并为促进工业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第三方污染治理、加强环境规制力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 ——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珠三角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发展,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珠三角9市2014—2018年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Malmquist指数进一步评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就资源整合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2...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有生力量,其形成与发展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规律。从产业发展基本路径、产业化能力、技术路线、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链等视角对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通过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是,地方政府研发投入是否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影响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是评价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析框架,对我国不同地区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研发投入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多数处于无效状态,并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效率逐步递减现象;同时,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企业规模大小、地区开放程度等,对政府研发投入效果存在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选取以创新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其创新过程划分为基础研发和技术转化2个子阶段,分别建立基于2阶段创新水平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各省份获得的R&D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R&D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此过程中,基础研发水平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发挥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