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试验1为探讨江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封闭养殖水体(6.0 m×6.0 m×0.5 m)的原位修复效果,以珍珠龙胆石斑鱼(714 g)单养为对照组,以江蓠(14.00 kg,777.78 g/m3)和珍珠龙胆石斑鱼混养为试验组,对养殖水体的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氨氮(NH4+-N)、总氮(TN)、...  相似文献   

2.
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宿主健康紧密相关,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分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和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肠道细菌组成及其与养殖环境菌群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两种鱼肠道和养殖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三角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网箱养殖的适宜密度,并估算池塘生态养殖容量,以体重为400 g的实验鱼为研究对象,在5 m×5 m×1 m浮式网箱中进行了84 d的养殖实验(300、400、500、600尾/箱).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实验鱼的末均重、增重率(WGR)、特异增重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均先升后降,400尾/箱和500尾/箱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 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系数(FCR)、单位体重粗蛋白排放量(PDP)先降后升,400尾/箱和500尾/箱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 05);分别以WGR、SGR、PDP为评价指标,25 m3网箱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密度分别为450、439、453尾/箱.(2)以非离子氨排放标准为评价指标,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生态养殖容量为2 441~2 611尾/km2.(3)以凯氏氮排放标准为评价指标,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生态养殖容量为1 406~2 109尾/km2.结合黄三角地区池塘现状,推荐网箱养殖密度为450尾/箱,适宜放置的网箱数量为6~9只/km2(4~6只/亩),生态养殖容量为1 758~2 526尾/km2.  相似文献   

4.
人工育苗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摄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 ,测定了点带石斑鱼育苗池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密度 ,同时解剖观察仔鱼的消化管 ,测定其食物组成 ,并根据食料基础和食物组成的测定数据 ,分析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 .结果表明 ,点带石斑鱼仔鱼于 3d龄开始摄食 ,摄食的第 1d只能选择小球藻和一些贝卵为食 ,对贝卵的选择性指数为 0 .374 0 ,小球藻的选择性指数为 0 .0 144 ;摄食的第 2d ,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 ;开口的第 5d开始摄食桡足类幼体 .点带石斑鱼仔鱼白天摄食 ,夜间不摄食 ,对食物的消化速度很快 ,仅 1个多小时胃内的食物就可以完全排空 .  相似文献   

5.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投喂了不同的饵料(微颗粒饲料,用海水小球藻培养的生物饵料,用小球藻培养后用胶囊强化剂强化的生物饵料),在25 d后结束取样测量体质量、体长等,并分析了各种饵料和鱼体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用海水小球藻培养的生物饵料都含有较丰富的EPA,但缺乏DHA,使仔鱼的生长、成活和鱼体DHA较低;而经胶囊强化剂强化后的饵料提高了其中的DHA含量,使仔鱼的生长、成活和鱼体DHA均有所提高.鱼体脂肪酸组成受到饵料脂肪酸组成的较大影响,同时提示了仔鱼DHA不能由自身合成,DHA对仔鱼的生产、成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 ℃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 ℃.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 ℃范围内48 h的存活率均在92.5 %以上,其中17~29 ℃的存活率为100 %;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 ℃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 %~95 %.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 h的存活率均在95 %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 %~100 %,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 %以上.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广东引进斜带石斑鱼受精卵1.5kg(约2.2×106粒),孵出仔鱼约1.8×106尾,在水温25.0~28.8℃、盐度25.6~28.4、溶解氧5.7~7.3mg/L的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和鱼糜进行饲喂,经72 d培育出平均全长44.1mm的幼鱼约3.05×104尾,育苗成活率达1.7%.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的石斑鱼网箱养殖试验表明,海水温度在8~30℃、密度在1.010以上的内湾浅海均适宜石斑鱼的生活。在适温季节里,一般生长规律可用平均生长速度公式k=0.02766表示;其体重与全长关系式为W=0.01653L ̄(3.0205);并得出网箱养殖密度以10kg/m ̄2为宜,最佳投饵次数为一天一次。此外,还对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养殖成活率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是海水鱼和甲壳类亲本和苗种培育的关键营养因子.卤虫幼体是重要的水产苗种生物饵料,不同产地的卤虫幼体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将西藏其香错卤虫幼体、裂殖壶藻强化和未强化的咸海卤虫幼体投喂云龙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 ♂Epinehelus lanceo...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海水养殖实验基地进行人工养殖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实验。实验把大獭蛤精、卵置于盐度为21.3‰、24.0‰、26.6‰、29.3‰、31.9‰、34.6‰、37.3‰的海水中静水受精及孵化,从人工受精开始到D型幼虫期连续观察盐度对胚胎发育情况。每个海水盐度设3个重复,海水温度保持恒温(28.7℃)。实验结果表明,大獭蛤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过程都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大獭蛤能正常受精的适宜盐度为29.3‰~31.9‰,大獭蛤受精卵正常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6‰~31.9‰。  相似文献   

11.
 斜带石斑鱼在中国的养殖主要位于南方,养殖规模仍不及其他海水养殖鱼类,如卵形鲳鲹、海鲈、军曹鱼等。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是造成斜带石斑鱼养殖业发展滞后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与石斑鱼仔鱼开口期缺乏适宜的生物饵料有关,尤其是浮游动物的缺乏。为此,文中设计了4种不同培水方式,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育苗池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方式1中分别添加益生菌、虾片40 mL·m-3和4 g·m-3(组1),方式2中分别添加益生菌、虾片80 mL·m-3和8 g·m-3(组2),方式3中添加小球藻液2.5 L·m-3(组3),方式4中添加小球藻液5 L·m-3(组4)。每组设3个重复。育苗池规格2.5 m ×4.0 m×1.1 m(宽×长×高)。结果表明,组1和组2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数高于组3和组4。益生菌和虾片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育苗池中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密度。整个育苗过程中。组2所含浮游动物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1.3 × 10.5~2.1 × 10.5 ind·L-1),组1和组2中浮游动物密度要显著高于组3和组4(P≤0.05)。从实验中可看出石斑鱼育苗池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和虾片,可获得较丰富的浮游动物群落,为石斑鱼仔稚鱼生长提供活饵料。  相似文献   

12.
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鱼平均体重25 .625 ~28 .111 g ,水温17 .6 ° C 时,按鱼体重计( 下同) ,耗氧率为1 .517 μg/(g·min) ;33 .4 ° C 时,耗氧率达7 .230 μg/(g·min) .水中溶氧量对鲑点石斑鱼耗氧率的影响只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在水温26 .0 ~27 .3 ° C、盐度33 .6 、鱼体重289 .50 ~338 .98 g 条件下,溶氧量低于1 .8 mg/ L 时,耗氧率随溶氧量降低而急剧下降;高于1 .8 mg/ L时,耗氧率几乎不受水中溶氧量的影响.溶氧量( X) 与号氧率( Y) 的关系可以用 Y= 0 .198 4 X3 -1 .734 8 X2 + 4 .869 3 X- 1 .549 表示.鲑点石斑鱼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在水源p H8 .1 、盐度33 .69 、水温25 .8 ° C 条件下,鱼平均体重21 .411 g ,17 :00 耗氧率最高,为6 .127 μg/(g·min) ,09 :00 耗氧率最低,为3 .052 μg/(g·min) .与测定昼夜变化的各项条件相同时,鲑点石斑鱼在安静状  相似文献   

13.
舟山近海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0年8月14日从舟山近海采捕并经活体保活运输和室外驯养后成活的11尾野生岱衢族大黄鱼为亲鱼,通过采取室内营养强化、人工催产等措施,于当年10月28日和29日共获受精卵4.0×105粒,孵出仔鱼3.6×105尾,在水温21.0~23.3℃、pH7.6~8.2,海水盐度19.61~23.56,光照强度800~2000 k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鱼虾或贝肉糜进行饲喂,至12月20日经60多天培育出平均全长30.0 mm以上幼鱼3.0×105尾,育苗成活率高达83.3%.  相似文献   

14.
彭慧婧  蒋艳  杨家林  邹杰  童万平 《广西科学》2008,15(4):449-451,460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盐场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进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育苗中后期(Z3~M)添加投喂螺旋藻和用鱼油强化过的丰年虫两种饵料补充营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螺旋藻可以降低青蟹育苗中期状幼体Z3~Z5的死亡率和缩短育苗周期;用鱼油强化丰年虫后再投喂蟹苗,可以降低Z5~M的死亡率;两种补充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青蟹育苗后期死亡率,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5.
舟山沿海条石鲷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5月20日从嵊山海域采捕的22尾野生条石鲷为亲鱼,通过采取室内营养强化、人工催产等措施,于当年5月30日和6月8日共获受精卵6.05×105粒,孵出仔鱼4.8×105尾,在水温22~25℃、pH 7.8~8.2,海水盐度29~30,光照强度2 000~5 000 lx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至7月7日共培育获得平均全长3.3 cm和2.0 cm的2批条石鲷鱼苗2.18×105尾,育苗成活率达45.4%。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斜带石斑鱼亲鱼产卵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饲喂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新鲜鲜杂鱼中添加w=0.2%的维生素E或w=0.5%维生素C,经过45 d的营养强化之后,在4-6月期间采集受精卵,孵化成仔鱼,并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亲鱼饵料中添加维生素E不仅可以增大亲鱼受精卵的卵径、油球直径和仔鱼全长,而且影响受精卵脂肪酸的组成,受精卵中n-3 PUFA和n-6 PUFA的含量以及PUFA/SFA、DHA/EPA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亲鱼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卵径、油球直径、仔鱼全长和受精卯脂肪酸的组成没有明显影响.由此表明,斜带石斑鱼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改善受精卵的质量和仔鱼质量,而添加维生素C对受精卵卵径、受精卵脂肪酸组成和仔鱼全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弧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系统的斜带石斑鱼、红鳍笛鲷、褐点石斑鱼和珍珠龙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的弧菌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病鱼体内共分离获得弧菌63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强毒株,17株为弱毒株,42株为无毒株.经鉴定,哈维氏弧菌有43株(19株毒力株)、溶藻弧菌7株(1株毒力株)、副溶血弧菌5株、轮虫弧菌2株(1株毒力株)、需钠弧菌1株、无法确定的弧菌属其他细菌5株.  相似文献   

20.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共135万粒受精卵,孵出68万尾仔鱼,孵化率50.3%.在育苗水温为25.4~29.4℃,海水盐度为26.6~30.6,饵料系列为轮虫一卤虫无节幼体一桡足类的条件下,经34d培养,育出全长14.5~24.3mm的双棘黄姑鱼幼鱼18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6.5%,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