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9种不同产地的葛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得到的葛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的研究,实现了9种不同产地葛根样品的分类.本研究获得的指纹图谱较全面的反映不同产地的葛根的特征差异,可为葛根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地建立四川阿坝州产红景天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红景天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了阿坝州产红景天18批样品.色谱条件Krosmasil C18柱(250mm×4.6 mm,5μm ),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建立了HPLC共有模式指纹图谱,并对药材相似度进行了评价.结论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能简便、科学地控制四川阿坝州产红景天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具有变量数很大而样本数较小的特点,本文中采用拉格朗日求极值的方法得到一种新的适合用于处理这类数据的主成分正交分解算法.结果表明:所得到新的算法,在处理中药指纹图谱数据时,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算法比较,节省存储单元,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因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菟丝草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鉴别菟丝草药材的产地来源;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黄酮类组分的含量.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在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行梯度洗脱,在360 nm检测波长下,获取菟丝草药材的HPLC图谱,在不同产地的样品中,获取了12个共有峰.通过菟丝草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并经过化学模式识别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将样品按来源分成两类,不同样品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相互印证,均将样品分为两类.同时对药材中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相关系数均为0.997以上,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均小于3%,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5%以上.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可准确、综合地对菟丝草药材进行产地鉴别,并确定了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黄连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黄连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_(18)(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1);柱温:28℃;进样量:10μL。对12批黄连进样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12批的黄连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峰,各批次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82,说明不同批次之间的黄连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2批黄连聚类为3大类,Ⅰ类包括S11、S12、S10、S4、S7、S5;Ⅱ类包括S6,S9,S8;Ⅲ类包括S1、S3、S2;主成分分析以共有峰对黄连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S6,S9,S8为一类;S11,S12,S10,S4, S7,S5为一类;S1、S3、S2,为一类。结论所建立的黄连质量评价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准确性高、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黄连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超微粉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鱼腥草超微粉黄酮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PACKVP-C18柱(250mm×4.6mm,10!m),乙腈-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建立了鱼腥草超微粉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7个共有峰。结论为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以较全面地控制鱼腥草超微粉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桂枝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桂枝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 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85 nm,进样量5 μL,进行了13批次桂枝药材的分析。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3批桂枝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峰,4个特征峰,相似度分析表明,广西、广东产桂枝药材质量差异不大。桂枝HPLC指纹图谱有望成为桂枝药材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海金沙全草的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0个批次的海金沙样品G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AT OV-17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40~200 ℃,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FID)温度220 ℃,分流比为20∶1.结果显示:海金沙药材的GC指纹图谱由14个特征峰构成,不同产地海金沙的GC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建立的GC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作为海金沙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参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人参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流动相组成、最佳检测波长、色谱柱温度等操作因素对人参指纹谱图的影响,并对不同产地和种类的人参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不锈钢填充柱(Inertsil ODS-3,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203 nm;流动相为乙腈-(质量分数为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 ;分析时间90 min;柱温为30 ℃.  相似文献   

10.
利用HPLC法对中药橡胶膏剂东乐膏进行了分离、分析,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ersilODS2色谱柱(4.6mm×250 mm,5μm),甲醇+1%醋酸(体积分数)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该方法简便、稳定、重现性好,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长柱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var.longistyl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吸附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重结晶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出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stigmast-7-en-3-ol(2)、落新妇苷(3)、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eucryphin)(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D-吡喃葡萄糖苷(6)、棕榈酸(7)、3β-acetoxy-6a,13β-dihydroxyolean-7-one(8)。【结论】除豆甾醇(stigmasterol)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品种植物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野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种群中植物种类、植物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特征,为开展金花茶回归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开展回归试验,实地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对样地的土壤性质、植物种类、乔木层结构特征、灌木层结构特征、植物生态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的物种数均超过80种,胸径大于1cm的树种个体数超过250株;所有种类中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种类多,两者的比例为87∶32,其中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73∶14;植物种类中银柴(Aporosa chinensis)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3株和40株。【结论】2个回归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乔灌层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比草本层多,且多为常绿树种,因乔灌层的树冠可为金花茶植物提供遮阴环境,这正好符合金花茶作为阴生树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濒危的内因主要是由于其进化潜能低及对光强适应范围窄,使得种群扩散难、结实率下降和自然条件下种子转化为幼苗的效率降低;外因主要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本文系统总结金花茶濒危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保育对策:保护金花茶生存的生态系统,加强现有保护区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保护区;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回归引种和应用人工栽培技术扩大其种群等。  相似文献   

14.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但其野生资源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有濒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开展金花茶的回归引种,可有效保护该物种。为探究金花茶实生苗、扦插苗回归引种到原生境近7年后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其生长状况、成活率、光合特性和叶片形态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茶回归苗木实生苗比扦插苗具有更大的生长量和更高的成活率;实生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其光能利用范围也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实生苗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低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和叶面积则均显著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点和苗木类型分别对金花茶的株高、地径、成活率、Pmax、LSP、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在开展金花茶回归引种中宜优先选用实生苗种植,并选择具有中等遮阴环境的野外生境进行回归。  相似文献   

15.
采用Ultimate(XB-C18)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为室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西壮药金花茶叶中山奈素含量的方法。结果,山奈素在0.1~0.5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36%,RSD=3.07%(n=6)。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广西壮药材金花茶叶中山奈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和两种伴生植物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的成熟叶片进行光合测定,比较他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金花茶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两种伴生植物,光补偿点显著高于伴生植物;大部分光强下,金花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低于两种伴生植物,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两种伴生植物。说明保守的水分利用方式,不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较低的光合能力和较窄的光强适应范围使金花茶在群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 Merr. ex Sealy)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用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质预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显脉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成分中的20种脂溶性化合物,占总量的81%,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机酸类,占35.99%,其中β-香树素(17.24%)、棕榈酸(14.57%)、α-香树精(13.6%)含量最高。所得到的20种成分均为首次从显脉金花茶叶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8.
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琼  苏勇  郭文锋  兰俊  熊涛  张磊  温远光 《广西科学》2015,22(6):586-592,599
【目的】通过对39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多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速生、干形好的优良无性系,为桉树的良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桉树无性系品质进行综合比较与优劣排序。【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9个无性系的树高(H)、胸径(DBH)、单株材积(SV)、枝下高(LBH)、干形(SF)等性状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9个无性系中,综合分值排前五的无性系分别是567-4,629-3,631-2,600-5和645-4,这5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干形好等优良聚合性状;而649-9,623-3,664-2和628-3在单一性状(如单株材积或材性)表现优秀。【结论】综合筛选出的5个优良无性系可用于大面积推广,而单一性状优秀的4个无性系对未来桉树育种及定向性状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