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水压休克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汉  叶力  吴斌  刘汀 《广西科学》1994,1(1):47-52
用静水压休克诱导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三倍体的产生。静水压处理使受精卵的减数分裂纺缍体解体,处于中期Ⅰ和后期Ⅰ受处理的受精卵可恢复形成三、四极纺缍,之后产生两个单倍性雌原核而发育为3n-1pb;处于未期Ⅰ和中期Ⅱ期与处一后期Ⅱ期和未期Ⅱ受处理的受精卵可不恢复形成纺缍体,分别产生一个二倍性雌原核或两个单倍性雌原核而发育为3n-2pb.27℃下受精卵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在授精后26min或36min以230kg/cm2的静水压持续处理15min,分别得到3n-1pb(48%)和3n-2pb(62%)的诱导峰值.实验表明,压力的起始时间应选择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或后期Ⅱ.本文还解释了四倍体和五倍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近江牡蛎采苗技术及采苗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是在九龙江口自然海区近江牡蛎繁殖季节,定期采集牡蛎。对其性腺成熟度及精卵排放情况进行观察,采拖海区水样,镜极其浮游幼虫各发育阶段和数量的变化,准确掌握在其发育至变态附着高峰时,及时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附着,结果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详细介绍自然海区近江牡蛎繁殖规律和自然海区采苗技术,可供有关牡蛎养殖部门和养殖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甲基化CpG结合结构域(MBD)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了GSTMBD融合蛋白,采用GST柱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体外pull-down实验发现,GST-MBD融合蛋白能够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oct4基因的启动子DNA结合,验证了该蛋白的体外生物活性.利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发现GST-MBD融合蛋白能够与MEF细胞中inhbb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而不能与小鼠胚胎干细胞R1中的inhbb基因的启动子区DNA结合,同时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到inhbb基因在R1细胞中高表达,而在MEF细胞中不表达,表明inhbb基因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以芥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幼苗下胚轴为材料,探讨热驯和高温胁迫对其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和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幼苗下胚轴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驯能适当提高下胚轴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杜氏盐藻中获得hsp90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其提交至Gene-Bank(Accession No:JQ735968).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热激与盐胁迫条件下杜氏盐藻hsp90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上调,暗示该基因可能是杜氏盐藻细胞中与逆境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6.
玉米的高温胁迫及热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胁迫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玉米对高温胁迫的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盐度作用下,镉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从养殖源头加强贝类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其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分别将太平洋牡蛎在盐度13psu、20psu、27psu和34psu下驯化14d后,将其暴露于10μg/L镉溶液中28d进行蓄积实验,随后转移至干净的海水中进行排出实验;将未暴露于镉溶液的对应盐度处理组设置为空白组;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基因表达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4个盐度作用下,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趋势大体相同,体内镉浓度较低时Hsp70基因被诱导,镉浓度较高时Hsp70基因被抑制。消化腺Hsp70基因表达大部分受到抑制,盐度20psu组于第42天受到诱导,盐度27psu组于第28天受到诱导,盐度34psu组于第7,21和42天受到诱导。表明Hsp70基因对重金属镉具有显著的反应性,作为镉早期污染综合预警指示分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车厘子为实验材料,研究模拟高温胁迫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模拟高温胁迫最严重的实验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最为明显;叶片POD的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中度高温胁迫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卵黄蛋白原(VTG)广泛存在于卵生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卵母细胞中,为卵母细胞的生长和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VTG一般在卵巢、肝胰脏和(或)脂肪等组织中合成。VTGcDNA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为7 kB左右。VTG具有单体、二聚体等多种形式,其中二聚体有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两种形式。脊椎动物体内,热休克蛋白90(HSP90)通过和雌激素受体结合间接诱导VTG的合成,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HSP90同样对无脊椎动物体内VTG合成也具有诱导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修剪高度对高羊茅草的生长特性以及地上、地下的动态变化。这有助于解决高羊茅草坪草在我国南方存在难以越夏的问题,为热胁迫条件下高羊茅草坪的科学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引进与推广该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海岸红鳞蒲桃林主要树种的温度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导率和Logistic方程研究广西海岸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季雨林主要树种的抗热性和抗寒性,按半致死温度高低判断这些树种的抗极端温度胁迫能力。结果红鳞蒲桃季雨林主要树种的高温胁迫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62.52℃>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53.66℃>膝柄木(Bhesasinica)50.62℃>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49.36℃>红鳞蒲桃48.62℃,远低于广西海岸历史极端高温38.2℃。红鳞蒲桃季雨林主要树种的低温胁迫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竹节树-0.6℃>紫荆木-4.03℃>膝柄木-5.42℃>豺皮樟-5.7℃>红鳞蒲桃-6.93℃,与广西海岸历史极端低温-1.8℃比较接近。低温胁迫是竹节树等季雨林种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规模贝类养殖活动对养殖水体中不同密度和种类浮游植物的摄食差异和影响因素,为香港巨牡蛎滤食能力、控藻水平以及科学评估其养殖容量、生态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大、中、小3种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不同密度的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的清滤率和摄食率。【结果】在28℃水温和24‰盐度的实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牟氏角毛藻的单位个体清滤率和单位体重清滤率分别为1.29~5.49L·ind~(-1)·h~(-1)和0.62~1.84L·g~(-1)·h~(-1),对球等鞭金藻的单位个体清滤率和单位体重清滤率分别为2.58~8.40L·ind~(-1)·h~(-1)和1.18~3.17L·g~(-1)·h~(-1),香港巨牡蛎对牟氏角毛藻的清滤率及摄食率均低于球等鞭金藻。香港巨牡蛎单位个体清滤率和摄食率均表现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的趋势,即单位个体的清滤率和摄食率随着贝类个体增大而增加。香港巨牡蛎对不同密度球等鞭金藻的单位体重清滤率和摄食率都随着个体增大而降低,但其对不同密度牟氏角毛藻的单位体重清滤率和摄食率随着个体大小的变化规律不一致。随着浮游植物密度的增加,香港巨牡蛎单位体重清滤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等密度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具有较高的单位体重清滤率。【结论】香港巨牡蛎的清滤率和摄食率除受牡蛎个体大小和浮游植物密度影响之外,还与浮游植物的种类、大小、营养质量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海草对水温波动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7 ℃为波动中心,设计波动幅度(简称“波幅”)分别为0、2、4、6、8、10 ℃的水温波动环境,将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和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种植于上述环境中,并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状况、氧化与抗氧化产物、渗透调节物质、光合色素和光合荧光特征4类14项指标,从而评价其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水温恒定时,水温波幅为2-4 ℃时2种海草的地上部生产力较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低,营养物质与叶绿素含量、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速率较高,总体表现为生长状况更好。但随着水温波幅超过此范围,上述指标均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海草受到的过氧化胁迫逐渐增大。虽然海草仍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势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机制来抵抗这种胁迫,但抵御能力有限。波幅超过8 ℃的环境不利于2种海草的生长。此外,由于随着水温波动加剧,圆叶丝粉草各项生理指标值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泰来草,因此,本研究认为圆叶丝粉草对水温波动的敏感性高于泰来草。  相似文献   

14.
熊海涛  韦宇拓 《广西科学》2018,25(3):233-24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工业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模式菌株,具有非致病性、遗传背景清晰、分泌蛋白能力强、容易分离培养等特性,是异源蛋白表达和分泌的理想宿主。高效可控的启动子是实现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诱导机制,启动子可分为组成型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自诱导启动子和时期特异性启动子。本文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芽孢杆菌σ因子类型及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的结构,比较了常用启动子的优缺点,总结了新启动子克隆和改造及生物信息学预测启动子的方法,并对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工业生产外源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野生型甘蔗糖蜜发酵高产乙醇菌株MF1002及其糖分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的呼吸突变菌株MF15c在高糖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测定在高糖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速率、出芽率、乙醇产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结果】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30%和40%的高糖培养基中,MF15c菌株生长和乙醇发酵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低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和40%时,MF15c的最大菌体数目、最高出芽率和乙醇发酵浓度等均显著高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时,两菌株胞内的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均显著上升。其中,MF15c的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在高糖胁迫下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MF1002。【结论】MF15c较MF1002具有更强的高糖耐受能力。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均参与了两菌株的高糖胁迫反应,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可能与MF15c菌株的高糖耐受能力有关,可作为进一步改造该菌株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Tup1基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耐高糖性状的影响。利用Cre/loxP系统对单倍体细胞中的转录因子Tup1基因进行敲除,单倍体细胞复倍后研究基因缺失菌株的性状变化。结果表明,Tup1基因缺失虽然减弱了菌株的呼吸能力,但却增强了菌株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发酵能力。Tup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酿酒酵母细胞呼吸强度来调控细胞的高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张水龙  陈东  曹树威  吴仁智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3,20(2):148-151,157
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克隆木聚糖酶基因xynB,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去除其中的内含子.将该基因与质粒pYES2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醋酸锂化转法导人酿酒酵母(Sacharom yces cerevisiae)INVSC1菌株表达.利用α信号肽替换基因原信号肽,以考察信号肽对表达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获得2株重组菌株,分别为xynB连接原信号肽的pYES2-xynB菌株和xynB连接α信号肽的pYES2-xynB-α菌株.木聚糖酶B成功表达,SDS-PAGE检测到约24kDa目的蛋白质条带.木聚糖酶B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催化pH值为5.0,Mn2+对酶活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将α信号肽取代原信号肽使酶活达到最高的诱导时间由72h缩短为48h,但是置换信号肽使最高酶活由7.59U降低为3.97U.  相似文献   

18.
生物钟基因clock(Clk)和cryptochrome(Cry)参与生物内在节律调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bi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虾类,为探究温度、光照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其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节律振荡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克氏原螯虾PcClk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组织中的mRNA表达模式,并探讨PcClkPcCry1基因在温度和光照周期适应过程中是否发生适应性进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光照周期培养下,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中的mRNA表达有一定的振荡节律,在25℃、12 LD的培养模式下,脑中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mRNA表达的节律性会更明显。选择压力分析显示,经PAML和Datamonkey共同筛选出的PcCLK正选择位点为71与213,PcCRY1正选择位点为63。以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受到了选择压力,克氏原螯虾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是内源性的节律基因。  相似文献   

19.
CCT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花期、生长发育及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AtCCT基因家族为参考序列,利用本地BLAST并结合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苦荞FtCC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苦荞中共鉴定出35个FtCCT基因,含1-8个内含子;编码蛋白有117-753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4.96-9.51,均为亲水性蛋白。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苦荞FtCCT基因家族含有10个保守基序和5个保守结构域,且都含有CCT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苦荞的FtCCT基因家族与拟南芥一样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CMF亚家族的成员最多。35个FtCCT基因在苦荞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在叶和花中具有高表达量的成员较多,只有少数的成员在根和茎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CCT基因调控苦荞花期及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