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舒宁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理化性能及止血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本研究利用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等材料经低温冷冻等工艺合成舒宁止血材料,通过对其理化性能的分析和止血试验测定以确定其止血性能。方法:1)试验分两组,舒宁止血材料组,明胶海绵组。每组对其物理性质进行测量比较。2)对两组的止血性能进行测定比较。同时,把两种止血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分别于15天,30天,60天处死动物,取病理观察两种止血材料组体内降解情况。结果:1)舒宁止血材料组吸水率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2),舒宁止血材料组止血性能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两组材料在体内均有降解。结论:舒宁止血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性能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淀粉溶液组分含量和制备条件对淀粉微球产率及粒径的影响规律,以及鉴定淀粉微球的基本理化特性。【方法】以可溶性木薯淀粉(SCS)为原料,采用水包水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淀粉溶液中NaOH与H2O质量比、温育温度和温育时间对木薯淀粉微球(CSM)产率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CSM进行表征分析;采用MTT细胞检测方法,对CSM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当NaOH与H2O质量比为1.0∶50、温育温度为25℃、温育时间为6h时产率可达(70.7±0.9)%。上述3个因素对CSM的粒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且NaOH与H2O质量比和温育温度过高时不利于制备分散良好的微球;SCS多为圆形或卵形截切型,CSM较为圆整,基本上均为圆球形;SCS和CSM的红外光谱图基本相同;SCS基本保留了木薯原淀粉的结晶区,CSM属于无定形态物质,无结晶态存在;CSM对人肝细胞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提高NaOH与H2O质量比、温育温度和温育时间均有利于提高CSM的产率;SCS和CSM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但在形态和晶体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所制备的CSM对人肝细胞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逆向悬浮聚合法合成交联木薯淀粉微球(CCSM),研究了合成的交联木薯淀粉微球对 Fe3+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仪对木薯淀粉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CCSM 主要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来吸附 Fe3+;在 pH 值为4时交联木薯淀粉微球对 Fe3+吸附效果最好;在给定研究浓度范围内, CCSM 对 Fe3+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功能性交联木薯淀粉微球(CMS)对环境污水中Cr~(3+)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实验以功能性交联木薯淀粉微球为吸附载体,考察其对Cr~(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的p 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吸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出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微球吸附Cr~(3+)的最适合吸附p H值为3.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吸附过程主要为液膜扩散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见血青总生物碱(TALN),配置成10mg/mL见血青总生物碱药液(TASLN),测试药液凝血活性.实验以生理盐水(NS)为空白对照、云南白药做阳性对照,体内凝血实验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局部创面止血实验以兔子为实验对象,记录背部创伤止血时间;体外凝血实验选用抗凝兔血,分别测定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复钙时间.结果显示:TALN的体内和体外凝血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了老鼠出血时间(212.95s)和出血量(42.5格)、家兔的凝血时间(凝血板法时间为192.23s、试管法时间为245.48s)、凝血酶原时间(PT)(12.22s)及血浆复钙时间(RT)(180.78s);局部创面止血实验结中,TASLN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1.50s,相对于NS组125.20s明显缩短且与云南白药组75.20s的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TALN具有良好的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γ-聚谷氨酸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新型复合止血材料,γ-聚谷氨酸在钙离子的作用下交联生成聚谷氨酸钙,进一步与壳聚糖凝胶化反应制备止血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吸水性测试、体外凝血测试、溶血率实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其性能。当止血材料中壳聚糖和聚谷氨酸钙的比例为10∶1时,材料为层状堆积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多孔隙,此时材料的吸水率为813.0%,凝血指数为18.97%,样品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的溶血率为4.63%,对L929细胞的增值无明显影响。体内止血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可在30 s内快速止血,无二次出血现象,且对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外止血性能,且效果优于市售止血产品Celox,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微孔淀粉为主体,研究一种新型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此复合材料由一定比例的α-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后处理淀粉以形成微孔结构,然后复合类人胶原蛋白,再以戊二醛为交联剂进行交联;用SD大鼠作肝脏出血模型进行止血效果对比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孔淀粉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如下:α-淀粉酶:糖化酶=1∶3,T/℃=50,t/h=20,pH=4.8;用0.2%(V/V)戊二醛乙醇溶液交联的类人胶原蛋白-微孔淀粉止血材料,在相同的止血时间下,该复合材料平均吸水率为3 580%,对照组(分别是微孔淀粉和类人胶原蛋白海绵)的平均吸水率为3 160%和3 280%。而在SD大鼠肝脏实验中,复合材料t/s=94±13,而外购的止血剂t/s=121±15。类人胶原蛋白-微孔淀粉复合材料止血的止血原理从3个方面展开:①微孔淀粉吸收水分并将血液中的有形物质聚集到表面;②加速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使其形成血栓;③在类人胶原蛋白的牵引下,淀粉颗粒聚成团大幅度增加了比表面积,使止血效果更优秀;对照组止血机理只包含了该复合材料的前两个方面。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止血效果要优于普通微孔淀粉制成的止血剂,证明该复合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羧甲基淀粉海绵体,使用氯化钙和甘油调节海绵体材料的孔隙率和韧性,并进一步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体外凝血性能和体内止血性能进行分析。将优选出的羧甲基淀粉海绵体与电纺膜复合得到止血防粘连屏障,并使用大鼠盲肠磨损模型对材料的防粘连效果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使用电纺膜,止血防粘连屏障可以大大降低粘连等级、强度和发生率,防粘连效果更佳。这得益于在止血过程中,海绵体能够慢慢发生溶胀形成具有一定黏性的凝胶,既可以对伤口产生压迫有助于止血,又可以促进防粘连层贴附于伤口,有效阻止防粘连层移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制备具有促修复、抗肿瘤的可注射缓释硒纳米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Na_2SeO_3/CS缓释硒纳米微球,将微球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Na_2SeO_3/CS/CPC骨修复系统,对该系统的固化时间、力学强度、缓释硒及降解性能、形貌、晶相构成进行测定和表征分析,并对其体外细胞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的CPC,当掺入Na_2SeO_3/CS纳米微球的量为4%时,复合CPC的注射性良好,固化时间5.75~11.5 min,固化强度提高,微观结构显示CPC均匀地包裹在壳聚糖微球表面并形成了针片状HA晶体,微球的添加对复合CPC材料的晶相组分无显著影响,缓释硒效应良好,有效缓释达22 d,降解性优于纯CPC,形成了蜂窝状完善的网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利于组织细胞和血管及神经的黏附长入.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复合CP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G-63人骨肉瘤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对两株细胞增生的抑制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非承骨微创、缺陷修复及骨肿瘤的术后恢复、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拓展功能元素硒的合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提高木薯淀粉基复合膜的性能,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附加甘油、壳聚糖,加入纤维素纳米晶,采用流延法制备淀粉基复合膜,研究纤维素纳米晶对木薯淀粉基膜理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纤维素纳米晶含量增加,淀粉基膜的吸水率、透光率及透油率均呈下降趋势,膜的生物降解性提高。纤维素纳米晶添加质量分数为2.5%、降解7 d时,降解率达18.28%。结果证明纤维素纳米晶改善了木薯淀粉基膜的性能,增强了膜的生物降解性。可为用作绿色生物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醋酸酐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NaOH为催化剂,Na2SO4为膨胀抑制荆,制备了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方法 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木薯淀粉浓度等因素对醋酸酯淀粉乙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合成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1℃,反应时间120 min,木薯淀粉浓度45%,Na2SO4用量2%,醋酸酐用量6%(以淀粉干基质量计),得到的产物乙酰基含量1.68%,取代度(DS)O.064 3.结论 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产品的凝沉性、透明度和粘度等理化性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与油脂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淀粉-脂质二元复合物,这会显著影响淀粉基产品的品质、保质期、物理化学特性等。菠萝蜜是新型小颗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热带特色淀粉资源。以木薯和玉米两种淀粉与菠萝蜜淀粉同为A型结晶的淀粉作参照,探究加热过程中菠萝蜜原淀粉与月桂酸形成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糊化特性、粒径分布、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菠萝蜜淀粉表现出最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粒径分布更小更均一,最高的短程有序性,更规则且光滑的颗粒形貌,偏低的峰值黏度和相对结晶度。与木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和玉米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相比,菠萝蜜淀粉-月桂酸复合物显示出最高的复合指数,较高的最终黏度和相对结晶度,粒径较小且表面光滑,偏低的峰值黏度和短程有序性。研究结果表明月桂酸的添加增强了菠萝蜜淀粉的抗剪切能力和热稳定性;改变了淀粉的颗粒形貌,使原来规则的半球形颗粒变成不规则块状,并增大了颗粒粒径;阻碍了淀粉重结晶,从而导致相对结晶度和短程有序性降低。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热处理过程中菠萝蜜淀粉与油脂特别是脂肪酸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热带特色淀粉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榕树须不同提取物的抗脑血栓作用,并评价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提取物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其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榕树须95%、80%醇提物的不同提取部位能提高小鼠脑偏瘫恢复率(20%~60%);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对电刺激引起的脑血栓有较好保护作用(P0.01,P0.001);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均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酶时间(P0.05,P0.001);正丁醇部位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纤维蛋白原时间(P0.05)。【结论】榕树须80%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脑血栓及改善血瘀小鼠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 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  相似文献   

15.
AT PRESENT, ALMOST ALL PROTEIN DRUGS HAVE TO BE CLINI- CALLY ADMINISTERED VIA INJECTION ROUTES SUCH AS INTRAVE- NOUS INJEC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CON- FRONTED IS THAT THESE DRUGS SHOULD BE INJECTED REPEATEDLY DUE TO SHORT HALF-LIFE IN BLOOD. I…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扇贝产品单一,精深加工比例低的问题,以栉孔扇贝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木薯淀粉对扇贝肉糜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持水性、白度、蛋白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2.15%、16.23%、2.05%和1.24%,除色氨酸外,16种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为13.204%。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扇贝闭壳肌肉糜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硬度和咀嚼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其弹性、黏聚性和白度没有显著性影响。电泳图谱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木薯淀粉,贝糜凝胶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的条带最窄,说明淀粉可促进贝糜蛋白的交联;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或2%时,贝糜凝胶的网络结构更为致密,孔洞更小。本研究表明,栉孔扇贝是一种高蛋白的水产资源,可用来生产贝肉糜凝胶,且1%的木薯淀粉添加量对贝糜凝胶品质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希望本研究能为扇贝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starch sources on the behaviors of starch matrices and on the rates of herbicides released from the matrices were studied for slow release. The starches considered include native corn starch, wheat starch, potato starch and cassava starch. The matric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encapsulating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or 2,4,5 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s as model herbicides with hot-gelatinized starch pastes. The encapsulation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herbicide content, swellability,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release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arch 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matrix behaviors and on release rates. The rate of 2,4-D released follows the order: wheat starch 〈 potaot starch 〈 corn starch 〈 cassava starch. And for the rate of 2,4,5-T, this order is nearly the same only with an exception that the late two kinds of starch are similar.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herbicides with different water solubility show different release rate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starch is used as the mat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