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属干暖河谷,该区干旱河谷灌草丛植被分布于河面以上海拔高度2 000m以下的河床两侧山坡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灌丛分布断续,主要呈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很少呈均匀分布.灌木基本上为落叶种类,为适应恶劣的环境,灌木表现出一系列的趋同现象,如丛生、根深、叶小、具刺、被毛、低矮或匍匐的性状;群落层次和组成结构单一,群落类型具有多样性.该区有维管植物253种,隶属于57科178属,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与热带成分有紧密的联系.植被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且程度在加重.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线路踏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人畜干扰少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采用直接收获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阴、阳坡灌丛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0 151.72 kg.hm-21、4 865.07 kg.hm-2.②阴、阳坡相对应的三个海拔梯度上,阴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大于阳坡.③阴坡和阳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水电站营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锦屏水电站营地为例,通过对干热河谷这一特殊地域气候、土壤、植被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干热河谷地区水电站营地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适合干热河谷地区的主要园林植物,从而为水电站营地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是典型的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山地生态系统,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选取岷江上游的理县熊耳山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为研究区,研究其上的植被退化特征,并以此次本底调查资料为基础,探索研究区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些措施,以期能为完善交错带生态演替过程理论和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植被恢复及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固沙工程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半流动沙丘、5年、10年和22年生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样品,对各类型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和主要土壤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土壤按5层取样:0~1O,10-20,20-30,30-40,40-50cm。结果表明,采用植物固沙工程固定沙丘后,表层土壤(0-10cm)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土壤生物活性也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提高。这种改良效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土壤总有机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N与土壤全N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龙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有机肥(A)、复合肥(B)、竹腔肥(C)、绿肥(D)、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其对龙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龙竹新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肥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含量.?施绿肥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4.796?μmol·g?1·d?1)、土壤蔗糖酶活性(31.567?mg·g?...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5年生辐射松人工幼林的营养元素含量、贮量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辐射松人工林,其生长差异较大,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树高不同,营养元素含量也有差异;各器官中元素含量以氮最高;由于研究地区土壤富含有效铁,故微量元素铁在乔灌木根系及草本植物中含量极高.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贮量为310.47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营养元素贮量分别占总贮量的52.25%、15.25%、30.84%和1.66%;分析得知,随生境不同,辐射松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贮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它能通过根系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和积累有机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羟基化作用,酶氧化降解为高级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从植物器官对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两个方面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琴 《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6):561-565
对植物提取、植物钝化和植物挥发等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及植物修复机理,包括植物本身分泌特殊物质来螯合溶解难溶性金属;通过某些微生物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体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一些土壤改良措施如螯舍剂、酸性肥料等的施用增加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率等做了简要论述。分析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四川西部理县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理县干旱河谷区,不饲海拔高度0~5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比阳坡高。而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阳坡比阴坡大。同一坡向不同海拔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050m处的最高,1850m处的次之,1450m处再次之,1650m处最少,表明了在干旱区河谷的两岸坡面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坡面下部靠近河流处次之,中下坡水分条件最差。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的趋势,且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岷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降水稀少,气候温凉干爆,土壤贫瘠,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河谷地带性植被大量破坏,形成典型的干温河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当务之急应发展耐旱的灌丛和草类,增加地表覆盖度,稳固表土后再进行人工造林。生态恢复中应重点做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建立流域补偿机制等工作;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旅游、中药材种植和水电事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相关法律和法规,使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既有经济基础又有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怀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82-786
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选择进行了定量探讨,得出该区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为:水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并在层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本区资源开发和生态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等产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在1991-2006年间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代表人工植被的灌木林(果园、竹林及灌丛)景观的面积指数增加迅速 (2)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乔木林景观类型虽然总体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一些面积较大的乔木林景观斑块的面积出现了较明显的缩小 (3)草丛植被景观退化明显,表现出较高的破碎度和分离度 (4)植被景观总体的复杂程度减小,景观多样性降低 (5)由于景观多样性降低和景观结构配置不合理,植被景观功能出现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价值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口典型人工次生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样地采集16处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48个(每10 cm分层),测定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pH、土壤粒度、有机质(OM)、有机碳(OC)、Eh、含水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全氮质量分数为0.39-0.94 gkg-1;有效氮为60.36-98.12 mgkg-1;全磷为0.39-0.94 gkg-1;有效磷为4.02-62.14 mgkg-1; N/P为1.59-3.27;有效N/P为1.24-18.07.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全氮与有机碳和全磷正相关(R2=0.826);有机氮与砂粒比例正相关(R2=0.225);全磷与全氮、含水量、有效磷正相关,与砂粒比例负相关(R2=0.838);有效磷与全磷、砂粒、全氮正相关,与有机质负相关(R2=0.754);N/P与有机碳正相关、;与含水量负相关(R2=0.414);有效N/P与粘粒、有机碳负相关(R2=0.285).该区土壤表现为氮限制型,不利于现阶段的红树林生长恢复,可通过适当的氮添加改善土壤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对岷江上游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都江堰之上河段为上游,是成都平原及其下游最重要的水源河.流域区属高山峡谷区,高山耸峙,河流深切,北段为山原地貌,南段为高山峡谷地貌.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河流自北西向南东分别流经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龙门山断裂带和四川盆地.汶川大地震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对岷江上游的季节性水量,岷江水质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汶川地震诱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对上游的水电工程形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其影响应在灾后重建规划时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岷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与羌族医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依存关系,客观地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生物多样性现状及民族医药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羌族医药本身的潜力,还原本土生态环境,营造民族医药文化氛围,发展"产学研"一条龙的民族医药产业,保证民族医药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