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间客流需求迅速增加,城际铁路已成为城市群交通发展热点。城际铁路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后,运营管理模式应做出适应性调整。通过总结分析我国城际铁路运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完善委托运营模式和采用自管自营模式两方面,针对当下城际铁路委托运营存在问题,给出了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铁路上海西站地下南北通道和相关工程地铁15号线A区位于铁路站场下,地下共3层,鉴于铁路上海西站沪宁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地下二层、三层采用盖挖逆作法进行施工.为确保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期间的结构本身以及铁路运营安全,针对施工工况,分析了列车运营性能和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评判了施工过程地下结构的动力性能和沪宁城际铁路列车的运营状态,提出了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列车合理运行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近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广佛环线城际铁路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为例.其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区域城镇布局和旅客出行的特点,又要考虑与国铁路网、地铁、公交的紧密衔接、合理布局。本文根据城际铁路运营特点与国铁、地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几种适合于城际铁路特点的票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是我国当前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合理的车站分布方案直接影响着城际铁路对客流的吸引强度、运输功能与输送能力的发挥及运输企业运营效益的增长.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城际铁路规划与设计现状,分析车站布局的影响因素,确定满足不同速度列车的车辆性能、通过能力、旅速系数及列车间隔等站间距范围,提出以站间距范围为依据的城际铁路车站分布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际铁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有着深远的义,为区域同城化,及资源的整合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城际铁路存在的必要性,总结城际铁路对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影响,进一步提出城际铁路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意见,以期为城际旅游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1日,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列车——奥运重点工程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津城际铁路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速度达到350km/h的客运铁路专线。目前,世界上只有德、法、日3国掌握了高速铁路的技术,但还没有一条运营线路达到350km/h的速度。京津城铁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际铁路的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际铁路发展的两种模式:跨经济区的客运专线模式和发达经济区内按公交化开行的模式,同时采用系统工程和运输经济的原理,提出并建立了城际铁路系统建设的条件评价方法和步骤,最后提出了发展城际铁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甘肃省城际铁路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旨在探索符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的城际铁路发展道路. 以兰州-中川城际铁路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对项目规划过程中的相反观点进行研究,找出规划思路中的关键性冲突,通过统筹比选最终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 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突破,诸如建设必要性因素权重的确定、运量需求预测、区域经济影响等. 提出了针对城际铁路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体系,希望对城际铁路建设决策的科学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研究结果及结论符合兰州-中川城际铁路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12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跨入高铁时代时速超过200公里,采用动车组及专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铁路,被国际上定义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日趋拥挤,另一方面由于铁路枢纽结构的变迁和调璺.致使城市内部的部分铁路线一度闲置.这就为充分利用国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能力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各自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如何进行运营管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是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几种不同管理体制的优劣.并提出了遣于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崔玉娟 《科技信息》2010,(8):I0337-I0338
城际铁路具有快速、便捷、大能力、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特点,同时它与客运专线具有功能互补的作用,因此城际铁路应尽量实现与客运专线网的“零”对接与“无缝”换乘,以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客运铁路网的作用。这就要求城际铁路的速度目标值在选取时主要以适应客流需求、与区域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原则,体现有利于吸引客流、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效益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方法,建立GM(1,1)模型对成渝问铁路年客运总量进行预测,并检验模型的精度。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短期的客流量预测,预测结果对新建成渝城际铁路的运营方案制定和运营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的发展现状,总结评价城际客运公交化系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城际客运公交化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系统绩效评价模型,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出结果,从而论证了选择开行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表明修建第四线以保证公交化运输的顺利开行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刘心爱 《科技咨询导报》2012,(5):120-120,122
城际铁路是种短途高速铁路,它主要修建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区。它的作用其实和现在的公交丰相差无几,但路途较公交要长一些,却又短于一般的客运专线铁路。目前在我国建设完成的有京津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城际铁路只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因此选择安全的供电系统方案对于铁路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研究城际铁路供电方案,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案的一些贴点和我国铁路供电方案的基本现状,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最后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因站点布局不合理导致投资成本高、旅客出行不便、客流吸引效果差的城际铁路选址问题,以出行链为基础,根据城市路网形态细化出行广义费用,弥补了既往研究中忽略或简化市内出行广义费用的不足.运用Logit模型,计算出行链中不同交通方式组合的分担率.分别以城际铁路运营收入最大为上层目标,在出行链中旅客广义费用之和最小为下层目标,建立城际铁路站点选址双层目标模型,利用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以广珠城际线为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应用,并分析相关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型的Pareto最优解体现了实现双层目标的矛盾关系,以此为基础结合不同设站需求实现两者的均衡,模型可为城际铁路站点选址提供更合理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林全荣 《科技信息》2011,(16):300-301
本文结合长沙—益阳—常德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线路走向、站点布置及其建设方案的研究设计成果,分析城际铁路选线及设计工作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在满足工程项目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中川机场进出口公路立交改造工程主匝道桥上跨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机场隧道工程为背景,分别从前期桩基施工扰动及后期车辆荷载扰动两方面分析了上跨公路主匝道桥对既有城际铁路隧道的影响,得出桥梁与城际铁路隧道交叉段落的桩基中,距离隧道最近为3m的桩基对隧道影响最大,但隧道周边土体最大位移为0.76 mm,桩周最大塑性区半径为1.42 m且塑性区未与隧道周边土体贯通,隧道衬砌主应力及安全系数有小幅波动,均在规范要求值范围内,因此主匝道桥距离隧道净距大于3m施工时,不会对城际铁路隧道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最后强调施工时应注意严禁在隧道上方堆载,加强监控量测,设置隧道两侧截排水设施及桥梁水集中引排设施,以此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行车速度快、乘坐舒适度高的要求,客运专线列车在运营时对轨道的平直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CPⅢ控制网是列车运营维护的基准,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新建铁路长春至吉林城际客运专线,对CPⅢ控制网施工流程和测量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列车速度较高时,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确定不能仅考虑隧道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还要考虑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气动效应,其中车内瞬变压力指标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我国城际铁路建设刚刚起步,没有针对城际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规范出台,各设计单位参照客运专线铁路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了车速120、160、200 km/h的城际铁路隧道净空面积,但此隧道净空面积在我国列车实际密封性能条件下是否能够满足舒适度标准仍需予以论证。结合我国列车实际密封性能和现行舒适度标准,通过大量数值计算,提出了考虑车内瞬变压力指标的我国城际铁路隧道需满足的净空面积值,可为我国城际铁路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同城化发展下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太原与晋中两地城际客流的变化规律,合理高效地规划设计开行城际列车,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分析了太原与晋中两地的区域客运量走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四阶段法预测了通道内区域客流量、客流OD分布量以及公路、既有铁路与客专分担及转移、诱增客运量,最终对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太原南至灵石东站间近期年度(2020年)的客流量进行了预测,为设计开行城际列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