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战争文学更是能反映人的本真。作为战争文学的主力干将徐贵祥近年来佳作迭出,新作《马上天下》更是将战争写得出神入化,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交相辉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战争频仍,对战争的思考从未间歇,老子、庄子的战争观虽是两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两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现代高科技战争形势下,对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准备、战争的胜负、战争的本质等战争的深层思考,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军旅作家,徐贵祥对此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观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1920年7月,第一次直皖战争结束以后,吴佩孚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直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遂开府洛阳,决定苦心经营,扩军经武,以完成自己"武力统一华夏"的梦想。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成慎与河南督军赵倜积怨日久,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发动震惊全国的彰德兵变。赵倜多方奔走协调,纵横捭阖,在直系、奉系、鄂军等军阀的帮助下,联合剿杀了这场兵变,成慎自杀身亡。拟就吴佩孚开府洛阳的背景下,彰德兵变的成因、经过、性质以及结局作一梳理,重点论及吴佩孚在兵变过程中攸关成败的作用以及兵变对河南局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当时边塞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他的边塞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当时边塞战争的态度。青年时代漫游边关,慷慨激昂,热情讴歌、积极支持保卫边关的战争;深入了解边塞和戍边士卒的现实情况后,他开始厌倦没完没了的开边战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到晚年他更是明确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扩边战争。  相似文献   

5.
柏林情绪     
战争是一个凶险的妖魔。一个再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只要陷入战争的漩涡,最终只能是伤痕累累……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情绪时,需要的是理智;几个人有情绪时,需要的是冷静;一个民族有情绪时,需要的则是高度的理智、极度的冷静、超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 ,对于民族与战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深刻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与战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常常联系在一起 ;民族矛盾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战争 ,在战争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而战争是实现民族最终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来探讨普遍存在于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研究发现,战争隐喻贯穿体育比赛全过程;已分类的战争隐喻中有些类别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别,有些子隐喻在其所属类别中也占绝对优势;核心主题词搭配语言特征明显。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体育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战争隐喻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人们通常用战争概念来认知、理解和建构体育比赛概念。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军事作中明确提出:指导战争的根本原则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实践;争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这些基本观点,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对1899-1902年英布战争的性质,史学界的看法至今不尽一致。总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不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都是在南非狭路相逢的殖民势力,他们的战争是为了掠夺殖民地的不义战争,是侵略南非的“帝国主义战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而对布尔人来说,是正义战争。布尔人同英国人作战是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是民族自卫战争。当前我国史学界就英布战争性质问题的讨论尚无定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倾向于第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战争电影是最能反映人类命运和人类生存图景的一种电影。世界各国战争电影在展现人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上有诸多的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各有不同。中国战争电影就因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独特历史等,在人道主义的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中国战争电影因此在世界战争电影中脱颖而出,向全世界观众呈现出了中国式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极需要保障的,然而目前人身保险业基本没有涉足战争领域。本文以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现代战争的特点,以证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战争人身险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战争研究需要新型的战争模拟手段。从战争系统复杂性出发,针对信息化战争的变化,介绍了战争仿真的基本定义,研究了信息化战争模拟建模中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信息化战争仿真带来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英布战争是一次重要的帝国主义战争,其结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参加战争的基本力量密切相关:英国陷于战争承担了巨大压力和道义责任,还需要应对其他帝国主义的竞争;布尔人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黑人独立运动高涨迫使新老殖民者合流.  相似文献   

16.
当代,对战争性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有关的国际法准则,一种是西方的“正义战争论”。这两种评价标准都有局限,应在利益,道德、法理三项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对战争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后果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全面合理地认识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推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刺激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以战争手段推进现代化的做法,留给亚洲人民尤其是日本人民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这是人们应该永志不忘的。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对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索性揭示,旨在为做好新时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共性上看,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功能是不断强化的;从个性上看,可以分为战争条件下的两位一体、相对和平条件下的积极作为、“临战状态”条件下的紧急应对与和平建设条件下的战略强化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王永倩  宋继华 《科技信息》2009,(10):326-326
人类战争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在新的世界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