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七种。新种为黑褐德克耳(Ductifera nigro-brunnea Peng sp.nov.)与黑蜡壳(Sebacinafuscata Peng sp.nov.)。新种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属》一文之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科(Tremellaceae)的11个种,全为我国新纪录,包括波多耳属(Bourdotia)、德克耳属(Ductifera)、拟黑耳属(Exidiopsis)三个新纪录属和版纳拟黑耳(Exidiopsis banlaensis Peng sp.nov.)、勐仑银耳(Tremellamenglunensis Peng sp.nov.)二新种。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地理分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一》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纪录八种及新分布二种。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新分布种与前人纪载无多出入者,就只列名称和新产区。但皆有附图,以便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湖南省的四种宽肩园蛛,其中鞭宽肩园蛛Zilla astridae Strand,1907和簪宽肩园蛛Z.sachalinensis(Saito,1934)为已知种,分别还见于台湾和黑龙江、吉林等省。两个新种分别定名为锥宽肩园蛛Z.conica sp.nov.和羽足宽肩园蛛Z.plumiopedella sp.nov。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中国湖南省近管蛛科近管蛛属一新种,浏阳近管蛛Anyphaena liuy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量度单位为mm.浏阳近管蛛,新种Anyphaena liuyangensis sp.nov.(图I,A-C)。正模♀,湖南省浏阳县,1995年6月,颜亨梅采。正模♀,体长6.00,头胸部长3.00,宽2.20;腹部长3.00,宽1.80。本新种与秀山近管蛛Anyphaena xiushanensis Song et Zhu,1991相似,但有以下不同:1)外雌器开口形状明显不同;2)纳精管形状不同。本新种以其模式产地而命名。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桃江县采集的虫草菌属(Cordyceps sp.)新鲜标本经鉴定为古尼虫草(Cordycepsgunnii Berk),不是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其无性世代拟命名为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Z.G.Zhang.sp.nov.ined.)。本文报导该菌生活史的核动态及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湖南省郴州五盖山狩猎场和浙江三门的暗蛛科隙蛛属两新种 ,命名为丝隙蛛 ,新种Coelotesfilamentaceussp .nov .和三门隙蛛 ,新种Coelotessanmenensissp .nov .文中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mm) ,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生物研究所 .丝隙蛛 ,新种Coelotesfilamentaceussp .nov .(图 1~ 3) .正模♂ ,湖南郴州 (2 5°48′N ,113°0′E)五盖山狩猎场 .1998年 11月 1日 ,尹长民采 .正模体长 5 .95 ,头胸部长 3.0 5 ,宽 1.95 ;腹部长 2 .6 0 ,宽 1.6 5 .腹柄长 0 .30 .本新种与CoelotesensiferWangetOno ,1998相似 ,但有以下不同点 :1)两个膝节突小而尖 ,而后者只有一个钝的膝节突 ;2 )胫节无明显胫节突 ,后者有两个小而明显的胫节突 ;3)插入器针管丝状 ,基部较后者小 ;4)引导器形状也不同 .本新种以其雄性触肢器插入器形状而命名 .三门隙蛛 ,新种Coelotessanmenensissp .nov .(图 4~ 6 ) .正模♂ ,浙江三门 (2 7°36′N ,113°0 6′E) ,1979年 10月 ,冯钟琪采 .正模 ,体长 8.6 5 (图 4) .头胸部长 4.2 0 ,宽 3.35 ;腹部长 4.45 ,宽 2 .95 .本新种与CoelotesplatnickiWangetOno ,1998相似 ,但有以下不同 :1)腿节无两裂的突起 ,2 )本新种两膝节突大 ,呈“V”型排列 ,3)引导器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色二孢属(Diplodia Fr)的3个种。其中1个种是我国新纪录种:扬生色二孢(Diplodia gangrogene);2个是国内已记载的种:桑假壳霉(Diplodia mori westd)、松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sm)kickx]。笔者对新记录种形态特征做了描述,对已知种的国内寄主新纪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做了记载。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我国六疣蛛属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大疣蛛(Macrothele bannaensis sp.nov.),文中量度单位为mm,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省生物研究所,版纳大疣蛛,新种Macrothele bannaensis sp.nov.(图Ⅰ,1-6)正模♀,云南省景洪市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仑,1997年11月26日,颜亨梅采;副模4♀♀,采集地点、时间及采集人同上;1♀,采集地点同上,1999年6月26日,徐湘采。正模♀,体长16.00mm,头脑部长5.33mm,宽4.13mm;腹部长8.67mm,宽6.25mm。本新种及触形大疣蛛Macrothele palpator Pocock,1901相似,但有以下不同:1)阴门明显不同(图Ⅰ,6);2)前者下唇宽约为长的2倍,而后者的下唇宽至多为长的1.5倍,长宽差别不如前者的显著;3)疣突数量不同,前者在下唇及颚叶上的疣突远远少于后者的(图Ⅰ,3)。  相似文献   

10.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nonas sp.)5个属。同时对其中石油降解能力较好的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其石油降解特性,发现原油浓度、pH值、N∶P等对菌株的降解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君子兰(Clicia miniata)在软腐病病株的叶片上,以无菌操作分离到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使植物致病的已知几个细菌属之外的种,其中一株为链球菌属的一个新种——君子兰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niatus Zhou,ping et Shaosp.nov.)另一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对此二菌株的侵染途径与致病规律做了研究,对此二菌株又做了不同浓度的多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综合防治本病措施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定期喷洒0.05%的百菌清、0.5%的新洁尔灭、减少昆虫叮咬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用0.1—0.2%的百菌清与1%的新洁尔灭局部喷洒数次可治疗患株,特重者可以剪掉病灶,并及时隔离,可以取得显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为害杨插条的林业新害虫——谷类大蚊(Neprotoma sp.)的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各部密度分布大体呈一系列高低变动的“M”形曲线,有两个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体和回肠,其中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而在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分布密度较低,其中食管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呈锥体形和梭形,多位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之间或上皮细胞基部,还有的位于固有层中.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对演丰、三江、灵山、大致坡、红旗、长流、西秀、府城等重点养殖区的罗非鱼(Tilapia sp.)、对虾(Penaeus sp.)养殖水体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近3年病害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是罗非鱼、对虾的主要病害,特别是白斑病、红体病、链球菌病、底死症、高温综合症等发病非常普遍.7-9月份为罗非鱼发病高峰期;3-5月份和9-11月份为对虾发病高峰期.多数病害在调查区域均有分布,发病后死亡率较高.2007-2009年海口市水产病害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81万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漏斗蛛科一新属和三新种(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漏斗蛛科的一新属:扁桃蛛属Tonsilla gen.nov.,以及属于该新属的3个新种:猛扁桃蛛T.truculenta,模仿扁桃蛛T.imitata和象牙形扁桃蛛T.eburniformis.标本采自湖南、湖北和贵州3省.量度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省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正> 柳枝潜蝇金小蜂(Sphegigaster sp.)隶属于膜翅目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系柳枝潜蝇幼虫体内寄生的优势种天敌,对抑制柳枝潜蝇种群发生量及其为害有显著作用.该蜂国内资料未见系统报道。作者于1983-1984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粉酸竹新种AcidosasaglaucaB.M.Yang.sp.nov.乔木状竹种,幼时被白色粉末,具复轴型的地下茎,但秆为散生(即秆柄上只长出地下茎,不出新秆,秆均从地下茎长出)。秆高7—13米,直径4—10厘米,秆壁厚3—5毫米,髓部呈屑状;节间长30—48厘米,圆柱形,在分枝的一侧1/3至1/2长有沟槽;节中度膨大,在分枝以下各节二环同高,具分枝各节的秆环高于箨环。箨鞘早落,略短于节间,三角形,顶部中央呈凸形,长30—45厘米,基部宽20—31厘米,绿色,渐变桔黄色,干后枯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对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位置及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段嗜银细胞呈梭形具有突起,而其它部位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嗜银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除食管未见嗜银细胞外,消化道其它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近似呈字母“M”形.根据其嗜银细胞形态,认为家兔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本文还结合家兔的食性、消化特点对嗜银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赤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幽门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体次之,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梭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赤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赤链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