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传导电磁干扰滤波器设计中人工电源网络阻抗、噪声源内阻抗、负载阻抗与EMI滤波器的阻抗匹配问题,建立了插入损耗法的误差理论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分别分析了串联和并联插入损耗法的测量精度及其系统误差,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即当被测阻抗远大于负载阻抗时,采用串联插入损耗法;当被测阻抗远小于负载阻抗时,采用并联插入损耗法;当被测阻抗与负载阻抗相当时,可改变负载阻抗.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在适用范围内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EMI噪声源内阻抗,从而实现噪声源与EMI滤波器之间的最大阻抗适配,为EMI滤波器的设计及传导电磁干扰噪声抑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器及电子设备谐波电流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抑制谐波电流的方法.通过测量磁性磁芯电感器的插入损耗,进而得出材料的有效磁导率.给出了EMI电源滤波器用电感器的高频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一种获得磁芯材料特性的参数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EMC性能是电子产品重要的性能指标,首先介绍了我国国家军用标准中对电场辐射性能的要求,阐述了一种利用馈通滤波器抑制电子设备电场辐射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实例,给出了电子设备电场辐射超标的机理分析、馈通滤波器参数选择方法及实验验证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电子设备的EMC性能.  相似文献   

4.
传导电磁干扰噪声综合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抑制传导电磁干扰噪声,设计了一种能够较好抑制共模噪声的优化噪声分离网络,采用单电流探头法提取噪声源内阻抗,并从技术与经济角度对各类分离网络、EMI滤波器性能进行决策参数建模,据此设计合适的传导电磁干扰综合解决方案.进行了噪声分离网络共模抑制比特性试验和基于单电流探头测量的EMI噪声源内阻抗提取试验,并开发了传导EMI噪声综合处理系统.结果表明,该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传导噪声的有效分离及噪声源内阻抗提取,同时可兼顾技术性与经济性而达到优化;所建立的噪声综合处理系统能较好完成噪声综合解决方案,对传导电磁兼容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开关电源的传导共模EMI特性,在分析交错并联PFC+半桥LLC电路传导共模噪声传输机理基础上,提出了磁元件可视为共模滤波器的新观点。理论分析了磁元件的共模滤波特性,通过优化设计变压器绕组结构,改善变压器容性分布特性,可提高变压器的共模噪声滤波能力;通过构造反相噪声源,补偿抵消原始噪声,可提高功率电感共模噪声滤波能力。最后,通过一台音频功放电源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磁元件共模EMI滤波特性,可有效抑制电路的共模噪声。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络参数法,导出了单、双级电源滤波器共模和差模插入损耗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与测试相比,在低频段较为吻合。另外,首次将一种新材料——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用于EMI滤波器,提高了滤波器低频段的共模插入损耗。  相似文献   

7.
一种小功率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电流型PWM控制器5L0380为控制核心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稳压电源。重点给出EMI滤波器、整流电路、变压器、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的参数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制作的电源具有稳压性能优良、纹波小、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变电站开关操作在二次系统和低压交流电源系统传导测量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变电站低压交流电源中传导干扰的特征,利用安捷伦4395A网络分析仪,研究了几种典型电源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和特性阻抗等频率特性,应用夏弗纳NSG2025和NSG2050等抗扰度试验设备,研究了电源滤波器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衰减振荡波的滤波和抑制效果,给出了变电站电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在噪声源、负载阻抗失配情况下的工作性能受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阻抗失配网络的EMI滤波器设计方法,利用合适的阻抗网络来减弱或消除不利影响.通过选取合适的失配网络参数使得噪声源与滤波器的输入阻抗和负载阻抗与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均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且利用不同阻抗比例关系产生不同的反射损耗这一特性对滤波器端口阻抗失配网络进行设计,使得滤波器在原有插入损耗的基础上增加其反射损耗,达到改善滤波器工作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几种有效的开关电源EMI的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艳艳 《科技信息》2007,(11):231-231,208
开关电源是一个很大的噪声源,本文先分析了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EMI)的机理,介绍了EMI测量方法,然后分析了几种有效的开关电源EMI的抑制措施,并着重阐述了EMI滤波器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点火系统是汽车内最主要的电磁干扰源,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周围电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点火系统的电磁干扰产生机理、传播路径以及抑制措施进行研究。首先系统地分析了汽车点火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并结合线束电磁干扰排查测试,得出火花塞电极间的火花放电是点火系统中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其次研究了传导干扰的传播路径和辐射发射的原因。最后设计并制作了两种电源线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电源线混合滤波器能在宽频带范围内有效降低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从而降低电源线辐射发射的能力,使整车的辐射骚扰测试能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电流模式控制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呼吸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电路耦合滤波的角度考虑,以Boost变换器为例揭示了在电流模式控制开关变换器中,由于存在耦合电路引起的传导和辐射干扰,使得有可能产生呼吸现象,这在功率变换电路中是一种非正常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建立具有固定初相位的模拟干扰信号,并使其频率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相同,以便将呼吸现象(时间分叉)转换为参数分叉,分析结果与数值仿真是完全一致的,并在电路实验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磁干扰(EMI)噪声分离网络在预估与抑制电力线通讯中系统辐射电磁干扰噪声方面的应用.首先,利用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对电力线通讯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总噪声进行模态提取,获得该噪声中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并根据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测量得到的噪声电压信号转化为噪声电流信号.然后,利用共模噪声电流与辐射场的关系模型对系统的电磁干扰辐射噪声进行预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引起辐射噪声的共模噪声电流,可较为准确地预估此辐射噪声;通过设计相应的EM I滤波器或采用铁氧体磁环,可实现对共模噪声电流的抑制,从而达到抑制系统中辐射电磁干扰噪声的目的;与滤波器相比,铁氧体磁环抑制辐射噪声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体化电机系统中传导干扰抑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一体化电机系统中的传导干扰,分析了一体化电机系统传导干扰的产生机理及其耦合途径.根据干扰机理、耦合途径及干扰源的分布,分别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功率器件的电压过冲和电压变化率可以通过缓冲电路来进行抑制.基于传导干扰的耦合途径不同,以变流器为界,前后分别从漏电流和共模电压的角度进行抑制,采用有源滤波来补偿漏电流和消除共模电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抑制传导干扰的新型滤波器.实验结果证明,增加缓冲电路和滤波器后,一体化电机系统的传导干扰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仿真软件HFSS的车载雨刮电机辐射干扰仿真模型。分析了雨刮电机产生电磁辐射的原理,进而建立了车载雨刮电机辐射模型。在HFSS中将车体结构分解成若干简单模块,各模块的关键点坐标从导入的汽车CAD模型中提取,并分别对其进行网格剖分,然后组合成车体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利用自适应网格剖技术,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峰值频点吻合,表明仿真模型是正确的,可用于雨刮电机在整车上的辐射干扰预测。研究方法有较高的通用性,对汽车其它电器部件或子系统的整车辐射仿真分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机调制技术与频率抖动技术抑制传导EMI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调制技术和频率抖动技术两种方法都能解决常规PWM型电力电子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通过对随机频率调制技术和频率抖动技术两种方法的分析和实验测试,证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随机频率调制方案比频率抖动技术能够更好地减小功率变换器产生的传导电磁干扰,而且,通过适当增加开关频率的随机程度,使变换器输出电压的频谱呈现出更为连续的特性,有利于改进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对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波形进行了分析,建立造成共模干扰、串模干扰的电路模型,然后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利用单级或双级EMI滤波器滤除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并介绍了选择EMI滤波器中元器件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简易的EMI滤波器可将电磁干扰衰减40 dBμV;使用改进后的EMI滤波器,能将电磁干扰衰减50~70 dBμV。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款具有双模式控制、防失真功能、超低EMI、无需滤波器、5W高效率的单声道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通过检测输出信号的失真来动态调整系统增益可实现独特的防失真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件设置使该放大器工作在防失真模式或者普通模式.电路采用CSMC的0.35 um的CMOS工艺实现,在输入信号为O~1.2V的范围内,输出信号能够保持良好的波形形状.可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视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