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中国民俗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刘魁立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1999年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会上,连任四届理事长、德高望重的钟敬文教授请辞获准,推荐刘魁立研究员为新的理事长。早在1955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期间,出生于黑龙江省小镇昂昂溪的刘魁立,就“从感情深处、从理性上热爱起民间文学”。在莫斯科大学,所有的课程中他最爱听拉慈克教授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契切洛夫教授的俄罗斯民间文学,二年级时选择了以民间故事为题写作学年论文。他还利用假期参加了民间文学考察队,到过临近芬兰的卡累…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较之作家文学的不同在于,民间文学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它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因为民间文学在文学本质的基础上,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民俗、信仰、审美,所以民间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历经了“课堂教学”到“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并重”的转变。伴随AR/VR等现代技术手段的革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高校间的学术互动,知识传播的路径不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将单一的传播路径转向多元,“资源共享—技术跨界—教研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多维度的混融,实现传统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协同,尝试为民间文学教学开拓出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 ,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 ,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 ;《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 ;《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 ;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 ,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陈 益源 ,男 ,196 3年生 ,台湾省彰化县人 ,文学博士 ,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台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文化艺术发展咨询委员 ,现兼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彰化县文化局文学咨询委员 ,以及《彰化县民间文学集》、《云林县民间文学集》总编辑等职。长期投入台湾各县市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工作 ,并在中国大陆、越南等地从事田野调查 ,且多次参与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规划与执行。在台湾、香港、大陆、越南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中、越文本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6.
钟敬文先生曾阐述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体系,并长期指导这门学科的建设,他说①: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它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民间文学理论(包括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等)二、民间文学史(包括神话史、歌谣史、谚语史、民间小戏史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作为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长期被以书写为载体的中心叙事所忽略,进而影响到对其价值及意义的客观评价。文章基于阿兰·邓迪斯的“民”的界定,聚焦民间文学的文明形态、民间话语对文本的建构、传说、神话、史诗等民间文学对文明的表述。说明史诗、传说、神话等口头叙事承栽着人类集体记忆,具有巩固传统和延续文化的功能,其种种表述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确证。进而说明民间文学是书写形式文本等精英文化的源头,属于文化中的大传统,以此回应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重估大传统”之论。  相似文献   

8.
特约栏目主持人语:“拦街福”是温州市一项规模盛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节会活动,也是一项自古以来深受温州民众欢迎和珍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现代化的温州城区如何传承和办好这项大型传统民俗节会,却成了摆在当地民众和政府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2010年3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联主办,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温州大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所承办,“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在现场观摩了“拦街福”活动之后,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3):I0004-I0005
邬书远字树远号瑞州艺翁,景德陶人,室名别号:民艺轩,裕松窑。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生于景德镇,大专文化,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民建景德镇市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江西文联,江西民协授予“江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间文学界,只要一提到故事学,人们总会和刘守华教授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他为中国学派故事学的建立已经作出并正在作着巨大的贡献。刘守华教授1935年8月出生于湖北仙桃,从小就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熏陶。1953年他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正式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大学四年,收集各种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的小册子成了他最大的课余爱好。而当年中国社会兴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时,他则毅然选择了研究民间童话为“进军”方向。1956年,刚二十出头的刘守华教…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囿于学科起点的迟缓性、学科地位的"民间"性、学科内容的"草根"性,长期得不到"合法"身份而处于"边缘"地位,其学科特色被遮蔽,学科发展受阻碍。将民间文学从"边缘"学科建设成"特色"学科,有四项可行举措:一是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民间文学课程,大力促进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二是确立民间文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以充分彰显其功能和价值;三是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民间"特色,建立田野调查研究基地,发挥民间文学的实践效应;四是加强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以理论特色促进并提升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钟 敬文教授 ,190 3年 3月 2 0日生 ,广东海丰人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解放前曾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多所大学任教。 40年代末至 5 0年代初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校 ,后因教务繁忙 ,辞去北大和辅仁教职 ,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北师大曾历任教务长、科学研究部主任、中文系主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校外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相似文献   

13.
封面学者  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施爱东叶春生,1939年10月出生于云南河口,祖籍广西灵山。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1959年,叶春生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在学期间,阅览了闻名已久的中山大学《民俗》周刊,并在第—批民俗学会会员名单中找到他的表哥招北恩的名字,于是立志要报考民间文学的研究生。1964年,他终于如愿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先生的研究生,成了钟先生“文革”前的关门弟子。1968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先被分配到了山西临汾,几经周折,又回到广东信宜,之后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郑元者教授在文艺学、当代人类学、美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等学科领域均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卓有成就。他于1964年10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市,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含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学位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2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二十余年来郑教授在美学与艺术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素有"中国民间文学之父"美誉的钟敬文先生进行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和主要观点,分析他进行民间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对中国民间文艺学产生的重大影响,以期有益于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日本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东亚、东南亚的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及地方性知识体系,特别在研究中国风水上有突出的成就。鉴于他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民俗学界有重要影响,2005年2月14日,中国民俗学会决定授予他“民俗研究杰出成就奖”,并于同年3月3日在北京市东岳庙举行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信仰者与创作者的同一性保证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学形成的基础,民间文学内容包含很多民间信仰的文化因子.民间诸神是民间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宗教神灵占据了民间文学作品很大部分;民间鬼神与神人崇拜信仰是民间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轨迹直接影响着我国民间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2008,24(4):I0001
余群力,博士,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农大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食品添加剂协会副会长,甘肃省轻工联全会罐头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科研、开发工作有;  相似文献   

20.
导入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部分设计教学:首先,用民间文学“熟悉”与“陌生”并存的特性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间文学不菲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世界地位,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跨区域和跨学科探讨对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意义,以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