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3.
动物是否有智力?如果有,它们的智力能否与人的智力相类比?如果没有,那它们有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又算什么?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实验中找出点佐证吧。 这个长着八只触手的家伙爬在海底石巢中,像块石头一动不动。它只是偶尔伸出一只爪子弯曲一下,仿佛身下的栖身之处太过宽阔,这是一条与其他的同类别无二致的章鱼。突然,它急速向前运动,带起了海底的沙子和石子,几只触角正试图捉到前面的猎物,但掠到怀中的并不是什么可以敞胃大吃的食物,而是只白色的塑料球。原来,这只章鱼正在仿效相邻巢穴中自己的同类,在练习抓球技术呢。章鱼的抓球技能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生物学家们不断训练出来的,这表明我们的这位主角确实有准确的模仿能力。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研究所费奥里多博士所进行的一项试验。 以前科学家认为,只有那些以家庭或群居方式生活的动物才具有以老教少的优势,其余动物的直观学习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已经消失了,包括那些不识父母。独立生活的章鱼。但现在,那不勒斯动物所的试验推翻了人们以往的判断。动物在独立状态下所进行的学习,意味着它们能尝试去重复做某种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动物具有智力的有效例证。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如果不将人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4.
<正>和章鱼有关的每一件事都会显得不同寻常,这种动物告诉我们,没有脊梁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智慧,而当研究人员把几只章鱼带进实验室研究这种动物是如何移动的时候,他们有了离奇的发现——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科学家们用渔民捕获的9只普通章鱼作为研究对象。当这些章鱼在实验室安顿下来后,科学家把它们一股脑塞进了一个底部透明的水箱里,紧贴着水箱底部安装了摄像机,以仔细观察这些软体动物是怎么爬行的。  相似文献   

5.
动物也疯狂     
害羞的章鱼奥利 动物的性格,人们恐怕只在卡通故事里看到过。比如,在一部动画片中,一只年轻的雄章鱼奥利正面临着青春期的最大问题—一害羞,每到周末别的章鱼都去迪斯科舞厅扭动它们的触须,尽情地在众章鱼面前卖弄自己时,奥利却躲在家里看电视。它生活的环境把它变成了一块颤巍巍的果冻,如果有一位章鱼小姐哪天多看了它几眼,它的脸立刻会从头红到脚。 在卡通故事中;人们可以任意编造故事情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类说法常常被斥责为胡说八道,没有一点科学的严肃性。因为这个故事不但赋予了章鱼人的感觉、人的动机,而且还赋予了…  相似文献   

6.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8.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9.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10.
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可以拥有自己天然的精子库。这种精子库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有的能贮存好几年才利用它与自己体内排出的卵子结合,以妊娠养育后代。这种情况吸引了科研人员,他们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鸟蒲沙拉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说,动物这种天然"精子银行"还与优生优育有关,这与人们家  相似文献   

11.
最近,澳大利亚海洋学家发现了一只会使用工具的天才章鱼。它用触手缠绕了一个大大的贝壳后,踮起“脚尖”,抱起捡到的宝贝就迅速溜走,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惊讶的是,贝壳被拖至20米后,章鱼居然将全身缩了进去,舒服地蜷缩在里面,最终将那枚贝壳作为了自己的庇护所。不过,章鱼看似可笑的“造窝”行为却被科学家视为无脊椎动物会使用工具的首个例证。水下摄像机无意中拍到了这一幕。  相似文献   

12.
在前往其他星球的漫长旅途中,要是能让宇航员像动物那样“冬眠”该有多好!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研究过怎样让宇航员冬眠,原因很简单——冬眠究竟是咋回事,我们知道的还很少。不过,许多科学家正在密切注视着一种具有超凡本领的小动物,这就是土拨鼠,因为它有可能让我们最终揭开冬眠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非凡的章鱼     
正原本我们以为,头足纲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但现今科学家发现,一些头足纲动物也会生活在像社区一样的环境中。美丽的传说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罗丹尼齐在尼加拉瓜海岸潜水时,曾有一个足以挑战传统头足纲生物学的诱人发现。那次他不但观察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美丽的章鱼(另一位生物学家后来也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章鱼),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新西兰国家水族馆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只名为Inky的章鱼成功实现了胜利大逃亡。当时,Inky所处的水族缸在夜晚是半开状态,它利用了这一疏漏,从水族缸里爬了出来,走过房间并钻入一个排水口,穿过50米长的水管之后,回到了外海中。Inky的成功再次向我们证明:章鱼是海洋生物中最聪明的生物类群之一。下面让我们来通过章鱼的几种行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16.
还记得科幻影片《蜘蛛侠》里的那个“章鱼博士”吗?他依靠模仿章鱼的机械在各种表面快速前进。最近.美国一位大学生设计出了类似“章鱼博士”身上穿的机器,那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动摩托车。该车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模仿人体背部结构的车身.可让司机控制摩托车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地行驶  相似文献   

17.
节食与长寿     
人们总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也希望自己长寿。假如有人劝说你每顿饭少吃一点,你会听吗?不过现在你得考虑一下这样的劝告,因为科学家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你吃得少,可能就活得更长。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将食物中的热量适当地减少,但不减少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延长老鼠、蜘蛛和虹 (一种鱼)的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低营养状态,注意这绝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情况。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科学家们所做的一些实验,讲一讲那些喂养在实验室里的节食动物,科学家们只让这些节食动物得到其他动物所得到的2/3的热量。 虽然用节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目前还没有在人群里系统地验证过,但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低营养状态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和最大寿命。每日削减30%热量的摄入可以使老鼠的平均寿命延长30%。除此之外,这些老鼠到非常老时不会得一些与器官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其实,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许多科学家当时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实验室中类似“小儿科”的事情,不屑一顾。直到1970年,一些科学家才意识到,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永驻青春的秘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减少热量的摄入。 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科学之友》2009,(8):54-54
一些动物会仰游,因此不少人也学会了这样一种本领。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哪种动物会仰飞。最近,英国一位摄影师意外地发现灰雁会仰面飞行,而且还把它的这一奇特姿态拍摄了下来。那么,灰雁为何要采取仰飞这种奇特而又费劲的姿势呢?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光     
人类寿命如何达极限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寿命在90岁以下。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极限?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项颇具说服力的新学说:死亡激素源。科学家们首先是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这种死亡激素的。在太平洋中有一种8腕章鱼,雌章鱼产卵7周以后,便毫无食欲,滴食不进,所有心思都放在孵卵上。等到小章鱼孵出来后,雌章鱼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使命,也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发现雌章鱼的这种现象与眼窝后面一对腺体  相似文献   

20.
植物吃植物     
一种动物捕食其他动物是常见的现象,那植物吃植物呢?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绿藻就会"吃掉"其他植物。这一发现有可能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开拓新途径。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蠕虫、细菌和真菌才能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并将它们作为用于生长和生存的碳源,而植物则通过二氧化碳、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信》杂志上发布的研究成果说,他们观察一种名为"莱氏衣藻"的绿藻时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不仅可以像普通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消化其他植物的纤维素,以此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