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最近报告一种新的并殖吸虫——斯氏并殖(Paragonimus skrjabini Chen,1959),新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宽度与长度的比例为1∶2.6,体表密布单生体棘,腹吸盘多位于体前1/3处,卵巢分支細而多,卵子形状多数不对称,卵壳厚薄不均勻程度在威氏并殖和怡乐村并殖之間。报告发表后,我們继续进行观察,并获得了一些新的材料。本文內容是进一步討論斯氏并殖的若干形态特点。本文是根据检查模式标本,副模式标本及許多新获得的斯氏标本而写成的。在后一批的标本中有制成大体玻片的,有液浸的,也有分割为表皮的(作观察体棘用)。为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发现的并殖类吸虫和并殖类研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殖吸虫主要分布于东亚各地,如中国、日本、朝鮮、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錫兰、馬来亚、印尼及南洋各島屿等。国内分布很广泛,除靠近黄河以北的几个省区以外,几乎都有并殖吸虫的踪迹,其中不少还造成人病流行区。近年来由于对并殖病流行区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对該病的危害性也有了較深的认識。这是并殖吸虫的研究能够引起全国注意的重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紹最近发現的种类,并对并殖研究中的一些关鍵性问题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3.
并殖属吸虫新种初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最近我们采集了一批并殖吸虫,其中有的我们认为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或地区的新记录。茲简单报导如下:异盘并殖在广西及云南马关县发现,在广西鼠类有自然感染。实验动物可以感染成功的有犬与猴。虫体大小平均为工0.54×5.48毫米,宽长比例约为1∶2。体棘单生,分散排列。口吸盘大小为0.849×0.906毫米,与腹吸盘的大小有显著的差别,在个别标本口吸盘的宽度有大过腹吸盘一倍的。咽只略小于腹吸盘,分别为0.477×0.468及0.501×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浙江沿海生长的一种大型红藻——滑溜蜈蚣藻 Grateloupia turuturu 进行了形态构造繁殖结构及生活史的研究。该藻在我国属首次记录。滑溜蜈蚣藻为带状大型红藻,藻体可明显分为皮层和髓部,皮层4—6层,髓部由疏松交织的丝体组成。果胞枝丛和辅助细胞枝丛分离生长,均由3、4条枝丝组成。果胞枝二个细胞组成。果胞烧瓶状,受精丝基部膨大。辅助细胞肾形,是枝丛底部明显的间生细胞。囊果具果被。四分孢子囊生于皮层内,十字形分裂。该藻的早期发生类型为间接盘状型,生活史为正常同型三世代式。  相似文献   

5.
山白树(Sinoωilsonia henryi Hemsl.)为我国特有的暖温带落叶乔木,分布在北纬31.9°—35.5°,东经105°—112.5°范围内,通常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区。该植物一般生长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中性至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6.
山白树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浮游动物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自然概况及调查方法 黑河流域是甘肃与内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山区,与青海大通河分界,向北流入甘肃境内.黑河从莺落峡进入河西走廊,于张掖市城西北10 km附近,纳山丹河、洪水河,流向西北,经临泽、高台汇梨园河、摆浪河穿越正义峡(北山)进入阿拉善平原.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偶蹄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偶蹄类动物包括若干草食性的和杂食性的动物,体形大或中等大小。他們可供革用,食用,药用或其他用途,經济意义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动物资源丰富,就偶蹄类方面来說也不例外,但是过法关于广东省內偶蹄类动物的記录零星散見,近数年来我們在学校生物系脊椎动物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資源綜合考集队动物組(1961年起該組改隶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昆虫研究所继續工  相似文献   

9.
唐代共有20座帝王陵墓,其中18座分布在关中北部坦荡如砥的平原和挺拔峻秀的崇山之间。从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看,这些陵墓的规模不尽相同,在排列上也没有什么规律,但在制度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唐代帝王陵墓有“因山为陵”和“堆土成陵”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陵墓,都是唐王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成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唐代帝王陵墓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蜘蛛新记录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报道11种河北省蜘蛛新记录:(1)镜斑后鳞蛛(Metaleucaugeyunohamensis),(2)松林园蛛(Araneuspineus),(3)板隅希蛛(Achaearaneatabulata),(4)波斑盖蛛(Nerieneclathrata),(5)拟白斑猎蛛(Evarchaparalbaria),(6)莱塞舞蛛(Alopecosalesertiana),(7)伪楔舞蛛(Alopecosapseudocunea ta),(8)埃氏花蟹蛛(Xysticusemertoni),(9)钝叉花蟹蛛(Xysticusobtusfurcus),(10)乳花蟹蛛(Xysticuslaticeps),(11)甘肃平腹蛛(Gnaphosakansuensis),并记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苔藓植物新记录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道了河北省藓类植物新分布记录6种1变种:毛叶泽藓PhilonotislancifoliaMitt.,齿缘泽藓PhilonotisseriataMitt.,舌叶木灵藓OrthotrichumcrenulatumMitt.,薄网柳叶藓Amblystegiumriparium(Hedw.)B.S.G.,大叶湿原藓Calliergongiganteum(Schimp.)Kindb.,大湿原藓Calliergonellacuspidata(Hedw.)Loesk.和仰叶细湿藓多态变种Campyliumstellatumvar.protensum(Brid.)Bryhn.exGrout.简要介绍了它们的识别特征及地理分布,并根据标本对其中6个种绘制了形态解剖图.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地理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在Lieth—Box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主要气象因子拟合了计算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式.对模式计算值进行地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模型回归极显著,可为杉木的产区区划和造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朝四代历史人物的地域分布特点如下:虽然各朝分布的省区数量比较接近,但每省区拥有的人物数量却极不均衡,更为突出:各朝的人数分布呈明显的高聚集性特征;具体到各省区,其人物大体上都是以零星分布为主,仅少数地区呈密集型分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家庭政治地位、区域化、移民等重要因素,也与区域政治、经济控制和加强有关。据此可知,南朝四代政治力量地域分布的特点是:南方政治力量不断上升,但南方政治力量始终弱于北方。  相似文献   

14.
1.本文对寄生在家鸭、家鸡肠管中一新种吸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各期,均作了考查和描述。该吸虫与近似种有显著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福建光孔吸虫(Psilotrema fukienensis sp.nov.)。 2.首次报导国内由于这类吸虫侵袭雏禽而产生严重的溃疡性肠炎,且已造成流行。对生活史的考查发现尾蚴除在水生植物等物体上结囊外,还能在水的表面形成囊蚴。经证明它具有强的感染力,因此疫区水源为本病传布的另一途径。对本吸虫宿主引起的病害也作了记述。 3.本文对光口科、棘口科和片形科吸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虽然疟色素很早就为一些病理学家所报道(Meckel,1847,Virchow,1849,1858),疟原虫的发现主要应归功于Aphonse Laveran.他于1880年11月6日使用一台较原始的显微镜观察到“出丝”现象,于是认为疟疾是由一种产生色素的寄生原虫入侵红细胞而引起的(Laveran,1880).尽管它为另一法国自然历史学者Richard于1882年所证实,但Laveran的发现并未立即被当时有影响的意大利学术界所接受。可是不久,意大利人弥补了自己的过失,涌现出疟原虫形态学、疟疾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及症状的许多专家.Golgi、Celli、Grassi和Feleti描述了人和鸟类的疟原虫.尤其Grassi被认为是伟大的形态学者.Celli成为“罗马热”(Roman Fever)的伟大史学家.Marchiafava、Bignami、Celli和Bastianelli相继对疟疾热作了明确的描述(Grassi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苏州东山青鱼循环系统中寄生的东山血居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中间寄主为狭窄萝卜螺,幼虫期包括毛坳、胞坳和尾蚴。用成熟尾坳人工感染青、草、鲢、鳙和团头鲂等五种鱼苗,只在青、草鱼苗中获得成虫。此外,本文对其生活史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福建邵武两栖动物的调查及其习性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闽北的两棲动物虽曾经朴普氏(Pope)于1925—26年作了一些调查采集工作,但是朴氏所采集的地点,只限于南平、建瓯、建阳、崇安、及崇安县与邵武县交界的挂墩和三港一带。至于崇安县境以南地区则未有调查和采集。作者因于1940—45年在邵武前福建协和大学任教,得有机会利用课暇及假期在该地并到武夷、顺昌、洋口、南平、沙县等地作调查与采集工作,已将部分材料写成报告(丁汉波,1944,1946 a,b,1950,1951)。在这些地区中以邵武县城附近的两棲动物的调查研究,比较详尽,特别是关于它们的习性和生活史的观察。兹将其整理,希望这些材料可以作为研究福建西北高山平原地区两棲动物及他们在福建分布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广西平鳍鳅科鱼类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广西平鳍鳅科鱼类有16种和亚种,隶属2亚科8属,与相邻的地区相比,分布于广西的平鳍鳅科鱼类较为原始,因此,广西可能是平鳍鳅科鱼类的起源中心。平鳍鳅科鱼类起源后,演化出2个分支,一直保留在原地或向东低海拔地区发展,另一支向西、北高海拔地区发展,导致腹吸鳅亚科和平鳍鳅亚科2大类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微甘菊生活史及其对除莠剂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微甘菊种子细小.千粒重0.0892g,在自然条件下6~8天内完全萌发,萌发率95.3%。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5~30℃,40℃可使种子完全丧失萌发能力,5℃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无性繁殖的营养生长比实生苗生长更快,光照对种子萌发和营养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性繁殖期是在9月至翌年2月,这时花的生物量占植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38.7%~42.8%。小花从现蕾、盛开到受精形成成熟种子仅15~17天,但每天需光照12h左右才能正常结实。除莠剂“兰达”(Roundup)、“草坝王”(Bentazon)、“毒莠定”(TORDON)和“恶草灵”(RONSTAR)都对微甘菊种子和幼苗有杀灭作用,其中以浓度为0.4%的“草坝王”和0.2%的“毒莠定”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