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篮球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以无氧耐力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为此,我们必须遵循篮球运动耐力发展的规律,从当前与今后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以达到迅速提高篮球运动员耐力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强 《科技信息》2013,(23):304-304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本文对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进行理论上的分析,阐明力量耐力素质对于赛艇项目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通过纵向对照总结出力量耐力水平对成绩提高的意义以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常法 《科技信息》2007,(13):223-223
本文通过对影响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分析,指出影响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有:1、肺泡通气量及呼吸肌抗疲劳的能力2、红细胞的数量及机能稳定性3、心肌射血及抗疲劳的能力4、运动肌肉的氧弥散和氧利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足球有氧耐力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足球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篮球运动员应具备耐力素质的特点和生理学基础;提高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基础和影响因素,为提高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韦波 《科技信息》2010,(19):I0157-I0157,I017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排球比赛、训练中耐力的特点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2-3个小时左右的排球训练课,可以改善和发展队员的有氧功能系统,即提高队员的有氧耐力。若要提高队员的无氧供能能力还应该在训练课中多安排一些时间在5分钟之内的无氧练习来提高无氧供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耐力。  相似文献   

6.
同时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是许多运动员采取的训练手段,以满足机体对这两种素质的需要,但同时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神经肌肉适应及运动能力的提高等,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同时进行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与单独进行力量训练相比,前者会抑制力量的发展;而同时进行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的提高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定向越野运动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名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组研究对象安静时及定量负荷运动后反映心血管功能、肺功能及有氧耐力的20项生理指标,试图探讨定向越野运动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结果表明,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的定向越野女大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都不同程度地明显优于普通女大学生,而定向越野女大学生最佳。结论,定向越野运动锻炼对于改善与提高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近年来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中可以采用某些无氧训练的手段或各种战术配合练习,发展足球运动员的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能力,纠正那种把长时间持续跑当作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唯一手段的错误观念,根据足球比赛特点发展相应的能量供应系统,使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参数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将进一步提高赛艇运动训练解析的有效性、针对性。研究发现,运动学指标和动力学指标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变化关系;有效功决定了多人艇的快慢,平均艇速是赛艇速度快慢的直接体现;力量-时间、平均艇速、有效功是赛艇技术的关键参数;从节奏变化上看,赛艇是一项从有氧耐力到无氧耐力的不同桨频下保持竞速能力的水上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运用运动生物化学所揭示的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体系的关系,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分析影响武术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生化因素以及提高无氧耐力能力的生化原则和训练方法,对改进传统的武术训练方法,科学地安排训练,有效地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耐力训练对雄性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耐力组.每组32只.耐力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对照组一直笼中饲养不训练.耐力组8周训练结束后,对照组和耐力组2组大鼠分别在直径70 cm的圆形塑料桶中进行2天适应性游泳,水深55 cm,水温32℃,每天15 min.第3天,两组大鼠分别于安静、游泳40 min、游泳力竭即刻、力竭后恢复24 h,4种状态麻醉处死取材,每种状态8只大鼠.安静状态大鼠不进行游泳直接取材,其余状态大鼠尾部负重3%体重的铅条,在圆形塑料桶中进行游泳.游泳40 min状态大鼠统一在游泳至40 min后取材.游泳力竭即刻状态大鼠统一在游泳至力竭即刻取材.力竭后恢复24 h状态大鼠从被确定为力竭后计时,经过24 h后取材.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耐力组与对照组相比,力竭即刻状态,耐力组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24 h恢复后,耐力组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游泳40 min状态,耐力组NOS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力竭即刻状态,耐力组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24 h恢复后,耐力组NOS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长期耐力训练增加了力竭即刻肾组织的NO含量,减轻缺血症状,增加了24h恢复期NO含量;长期耐力训练减小了运动过程中和力竭即刻肾组织NOS活性的升高幅度;增加了24 h恢复期NOS活性,对肾组织再灌注期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糖调节受损(IGR)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肌力、心肺耐力、平衡和步态表现的运动方案,招募75名IGR老年人,进行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下肢肌力、耐力、平衡和行走能力等测试,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将受试者分为肌力训练组(M组)、心肺耐力训练组(C组)、平衡训练组(B组),按照每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各组训练皆以3~4人团体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4次,总共48次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干预结束后3d内进行后测,项目与前测一致.结果:C组和M组对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取得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平衡训练组虽具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髋屈曲肌、膝屈曲肌、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肌力均有显著增加(p0.05).M组和C组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采用肌力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方案的老年人6min行走测试后测结果显著优于接受平衡训练的老年人(p0.05).M组、C组、B组受试者平衡能力均取得显著进步,且C组在串联行走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M组和B组(p0.05);心肺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行走步频、步幅均显著增加(p0.05);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步频、步幅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心肺耐力训练组显著高于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p0.05).得出心肺耐力训练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等得到显著改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几年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有氧耐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是否能用最大限度来发挥自身潜力,是否会出运动成绩,是否能延长运动年龄至关重要,以及对有氧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专项与全面训练、有氧耐力与速度、技术与身体素质等各种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及训练方法的生理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足球运动的耐力特点,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耐力素质的生理本质、提高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科学方法及影响耐力训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足球竞技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各项运动的供能特点,并对耐力训练对人体的影响和耐力训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专项速度与耐力的快速提高,已成为当今提高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关键.人们已逐渐加深专项力量训练对提高中长跑运动能力的认识.本文概述了力量产生的生理学、中长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员心血管耐力、速度、技术水平、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的关系,以及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与年龄、性别和发育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8546名儿童12个年龄组的耐力指标进行分析,并与1985年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市少年儿童耐力素质在12岁前明显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标准,13岁后出现明显的城乡差别,乡村强于城市;1995年比1985年有一定的提高,个别年龄组有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8.
耐力素质是身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耐力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科学的耐力锻炼是提高耐力素质的保证,就耐力素质的锻炼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