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鸳飞蝶舞龙腾跃——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军 《科技信息》2009,(34):136-137
潍坊风筝历史久远,经历了繁荣、低潮、腾飞的过程,成为今天最负盛名的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的召开促进了潍坊的发展,潍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流派,成为潍坊的特色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北海文化体现和保留了齐鲁传统文化的特点,北海地区民间美术洋溢着一股雄健、浑厚之气和纯朴自然的艺术情趣,表达了北海人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本文研究了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高密剪纸的题材特点和表现技法,并对北海地区民间美术的继承与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怎样放风筝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至少有下面几点需要注意:1.放风筝讲究天时、地利。春季,我国大多数地区多偏东风和偏南风,人在下午放风筝会背对太阳,视线不受影响。另外,春季有上升气流,风筝易升空,也易被人操纵。当然,放风筝水平风因素。风筝飞起来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风筝博物馆日本风筝闻名于世。放风筝是日本新年的传统游戏。在日本有不少专门制作风筝的能工巧匠,他们的创作在结构及图案上日趋新颖。但七十年代美国的风筝诞生以后,发展迅速,并有取代日本风筝之势。日本的风筝迷们为不使本国天空由外国风筝所占领,在1969年成  相似文献   

5.
快看,天上有一群风筝!这些风筝可真大,谁能放得动这么大的风筝?风筝在空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天都黑了,放风筝的人怎么还不把风筝收回去?不知道了吧,这些风筝可不是普通的风筝,人家正在发电呢,可不要小看了这些风筝,他们发出来的电一点儿也不比核电站少!  相似文献   

6.
春天来了,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候。现在,一到周末或节日,各地的公园和风景点里,往往有很多人在放风筝。看着这些造型各异、多姿多彩的风筝在蓝天上高高飘飞,的确让人感到轻松惬意。不过,风筝一旦飞高、飞远了,操纵者其实也就没有太多的事可干了,最多是在风势不对的情况下,或收或放那根风筝线来保持风筝的姿态。有时候,甚至一两个小时都不用动一下,风筝  相似文献   

7.
放风筝     
星期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我心情很好,无比高兴。当我们到达公园时,已经有好多人在放风筝了。我拿着风筝线,爸爸举着风筝。然后,我边跑边放线。见我跑了一会儿,爸爸把风筝松开.  相似文献   

8.
山东筝派与筝曲的发展和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筝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全国最有影响的主要流派之一。历代筝手层出不穷,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手法,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自己的传统流派,优秀的山东筝曲代表着古筝早期艺术上的成熟,也为古筝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那么,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是不是真的呢?有人做了模仿实验。实验者首先找到较为接近18世纪材料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大风筝和其他道具,然后在天气晴朗的海滩上放飞风筝。虽然天空中没有雷电,但风筝、风筝线和空气摩擦产生了电,风筝带上了静电,风筝线上挂着的钥匙发出吱吱的响声。这说明风筝能吸引电,并且通过长  相似文献   

10.
浅析李渔《风筝误》中“风筝”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筝误》是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代表作品,此剧以"风筝"命名,"风筝"意象贯串全剧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立主脑"的观点。他强调"弃旧图新",借用"风筝"为引子,给"借诗传情"这一陈旧的情节模式注入新意。在戏曲创作具体结构上,李渔对前代文学中"风筝",尤其是元曲中的"风筝"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巧妙创新。从总体原则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风筝"在李渔的戏剧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林景熙佚文《春声君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末受国诗人林景熙,其托物言志的讽谕小品也很特色,新发现的佚文《春声君传》就是一篇难得的佳构,从中可见作者的高风高节。  相似文献   

12.
将K_(1,3)任意两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风筝.设H是一个连通图,■是一个图类,如果对任意的■包含一个子图K,K同构于图H,且满足■那么称H为■的轻子图.如果H是一个风筝,就称H为轻风筝.利用权转移方法研究了NIC-平面图中轻风筝的存在性,证明了每个最小度至少为5并且最小边度至少为11的NIC-平面图含有一个最大度至多为29的风筝.  相似文献   

13.
风筝承载的民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风筝的扎制、放飞、与民俗节日以及文学和艺术创作等从民俗文化视角进行研究。认为:风筝是一项集观赏、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体育活动,其制作和放飞都体现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放飞风筝还是我国许多地方民俗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放风筝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民俗文化精神;风筝还是我国民间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素材,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风筝发电机组是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技术.采用yo-yo结构对风筝的动态进行建模,通过作用在两风筝线上的拉力控制风筝的飞行.风筝的一个发电周期可分为发电状态和电动状态,要求在发电阶段发电量最大、在电动阶段耗电量最小,每一个阶段的控制器设计均可归结为一个约束优化问题.为解决非线性实时优化的困难,采用预测函数控制原理设计风筝发电机组的最大发电控制器,具体分析了风筝发电机组一个发电周期各阶段的控制目标,给出了闭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满足对控制算法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风筝运动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堂 《潍坊学院学报》2002,2(6):117-118,120
放风筝是一项古老而又文明的体育健身项目,风筝运动已走上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舞台。这项集工艺、美术、健身、娱乐、科技于一休的户外活动,以它特有的健身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类图--风筝图的谱半径.在给定图的最大团数的条件下,通过变量引入,利用Maple数学软件进行数值比较,得出了风筝图邻接谱半径下界的估计;同时,利用变量引入法,通过求解线性递推关系,给出了风筝图邻接谱半径上界的估计.由此给出了风筝图邻接谱半径的一个比较小的取值区间.  相似文献   

17.
使用Langford序列构造区组长度为3循环的区组为kite型的相邻点不出现的平衡设计(Cyclic kite-BSEC),从而得到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Language marked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s, and is reflected from hearing, vision and sense, i.e. the varia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kedness in language use following the three perspectives, i.e.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with an aim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markedness.  相似文献   

19.
理论推导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建立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首先借助油藏流场与电场相似的原理,推导了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其次基于稳定流实验方法,建立了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结果表明: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遵循两个等效原则。平面非均质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等于各级渗透率段的启动压力梯度关于长度的加权平均;纵向非均质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等于各渗透率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关于渗透率与渗流面积乘积的加权平均。研究成果可用于有效指导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合理井距确定,促进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As an American modern novelist who were famous in the literary world, Hemingway was not a person who always followed the trend but a sharp observer.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a tragedy maestro, he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existence, fate and end-result. The dramatis personae's tragedy of his works was an extreme limit by all means tragedy on the meaning of fearless challenge that failed. The beauty of tragedy was not produced on the destruction of life, but now this kind of value was in the impact activity. They performed for the reader about the tragedy on challenging for the limit and the d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