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um carterae Hulburt)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 var.tsingt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单培养体系中,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对两种微藻的环境容量(K)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K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两种微藻的种群瞬时增长率(r)与起始接种密度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壮前沟藻的r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岛大扁藻的r则随起始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r和K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强壮前沟藻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青岛大扁藻;通过比较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青岛大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强壮前沟藻,这可能是青岛大扁藻在共培养体系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塔玛亚历山大藻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长的化感作用,揭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的藻间竞争关系,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的活性强弱依次为:N-限制,Fe-限制,富营养与P-限制;溶血毒素的抑制作用大小与溶血毒素活性强弱一致.提示溶血毒素在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化感作用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以及DGGE技术在赤潮藻类分析鉴定中的作用,本课题组运用DGGE技术,研究了我国沿海7种重要赤潮藻类的单一种类以及混合种类样品的18S rDNA V3区的DGGE指纹图谱,并且对2009年10月底在广东省珠海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tnatum)赤潮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结果表明,DGGE技术能够对环节环沟藻、海洋原甲藻、血红哈卡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双胞旋沟藻7种常见的海洋赤潮藻类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同时监测出赤潮样品中双胞旋沟藻、血红哈卡藻、环节环沟藻和海洋原甲藻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与显微镜观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说明DGGE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对赤潮藻类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4.
以含有生长抑制物的球等鞭金藻的微藻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pH、时间、料液体积比和溶剂等因素对生长抑制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球等鞭金藻的微藻滤液中生长抑制物的适合提取工艺;通过比较两种型号的葡聚糖凝胶对生长抑制物粗提物的分离效果,确定了适合的凝胶类型;同时研究温度对生长抑制物抑制活性的影响以及生长抑制物对其他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物的适宜提取工艺为pH 2~4、提取时间3 h、料液体积比10∶1、溶剂为乙酸乙酯;Sephadex G-15凝胶对生长抑制物的分离效果好于Sephadex G-25;生长抑制物的抑制活性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其对角毛藻和小球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讨了氮磷含量及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N源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公式(P〈0.001),氮磷比在25和50时藻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比值的藻细胞浓度,说明该氮磷比是赤潮异弯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东海原甲藻而言,在以NaNO3为N源时,氮磷比为40时藻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比值的藻细胞浓度,说明该氮磷比是东海原甲藻最佳生长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及氮磷营养元素对两种赤潮藻增殖的影响,发现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要求的温度较低,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3℃,生长温度上限在33℃至34℃之间;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的生长最适温度约为30℃,生长温度上限在41℃与44℃之间。氮磷缺乏使两种藻的增殖受阻,生长周期缩短,且缺氮比缺磷的影响大,测定表明两种藻的荧光激发光谱的高峰位置都在580nm附近,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为675nm.DCMU能引起两种藻活体荧光的增益,海洋原甲藻的增益荧光比率(F_D/F_X)为2.5,角毛藻的荧光比率较低,通常小于2.0。  相似文献   

7.
以自行培养的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材料,采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稳定生长的藻体色素进行了分离和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原甲藻适宜生长于18—22℃,经活化、培养,一般于接种后的第4—5天进入稳定生长期.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方法(最适展层剂配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乙醇=20:6:3:2)从藻体色素抽提液中成功地分离到12条色素带,经颜色、极性、迁移率比对,以及荧光观察和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为1条Chla、1条ChlC2、1条β-胡萝卜素、1条去镁Chlα、1条多甲藻素以及硅甲藻黄素和硅藻黄素等其他4条叶黄素带,此外还有2—3条Chla或ChlC2衍生物带.进一步摸索了反相C18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东海原甲藻色素的条件,选用440nm波长检测,可得到至少30种组分.分离结果为进一步了解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以及赤潮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对长江口骨条藻属种类进行观察,共发现两种已有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 Sarno et Zingone.中肋骨条藻细胞直径为6.3~15.1μm,贯壳轴长度为7.7~11μm;玛氏骨条藻细胞直径为4.6~11.2μm,贯壳轴长度为11.7~12.2μm.中肋骨条藻在各个季节均有发现,玛氏骨条藻仅出现在春季.  相似文献   

9.
对棕鞭藻(Ochromonas sp.)培养体系中的共栖细菌进行分离纯化,拟通过藻菌共生体系的建立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能力,并探究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经1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分离获得的5株微藻共栖细菌分别为Por-phyrobacter sp.、Hyphomonas sp.、Aquimonas sp.、Agrobacterium sp.和Hydrogenophaga sp..通过向微藻培养体系添加不同的共栖细菌以验证其对微藻生长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株微藻共栖细菌中,Aquimonas sp.(水单胞菌)可显著促进棕鞭藻的生长,当藻菌比为1:3时,水单胞菌对微藻的促生效果最佳,共培养10 d后,体系中微藻干重达到最大值0.78 g/L.利用藻菌共生体系处理造纸废水8 d,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量(total nitrogen,TN)、总磷量(total phos-phorus,TP)、色度分别从154.13 mg/L、22.42 mg/L、4.90 mg/L、275降至37.5 mg/L、14.53 mg/L、0.48 mg/L、18,去除率分别为75.67%、35.19%、90.2%和93.45%;同时微藻干重可达1.073 g/L.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与芬顿法相当,可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3544—2008),同时可显著降低处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度保守的核糖体18SrDNA序列可用于经济快捷且精确地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2018年夏季,广西北部湾近海的对虾养殖区内发生了原甲藻引起的藻华,藻华的优势种密度为5.5×105 cells·L~(-1),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法结合序列分析鉴定的方法来鉴定该藻的种类。结果表明,在形态上,这株分离培养获得的原甲藻(编号BBGA-9003),其大部分细胞类似心形或卵形,少部分细胞近似三角形,鞭毛2条,细胞长和宽分别为(16.55±1.42)μm和(13.84±1.86)μm。该原甲藻经1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原甲藻序列和GenBank中56株不同种原甲藻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不同来源的微小原甲藻聚在一大分支上,且与各微小原甲藻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与其他种间的遗传距离。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鉴定该株原甲藻属于微小原甲藻,此种藻华的发生意味着北部湾养殖区有害藻华种类多样性的增加。本研究为18SrDNA序列测定用于海洋浮游植物种类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广西北部湾养殖区有害藻华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单细胞的产毒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组合对拟同形溞生长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同形溞不能在纯铜绿微囊藻下生长生殖.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升高,拟同形溞的首次怀卵时间逐渐减少,而成熟体长逐渐增大.拟同形溞的首次产幼溞数、最大种群密度及最大种群增长率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种群密度和最大种群增长率均出现在2×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分别为302.7 ind.(200 mL)-1和0.213 d-1.在低的斜生栅藻浓度(1×105cells/mL)下,拟同形溞不产生卵鞍.在2×105~2×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下,拟同形溞产出较多的卵鞍,最大值(77.3 ind.)出现在1×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在较高的斜生栅藻浓度(1×106cells/mL和2×106cells/mL)下,含休眠卵的卵鞍数占总休眠卵数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的斜生栅藻浓度组(2×105cells/mL和4×105cells/mL).研究暗示,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可以减缓产毒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对拟同形溞的生长生殖的抑制作用,而卵鞍的产生和休眠卵的形成受其种群密度和铜绿微囊藻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双斜向流线型内肋换热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分析了内肋的结构特性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流线型内肋在肋长、肋倾角、肋高度和肋间距上存在最优值,分别为38mm,45°,2.5mm和60mm。当Re=1.2×104~5×104时,与同条件下普通圆管相比,努塞尔数Nu可增加54.5%~90.7%,摩擦阻力系数f增加157.6%~204.2%;同时,双斜向流线型内肋管内场协同角从90°减小到80°,换热效果显著提升。运用场协同理论分析,发现管内场协同角在每一个内肋附近都出现骤减现象,并体现其为换热效果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广西防城港湾浮游植物数量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7年的代表性季节月(3月、6月、9月、12月)采集广西防城港湾海域表层海水,调查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浮游植物数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浮游植物数量呈现湾内向湾外递增的趋势,夏季(6月)整个海湾浮游植物密度在4个季度月的调查中最高,达151.19×104cell/L,冬季(12月)整个海湾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仅0.35×104cell/L。水温、盐度、磷酸盐含量是影响防城港湾浮游植物数量较重要的环境因子。春夏季时,西湾内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会大量增殖,尤其夏季时数量已接近或达到赤潮发生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霍萃萌  代本才  陈瑨  付阳  樊燕鸽 《河南科学》2013,(11):1880-1882
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聚甘油乳酸酯组成的方法.采用Agilent DZORBAX NH2色谱柱(4.6 mm×250 mm),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和水(体积比为90∶1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流速为1.2 mL/min,柱温40℃,进样量4μL .结果表明,在0.1~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6,在信噪比(S/N)为3时,检出限为0.020 mg/mL .回收率为98%~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4%.  相似文献   

15.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方法比较了相同抑藻剂与不同载体组配后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以研究固定化抑藻剂对于藻类爆发水体修复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对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而言,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及绿茶粉均有较高的抑制率;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比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粉的抑藻作用快5~24 h;单纯的海藻酸钠小球对ATDH01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PVA高分子棉片固定绿茶浸提液对ATDH01的抑制率与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接近.对于铜绿微囊藻(FACHB-905)来说,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抑藻剂(浸提液或粉)对FACHB-905的抑制效果不如ATDH01.总体来看,海藻酸钠或者PVA高分子棉片作为固定剂制备的绿茶抑藻剂均可用于处理ATDH01赤潮,但是对于FACHB-905水华,本研究的抑藻剂及其固定化方式效果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对研制的活性炭涂层固相微萃取进样器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活性炭涂层固相微萃取/热脱附法测定气体中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方法。测定了萃取量与样品体积和组分浓度间的关系。当样品浓度≤10ng/mL时,萃取量与浓度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当采样体积≤100mL时,萃取量与样品体积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改变样品体积方法测定了组分的吸附常数,实验测定萃取量倒数与样品体积倒数之间的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0.997, 活性炭涂层对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吸附常数分别为3.9×106,2.6×107和3.2×106。实测BTX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9%,回收率≥97%, 检出限达到pg/mL数量级,对BTX的最大吸附量3μg。  相似文献   

17.
设Fq是q元特征为2的有限域,q是素数的幂.令信源集S为Fq上所有的n×n非交错矩阵的合同标准型,编码规则集ET和解码规则集ER为Fq上所有的n×n非奇异矩阵,信息集为Fq上所有的n×n奇异的非交错矩阵,构造映射f:s×ET|→M g:M×ER→S∪(欺诈)(Sr,P)|→PS,P^t, (A,X)|→{Sr,如果XKAKX^T=Sr,秩A=r 欺诈, 其他 其中K=(^In-1 0 0 0 ).证明了该六元组(S,ET,ER,M;f,g)是一个带仲裁的Cartesian认证码,并计算了该认证码的参数.进而,当收方与发方的编码规则按照等概率均匀分布选取时,计算出该码敌方模仿攻击成功的概率P1,敌方替换攻击成功的概率Ps,发方模仿攻击成功的概率PT,收方模仿攻击成功的概率PR0,收方替换攻击成功的概率PR1.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表示氮磷比对赤潮灾害危险度的影响,在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的氮磷比耐受性模型和赤潮暴发基准细胞密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氮磷比与赤潮暴发时间的关系模型,并据此划分危险度等级且归一化得到危险度值,并以中肋骨条藻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氮磷比的赤潮暴发时间模型受初始密度、氮磷比的影响,且随初始密度、氮磷比的变化呈倒高斯形态变化。依据赤潮藻类在不同氮磷比下的耐受特性,赤潮灾害危险度可划分为高危险度、中危险度、低危险度三个等级。在高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大,赤潮暴发时间最短,赤潮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在中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小,赤潮暴发时间长,赤潮发生可能性低;在低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趋于初始比生长速率,赤潮暴发时间最长,赤潮发生可能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规律和最佳接种密度,以3.0×10^5个/mL、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和7.0×10^5个/mL等5个接种密度培养了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培养前24h细胞处于适应期,生长曲线上密度增长不大,期后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密度呈指数增长.以3.0×10^5个/mL和4.0×10^5个/mL接种培养的在120h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4.65×100个/mL和5.59×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6.9h和26.7h;以5.0×10^6个/mL、6.0×10^6个/mL和7.0×10^6个/mL接种培养的在96h就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5.14×10^6个/mL、5.36×10^6个/mL和5.1×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2.4h、24.1h和25.2h.各组在培养的96h以前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且变化较小,120h和144h时细胞活力开始下降,且接种密度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该细胞以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接种培养能达到较高培养密度,细胞生长快,且细胞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在含有Ag^+、Ni^2+、K3Fe(CN)6的胶体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铁氰化镍/银复合膜(NiHCF/Ag)修饰石墨电极(SG).在pH5.00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液中,NiHCF/Ag/SG修饰电极对盐酸麻黄碱的电极反应有催化作用,盐酸麻黄碱还原峰的峰电流与浓度在8.00×10^-6~1.3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2),检出限为5.00×10^-7mol/L.该电极已成功用于医用注射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