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生物学所固有的新的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教学和控制論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些新的特征又产生了一些問題,从中引出的一个最明显的哲学結論是关于机械論活跃起来的結論。“近年来机械論在生物学中复活”等議論频繁起来。許多作者还竭力“警告把有机体和控制論的自动机等同起来的机械論錯誤”,說现代机械論給“自然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損失”。关于现代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問題远不是簡单的。应該注意到两种可能的极端:第一,对机械论的复活估計不足;第二,没有根据地使用“机械論”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在西方被称为“帝国运河”。对于这项不借助任何机械而完全由人力完成的工程,欧洲人也是早有耳闻。尽管它没有展现出穿凿隧洞、跨越峡谷等高难度施工技术,但其长度与宽度已足以让欧洲人对这  相似文献   

3.
《新仪象法要》所记载的北宋水运仪象台枢轮运动控制机构被认为与近代机械钟锚状擒纵机构相似。该文论证了枢轮上的受水壶可以相对枢轮运动是枢轮机构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并在原书中找到了相关的佐证。通过比较两种机构的作用原理和发展,该文认为枢轮运动控制机构不具有机械钟中擒纵调速器的性质,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同时还分析了流行的错误说法的产生过程。关于《新仪象法要》中星图的制法,该文对其横图进行了测算,发现所谓横图绘制“采用了”或“采用了类似于”墨卡托投影法的流行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前不久,在南京的人才招聘会上出现了两个极其有趣的现象:一则是不少单位打出了“没有工作经验优先”的口号,有的干脆在未参加过工作的应聘者简历上注明“优先”的字样;另一则是一些企业公开宣称“不选优秀人才,只要中等人才”,不少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和硕士生则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
远航 《科学大观园》2005,(24):42-43
“野人”,一般学术研究上不叫野人,叫“类人动物”或“奇异动物”。而大多数老百姓说到这个东西时就叫“野人”,后来就变成约定俗成。对于野人,动物学家认为至今尚未见过野人的标本,也没有搞清楚叫做“野人”是否准确。社会各个方面也一直对“野人”的存在持有争议。一部分动物学家认为没有,而另一部分古人类学家认为它们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为统一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组织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审订各学科基本名词。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于在我国普及近代科学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以至建立科学名词的术语库,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现代科学知识多从国外引入,因而我国的科学技术名词多数是翻译的。这些翻译的名词绝大多数在科学含义上准确,又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汉语词汇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翻译而来的名词中,也确有少数不准确,甚至引起歧义的,近年来学术界正在陆续予以订正。比如社会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法权”一词已订正为“资产阶级权利”。象这样一个沿用多年,甚至不少经典著作也都使用的译名都得以订正,这启示我们,可以趁这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面审定各学科基本名词之机,把一些订名不准、影响面又广的名词提出来,经过讨论,予以订正。本文要谈的是由英文mechanical一词组成的一组名词的译名问题。mechanical一词在英语中是多义词,有“力学的”、“机械的”等义。它的名词是mechanics(源于希腊语μηχανη——机械),在英语中也是多义词,既可译作“力学”也可译作“机械学”、结构”、“技巧”等,在欧洲其他语种中也大体相同,但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多义词。mechanics一词在19世纪50年代作为研究力的作用的学科名词传入中国时,曾由李善兰译为“重学”,1883年美国人丁韪良(William P.T.Martin)将重学改为“力学”沿用至今。“力”这一概念在现代科学中指相互作用。自然界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定名为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不少物理学家正努力探寻使四种力统一起来的途径。“力”字在汉语中最初的含义是力气。诗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所以力学一词在汉语中意思是力的科学,它与机械和运动都没有字义上的联系。在早先将mechanical motion,mechanical work,mechanical energy等分别译名为机械运动、机械功、机械能时,固然有研究简单机械的运动这样一种来源,但这些译名显然是不确切的。比如,地球、月球等天体所作的轨道运动、自转等运动以及陀螺的旋进、人在水中的运动等,我们可以称之为力学运动(因为它们都遵循相同的力学规律),但称它们为机械运动则显然不合适,它们都与机械不沾边。又如,力学中有一条机械能守恒的规律。这里的机械能也是不确切的,因为所谓机械能指的是一个体系的动能十势能。如果对其中的动能可以说在某种情况下与机械的运动有些联系(即确由机械的运动所引起的那一类),那么势能中的引力势和电磁势等则与机械毫不相关。机械功的问题也一样,一匹马拉着重物前进,克服摩擦力作功,可以称为力学功,但称为机械功则不妥。mechanical twin一词也如此,它指的是由于晶体点阵的塑性形变而产生的孪晶,译成力致孪晶当然要比机械孪晶确切些。此外,还有一些以mechano-这一词头所构成的复合词。如mechanocaloric effect,指的是由于温度梯度总是伴随有压力梯度所引起的效应(或逆效应)。这种效应也与机械毫无关系,只是一种与力的影响有关的现象。如果把它译成机械致热效应,会使人望文生歧义,误以为是机械的运动而生热。所以,也是译为力致热效应为宜。类似地,还有应把“机电类比”改成“力电类比”(因为是指力学量与电学量之间的一种类比,不是机械与电的类比)。其他例子不再一一列举。据此,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经与中国力学学会名词委员会交换意见后,拟将原物理名词中的机械运动、机械功、机械能等分别改为力学运动、力学功、力学能。类似地,机电类比、机械致热效应、机械孪晶等也分别改为力电类比、力致热效应、力致孪晶等。在与机械的还是力学的有关的名词中,还有一个影响面更广的词,机械唯物主义。这个名词虽是个哲学名词,但它与物理学和力学的关系密切,其来源直接与牛顿力学有关。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经讨论,认为这个词也不准确,建议哲学界的同志们考虑,可否改为力学唯物主义或唯力学主义。因为一则机械运动应改力学运动,则机械唯物主义一词的源已去;二则牛顿力学长期被人们当作决定论的同义语看待。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牛顿力学本身的决定论(以拉普拉斯为顶峰)被卡姆定理(KAM定理)及混沌理论所否定。1987年是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300周年。郝柏林同志将撰文纪念。郝文将说明牛顿力学的前280年与后20年大不一样,牛顿力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是带随机性的,决定论只是其另一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郝文一读——《科学杂志》87.3),因而把机械和牛顿力学拉在一起也是不妥的。至于机械唯物主义一词中把“机械”作“呆板”解,而对力学唯物主义(或唯力学主义)加以贬斥,也是不合适的(对比朴素唯物主义的褒义)。详细讨论这个名词的问题已超出自然科学名词研究的范围,本文不作展开,只是提出这一问题,希望引起哲学界同行们的注意。对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关文本解读与史实考量,我们从“科学语言的范式转换”、“物理实在的机械本性”、“工具理性的隐性逻辑”以及“宇宙自然的终极构件”等方位,指认出伽利略科学劳作背后的“形上理念”和“方法论架构”,进而彰明其在科学现代性建构进程中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的力量     
令我感到迷们的是:近年来,晋职、招研、聘任、获奖、评优,忽然同有无科研项目和巨额经费挂钩。我写过一篇“打虎”的杂文,谓:武松打虎,单枪匹马,因为没有被列入国家“打虎”项目,没有“打虎”经费,因而没评上“打虎”教授;“官家打虎”队(唐人王健作诗讽刺官家射虎不力)虽然没有打到老虎,但却因为有项目和经费,可以评“打虎”教授,带“打虎”研究生,出“打虎”专著,获“打虎”先进,其巨额经费可以“折合”成“打虎”数量,云云。这决非子虚乌有。如今,争报项目、凶抢经费已成时髦。国家经费有限,能上项目,拿到经费者不…  相似文献   

9.
奎因通过“语义上溯”,在“观察句”和“观察陈述”层面上建立外部刺激与科学理论之间的证据联系来解决知识论问题。奎因认为,由于观察范畴的假并不提供结论性的反驳,因而在理论和预言矛盾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能指出某些引起这些矛盾的句子,相反,科学理论始终是作为整体的系统要么受到怀疑,要么被修正;科学认识中没有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也没有还原论的确证路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一条破船上航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使用问题,我的看法是:1.这两类用法都是可以的,虽然我国规定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但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近期审定公布的原子量数据仍用“原子量”(atomic weight)。2.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由于教师的不适应,仍在广泛使用“原子量”和“分子量”。3.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使用哪一种均没有很大关系,也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4.我国教材中如何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国家标准、教学大纲等。教材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是逐步发展的,有以下几个过程:1999年中学化学教材正文开始用“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但加注了括号;2001年原初中化学修订教材改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2001年初中新课标化学教材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2004年高中新课标化学教材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由此看来,在中学教材中已全部过渡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名词。5.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些年,通过逐步推广,“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已在中学及大学教材中普遍使用,因此教材中没有必要退到“原子量”和“分子量”;但在教学过程中,“原子量”和“分子量”也在广泛使用,并不会也没有造成误解,因此也没有必要强行取缔。以上是我的个人意见,不知当否,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至今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除了“幸运”,还因为日本人普遍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日本人很少随地吐痰,所以日本到处都很干净。日本人有了痰一般吐在随身带的手绢上,然后带回家清洗。研究证明,很多病毒和细菌藏在痰里。德国科学家发明的“非典”病毒检测装置就是以患者痰液为检测样本。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社出版图书领域的特点 ,我在长期做书稿的终审、终签工作中发现 ,各位责任编辑对“症”、“证”、“征”三个字的用法普遍存在很不一致的问题。当然 ,有些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语法上称为“通假” ,后来才有了差别和分工。然而 ,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产生混乱 ,带来许多麻烦。例如 :①在已出版的医学书籍中 ,这三个字的用法很不统一 ,甚至在一本书中前后用法都不一致 ;②编辑在审读加工中 ,对此也“拿不准” ,经常来询问“用哪个好” ;③有些作者、读者和医药广告公司也常有来信问这三个字应该怎样用。为了保证出书质量 ,在国家对此没…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苏丹红”鸭蛋和“孔雀石绿”多宝鱼、桂鱼(并称“红蛋绿鱼”),把中国人的餐桌扰得不得安宁。放眼国际,看看素以注重食品安全著称的德国、日本如何保证农产品质量?德国:鸡蛋用编码体现质量德国人向来以谨慎严谨著称,安全意识非常强,对于食品安全更是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一点马虎。就拿小小的鸡蛋来说,为确保安全,每个鸡蛋上都有编号。一个鸡蛋拿在手上,看壳上的不同标码就知道它来自哪国、哪地和哪个饲养场。在德国的市场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带包装的鸡蛋。它们通常装在硬纸盒里,一个鸡…  相似文献   

14.
妻子:“医生,我常失眠,又有三天完全没有合眼。您有什么好药让我睡上几天?”医师:“请将你失眠的情况详细告诉我。”丈夫:“没有什么情况,她就是这样,没事找事,天天胡思乱想怎么能睡得着?”妻子:“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从他自身的角度看问题,从不考虑我的想法,我的需要。”丈夫:“我不关心你?你有病我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5):21-21
很多人可能没有性高潮,但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不满足”。而当性交时一方或双方感到不舒服,则属于“不和谐”。据调查,80%的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是因为性生活不和谐,若加上“不满足”的部分,这个比例则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古人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先从他们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知道他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了.《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博物志》上也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古人在建造房屋前,都要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符不符合卫生条件.其次对水源也非常重视,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叫“千里不唾井”.  相似文献   

17.
言论     
人不犯傻,我不犯傻;人若犯贱,我必更贱。——专栏作家沈宏非概括的派对着装原则。王子们都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南京的都市放牛在专栏文章《我是个扛枪的猎人》里说,白马王子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只剩下动物性的本能了,“所以我现在不单纯,原则上都是女人的责任,或者说,给木子美们逼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端门。——一些游客发现在自称“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北京端门城楼上,所看到的景观与宣传语大相径庭;而且,在世界遗产名录的分类上只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根本就没有“历史文化遗产”一说。年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证表述机械的变速和换向动作时应该使用“换挡”一词,而不应采用“换档”,设想“挡”是英语down[daun]的谐音,并对机械变速和换向装置叫“排档”或“排挡”的来由,提出两种设想。  相似文献   

19.
“如果天堂里没有狗的话,那我死后就去狗所去的地方。”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让我有些不理解,所以我才思考:人为什么要养宠物?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 ,生产大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江苏双良公司率先打出了“中央空调”广告 ,后来长沙的远大公司接过了这一旗帜 ,“远大中央空调”的广告词在电视屏幕上轮番“轰炸”。近来 ,家用空调行业也加入了这个合唱 ,推出了所谓“家用中央空调”或“户式中央空调” ,这就使得“中央空调”一词广泛流传 ,要想改过来几乎不可能。事实上 ,在国际和国内的空调专业术语中 ,并没有“中央空调”一词 ,该词完全是国内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商的大创意 ,具有中国特色。应该说 ,“中央空调”是一个炒作出来的文化词 ,而非专业词汇。在空调专业中 ,通常把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