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托马斯·库恩,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库恩原是学习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当研究生时,读了一些科学史和哲学著作,以后又进一步地研究科学史,逐步形成了他对科学发展史的别具一格的看法。库恩认为:过去的教科书和科学史著作往往把科学的发展描述为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一堆轶事和年表的货仓,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他指出,科学发展中除了比较平静的所谓“常规科学”发展时期外,还必定会出现“科学革命”。为了说明“科学革命”,库恩引入了“规范”这一重要概念。所谓“规范”,是指共同接受的模式、假设、规则等。库恩认为,“常规科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就在于出现了“规范”。然而,各门科学的“规范”都只能解释一定的事实,当原有的“规范”无法说明的“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引起科学的“危机”时,就会爆发“科学革命”,提出新的“规范”。库恩强调,科学革命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将引起了人们世界观的变革。《科学革命的结构》从1962年出版以来,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外报刊称为“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把这本书誉为“本世纪的经典”。库恩提出的观点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他的一些看法和概念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但他独到的分析,明确的观点,对于我们吸取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掌握科学规律,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有很大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刊选载的这篇《导言》,概括地说明了库恩的基本思想。以后还将陆续选载其中一些章节。  相似文献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语录。遗憾的是,人们熟悉的这八个字,却是“断章”取用。读书,最好是读原著。那八个字出自《论语《》述而第七》的第二章。这一章,全文也仅有17个字,即“: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这里,孔子说出了他时常“自查”的三件事:一,默而识之;二,学而不厌;三,诲人不倦。看来,仅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不够的,还要“默而识之”。“默而识之”,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默”字。大声朗读是学习,默不作声的学习也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不读书的学习也是学习。古人讲究“从无字…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有些同学智力很好,原来的基础也不差,但因为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且有过很深刻的论述。让我们来学一学儒家经典《大学》,就会明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找了回来     
许多人都不解地问我:“你是因为喜欢钱钟书的《围城》才住校的吗?”也许,我在高三由走读转为住校的举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围城》中的精典:“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可是早在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高一,我就努力申请住校,只是当时的寝室还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于是这一申请就持续了两年。  相似文献   

5.
又一本书风靡了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使人不禁想起了另一本书:《第三次浪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挟带着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滚滚浪潮.撞击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心灵.让人们不仅看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更了解到世界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样新的变化。由此.一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成为那一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个强音。  相似文献   

6.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6,(12):19-19
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还余热未尽,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也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感到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地一声爆炸了。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的传说,像幽灵一样,在地中海、大西洋西岸乃至世界回荡着。它牵动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大洋深处寻觅它的踪迹;它吸引了多少人写出成千上万本书来论证它的兴衰。它是当今世界留在海底最大的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幼年的时候,博学多识的祖父曾经给他讲了“大西国”的故事。柏拉图长大之后,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可靠性,专程漂洋过海,前往文明古国埃及,访问了德高望重的僧侣,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柏拉图就把这个故事,写在他的《克里齐》和《乞麦牙》等著作中。故事说,1.2万年以…  相似文献   

8.
幽默三则     
打个借条吧数学家陈景润办事从不含糊,他晚婚喜得一子,白白胖胖煞是喜人,同事要抱去玩一玩,他想了想说:“打个借条吧。”(林林)吞下鞋蛋糕就在希拉里出版个人自传《LivingHistory》时,有位右派人士特克尔夸下海口说:“这本书绝对没有人有兴趣看,如果它能卖到100万册的话,我就把我的皮鞋吞下去。”但结果是这本书的销量远远不止100万册。不是冤家不聚头,后来在一次CNN的访谈中,两个人碰面了。特克尔主动提出希拉里的《LivingHistory》销量突破100万册令自己“大跌眼镜”。希拉里则笑容可掬,拿出一本亲自题字签名的《LivingHistory》送给…  相似文献   

9.
邓力 《世界科学》2012,(12):18-19
托马斯·库恩所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于1962年出版;出版之后,本书并没有立刻获得成功。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本书总共售出超过100万本,能够与其相比的科学著作只有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现在,人们认为《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库恩笔下的四次重大的科学革命,从中您能够一窥本书的精彩内容。我们还会讨论库恩忽略的另外一场同样重要的科学革命。哥白尼革命为中世纪天文学定下基调的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者托勒密,按照他的观点,太阳和其他行星是围绕地球运转的。  相似文献   

10.
上天有路 入地无门“土行孙把身子一扭,杳然无迹无踪。”这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描写土行孙的入地术。古代神话故事使多少人梦想能上天入地。今天,上天已成为现实,宇宙飞船也打开了“广寒宫”的大门,唯其土行孙的入地术,人们依然望尘莫及,至今只不过钻入地下12.3公里深,这是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一眼钻井,已经持续钻挖了12年。  相似文献   

11.
天上的街市     
1980年,我为当时的青少年朋友写了一本书,名叫《星星离我们多远》。这本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不少人认为它的“序曲”写得很精彩。所以,今天我又对这篇“序曲”作了一些修改,重新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和相关类型的书籍,国外国内已经出版了许多许多种,普及类的读物,更是数目惊人。就是在本栏目,也曾不止一次地推荐过有关爱因斯坦的传记和文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什么新的方式可以编写出有关爱因斯坦的著作吗?还有什么新的形式可以将更多的读者吸引过来,让他们更有兴趣,更为自觉地去了解、学习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吗?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当然还有许多种。我们这次在这里推荐的《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这本书,就是以全新的图文书的形式,在向读者介绍“真实的”爱因斯坦。关于“真实的”这一形容,如果从历史学的角…  相似文献   

13.
沈葹 《科学》2007,59(1):50-52
20世纪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甚至可称其为物理学的世纪。因为在这100年里,物理学革命(时空观变革和量子革命)蔚为壮观,促发起现代科技文明欣欣向荣。20世纪初叶起始的物理学又称作现代物理学,其无数辉煌成就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和标志。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物理学教授史蒂夫·亚当斯(Steve Adams)所著《20世纪的物理学》一书,可谓“物理学世纪”的认真导引。  相似文献   

14.
正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一本书,就是一道门,带你通往未知领域。对于个人来说,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给原本正常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也因此有了更多时间静下来读书思考。在宅家的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和书"相处"。我之前的阅读都是碎片式的,可能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读完一本书。但宅家的时间可能是因为心比较安定,阅读的速度变得非常地快,有的时候一天就可以读一本书。读了各式各样的书,也让我明白了各式各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9日《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第18期关于在我国西藏冈仁波齐峰周围“总共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金字塔形状各异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的消息后,引起了国内许多人的关注,更多的人则提出了质疑:这是真的吗?因为如果西藏果真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的话,这不仅意味着已知的西藏地区人类活动史将被改写,甚至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将添入新的事件,也许人们更会联想到外星文明在地球上的作为。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理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这一“奇迹”?当“西藏发现金字塔”…  相似文献   

16.
称隐吉狄为“洞天福地”真是太贴切了,这个坐落在死海西岸的自然保护区就是《圣经》中提到的人间仙境。当游人踏入这一自然保护区,耳边就会响起《圣经·雅歌》中优美的诗句:“我的爱人有如凤仙花,生在隐吉狄的葡萄园……”隐吉狄位于死海西岸,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后,按12个分支分配领地时,它是犹太部落分得的城邑之一。它背靠犹地亚山,雨量充沛,溪流众多,每隔7~10年都有较大的山洪发生。洪水将石灰岩山体冲刷成峭崖绝壁,并形成许多自然溶洞,为迦南特有的大角野山羊出没的场所。隐吉狄——“山羊泉”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目前,在…  相似文献   

17.
专家荐书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阅读法国作家雅卡尔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在叙事风格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两本书都表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思维的开阔以及与众不同的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但细致说来,作为几十年后的后来者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毕竟由于时代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与伽莫夫的著作有着相当的不同。在内容简介中是这样写的:“本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事例,科…  相似文献   

18.
汪子春 《科学通报》1985,30(15):1186-1186
《鸡谱》是一部关于饲养斗鸡的著作。我们见到的是1787年11月24日的抄本(抄本封面注明“乾隆丁未年十月望日抄”)。抄本没有说明原书的作者和成书的年代,但本书引用了清乾隆年间出版的《古今秘苑》一书。可见本书的成书年代,也应在乾隆年间,它距今至少也有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19.
神人鬼     
我这篇评论用这个标题,自有道理。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感受颇深,书名叫《神之谜》。天地之间,到底有没有“神”和“鬼”呢?这本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如今却被《神之谜》的作者搅混了,因为作者的“研究”证明了“神”和“鬼”是“实在物”,也就是说,神与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就不能不议一议、评一评神与鬼了。 什么是神?“神也叫神仙、神灵、神道。它是宗教和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质世界。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  相似文献   

20.
参与国际竞赛,两次荣获第一名 韦东奕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痴迷.由于父亲是数学教授,家里有许多数学方面的图书,他便经常拿来看.小学一年级时,他偶然翻到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这本书为韦东奕开启了"数学之门".当他的同学还在为加减乘除烦恼时,他已经在数学难题的海洋里遨游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